經常聽到考博學生跟我說起考博的“排隊”,我總是不以為意,而且耐心地給他們講解這種說法產生的根源。十分自然,我是從我首倡的考博科學方法“大專業觀”來審視的。

事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考博亦然。考博裡面無法迴避的是人情世故。但是,我們要知道,考博的中心是

學術思想

。即使是人情世故,也要服從於考博的學術思想。例如,考博學生和博導交流時,要以學術思想為主,再輔以相應的待人接物之道理。這樣才是可行的。反之,只談人情世故,而沒有學術思想之硬核,估計博導會看不上你的。

這一說法被以下經常出現的事實所證明:許多考博學生,第一次跟博導聯絡,博導甚是熱情;可是第二次聯絡博導,博導卻不回覆了,吃了閉門羹。

當考博學生問博導有沒有考博排隊的現象時,他們時而說“有”時而說“無”。這就要具體分析了。因為待人接物有不同的方法,所以有的博導待人是有禮節的。所謂,禮多人不怪。

有的博導明知發問的這個考博學生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潛質較為一般,但是不願意去打擊他,只好搪塞說:“今年考博有不少排隊的,其中有幾位我之前的碩士。”

當博導發現某個考博學生是學術的好苗子之際,就會立即改口說:“你是可塑之才。”這種現象,可謂學術界和考博的常識了。

進一步講,博導特別是名校的博導,普遍愛惜自己的學術羽毛和重視自己的學術聲譽。他們自然想招收到有學術思想和學術潛質的考博學生。不會為一點兒蠅頭小利而採取不公平的做法。其中緣由是:

培養一個人才所帶來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難道不遠遠大於某些利益嗎?這是婦孺皆知的道理。何況,知識分子大多是開明和精明的。

就拿我自己舉例來說吧。我2006年在

南開大學

讀理工科博士時,博導是十分看重我的學術潛質的。在開組會時,我總是發言,闡述我的科學思想和實驗方案。之後,我在讀文科博士時,文科博導對我的學術潛質也是極為關切的,經常切磋學術問題。我在讀博士時,從未聽到過排隊的說法。究其原因,在今日看來,應當是:當有學術思想時,便無考博的“排隊”一說了。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有沒有考博“內定”的現象呢?我認為,若新來的考博學生有勝於“內定”(當然這是一種假設)學生的學術思想,則“內定”的說法定會灰飛煙滅。沒有哪一個博導愚昧到選擇前者而放棄後者,何況選擇前者還有

違法違紀

之嫌疑呢!此舉破壞了教育公平。再以我自身的經驗為例。我當初考博士之前,博導對我表示歡迎。但是,他並沒有對我承諾一定錄取,儘管我當時自作多情地認為他鐵定招我。待我考完之後,我才得知,同時有三個人上線,雖然我是第一。我現在還清晰記得他當時的表情——他長舒了一口氣說:“幸虧你考了第一,考第二名的小子去了

中山大學

。”但是,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只有我一個人考他的博士。由此可見,博導還是相當公平的——既然採用普通招考制,那麼大家都要維護和遵守這個考試製度,而不能僭越。

總之,

“排隊”說,只是考博學生學術思想不夠時,博導的一種委婉的拒絕方式

。當考博學生的學術思想足夠時,“排隊”說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了。所以,

考博學生趕緊使用考博的科學方法“大專業觀”提升自己的學術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