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活中藝術與美學最終迴歸生活【佳鵬設計】

對我國而言,中國傳統的美學本身就是生活化的美學,從我國近三十年的藝術發展情況上看,我國的藝術從現實主義到現在主義再到當代主義,其藝術理念逐漸從歐美的藝術觀念下回歸本體。

以大眾文化和社會實踐為基礎形成的日常生活藝術與美學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態和美學形態,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既傳承了傳統美學理念中的理論支撐,有對傳統美學理念下的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實現了摒棄和超越,並最終實現了藝術和美學的生活化迴歸。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表明了藝術的創作源泉是生活原形的體現。藝術與生活的關係最早在人類藝術文明初期,人們在生活中居住的環境或使用的工具,會有圖案等裝飾物的出現,這應該算是原始的藝術,這個階段的藝術和生活是融為一體的。

人類生活實踐中的產物就是生活美學。

生活藝術與美學必須是以社會實踐為基礎,以日常生活為源泉發展而來的。德國的古典美學產生前,美學多為遠離世界、脫離生活的審美文化,即所謂的精英美學。這種美學形式的審美文化表明上看比較純粹,但是實質上無法讓人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可見,

這種精英美學是存於廟堂之上的一種與現實和生活脫節的美學形式。具體意義上而言,只有與現實和生活相聯絡的美學才能完全體現美學真正的內涵和其存在的內在價值。

我國的美學研究開始受西方傳統的美學理論影響較深,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美學與人類生活的聯絡,所構建的美學文化也缺乏生活品質。

不過,隨著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飛速發展,國內藝術和美學領域對生活藝術與美學的探索不斷加深,已經成為了美學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

生活美學的形成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人們價值觀念和審美標準的科學回歸,不僅表現在人們自覺思路日常生活化的美學價值,還能讓人們能從身體到心靈都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生活美學的形成,不只是簡單描述人們現下的生活狀況,還是探索出人們當前生活狀況的潛在發展空間,並勾畫出一幅幅美好的生活圖景。在美學界,生活美學的新模式一旦形成就會被廣泛接受,併產生深遠的影響,讓社會公眾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審美文化,並將這些審美文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因此,

生活美學是人類生活實踐中的產物,體現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理念、審美標準、行為方式,並促使人們能借助形成的這些思維正規化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

生活中藝術與美學最終迴歸生活。

美學的發展趨勢最終要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即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日常生活審美化發展既是一種傳統的迴歸,也是一種新型的美學現象,其發展離不開系統的理論體系,需要理性化的存在,要在對傳統美學理念的摒棄和超越中實現藝術和美學的日常生活迴歸,促進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發展。因此,現代生活藝術與美學的迴歸路徑就是要對傳統美學模式的摒棄和超越。

不過,促進美學日常生活審美化發展程序中,生活美學概念的產生,使得藝術和美學界產生了生活美學是否被表象化的疑問,這在物質豐富、技術發展的今天更是突出。在這樣一種理念的引導下,人們往往會沉溺於膚淺的物慾世界裡,影響了藝術和美學最初的純淨。

因此,為了現代生活藝術與美學的日常生活迴歸,必須超越日常生活審美原則的世俗性、平庸性等異化和感性化特性,以理性的態度推動藝術美學的生活迴歸。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美學實現了社會大眾對自由的追求,提倡把超凡的理論轉化成現實生活中的快樂享受,而異化後的美學不僅無法有效排解人們心中的鬱悶,反而會增強其心理壓力,即便能獲得一定的快樂,那也是感官上短暫的快樂。所以,

在促進現代藝術和美學的生活審美化發展,需要有理性的理論體系來支撐,以形成完整的、健康的藝術與美學。

由此可見,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和美學形成和發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在促進藝術和美學朝日常生活迴歸的過程中,既要傳承傳統美學理念體現的感性化支撐,又要摒棄並超越傳統美學理念,形成一種新的審美原則。

從日常生活中出發,挖掘出生活中藝術與美學的真正價值,最終促使生活中藝術與美學回歸生活,迴歸本質。

淺談生活中藝術與美學最終迴歸生活【佳鵬設計】

淺談生活中藝術與美學最終迴歸生活【佳鵬設計】

淺談生活中藝術與美學最終迴歸生活【佳鵬設計】

淺談生活中藝術與美學最終迴歸生活【佳鵬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