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你眼前的這個人說的話是真是假?是好是壞?有用還是無用?

聊天、溝通、嘮嗑、擺龍門陣、侃大山、談判、宣講、被銷售、被營銷、演講、聽課、看文章、看書、看新聞、看娛樂八卦、看網路推薦的各種資訊等這些都是我們在與他人溝通與被溝通的具體場景,和任何人,任何資訊的對話,我們都不能保證其真假、善惡、有用無用。

故此我需要用思辨的眼光去驗證那些重要的對話、資訊、資料。去篩選出那些真的、好的、有用的言語、理論、資訊拿來為自己所用。如此才不為浪費時間聽了一堆垃圾,看了一堆垃圾,沒有半點營養不說,主要是沒有半點用處,投入這麼多,卻沒有半點產出,無用矣。

這篇文章主要聊聊怎麼判斷你眼前的這個人的言語是否為真?是好話嗎?對我有作用嗎?

直接切入主題:

第一、如何判斷對方的這句話是真是假?

在開始之前要先思考你和這個人的關係是什麼?是否存在利益關係?基於這兩點再往下推。

任何人說出來的話,都是想讓你聽到的,並非是他的內心本意,如果別人一說你就信了,那無疑你是一個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而判斷一個人所說的是否為真?只需揣摩三點。

1、這句話背後目的?

2、這句話背後的動機?

3、這句話背後的邏輯?

如何判斷你眼前的這個人說的話是真是假?是好是壞?有用還是無用?

第二、如何判斷對方說的這句話是好是壞?

肯定有人說出來的話是真話,但是真話的背後,更需要我們思考,這句話到底是善還是惡?如果你覺得這個人講的是真話,就認為是好的,那麼你是一個是非不分的人了。而判斷一個人所說的真話是好是壞?只需揣摩兩個點。

1、這句真話若聽了與我的利害關係;與對方的利害關係?

2、這句話若不聽了,與我的利害關係;與對方的利害關係?

所有的言語、思維和你做出來的判斷以及決策,最終都會體現在你付之行動的事情上。

第三、如何判斷對方的這句話,我若去做了是有用還是無用?

1、綜合前兩個維度的分析過程,做整體評估,得出一個較全面的結論。

2、分別計算能成的機率和計算投入產出比是多少,值得聽他的去做嗎?

3、若去做,在行動之前列出一個避免失敗的清單。

如何判斷你眼前的這個人說的話是真是假?是好是壞?有用還是無用?

例子一:

某公司的HR,面對一個年輕氣盛,工作能力強的小夥子提出的辭職,想挽回這個人時,通常會有從三個維度來對你展開攻擊。

HR通常會這樣說:

第一句話:

你看你先前已經換了兩次工作了,這次再換,你去下一家公司面試的時候,對方會覺得你的職業生涯不穩定。

第二句話:

馬上到三月份就會有主管班了,我已經向上級提名你了,上級也非常的看好你,三月份只要你去申請就一定可以順利的當上主管。薪水就可以漲了,授權也會更多。

第三句話:

不要忘記你最初進來的時候,跟我說的話哦,我這麼相信你的,我看好你哦!

直接拿出上面的思考依據來分析下:

先思考與對方的關係:

職場的領導與下屬關係。

第一個維度:

是真是假?

背後的目的:

讓你老老實實的留下來繼續為公司效力。

背後動機:

因為你的離開,可能會造成其他同事也會跟著離開。加之剛招聘你入崗也花費了精力和物力去培養,也付出了一薪水,這些都是公司的損失,因為員工剛來沒多久就離開,雖然不是很重要的人物,但是對公司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失,故此HR不想看到這一點。

背後的邏輯:

對方的第一句話是在嚇唬你,讓你害怕;第二句話是吸引你,讓你看到下一步的發展,也即找到你想要的東西;第三句是和你扯初心,扯最初的目標,打感情牌。

綜上可以看出,第二句話不一定為真,但是其他兩句說的都對。

第二個維度:

是好是壞?

1、聽了對方話的與我的利害關係:

利:

職業生涯較穩定,不用考慮跳槽,短期內的迷茫被繼續幹所化解。

害:

這是一個死工作,投入產出比很低的工作,且賺錢不多,而且對個人的成長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只是美其名曰的好聽而已,這家公司已經上市在未來發展的空間並不大,也已經看到了天花板,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這份工作都不適合,在這裡待著無非是浪費時間而已。

聽了這句話與對方的利益關係:

利:

可以最大化的降低人工成本,不給她的工作增加負擔,更有利於公司發展。

害:

沒有害處,只有好處。

2、不聽這句話的利害關係:

利:

尋找更大的成長空間與投入與產出成正比的工作,從職業生涯角度看不論長期短期都更利於自己未來的發展。

害:

只是在履歷上給HR帶來的個人穩定性受損而已,但真正有眼光的人是不會介意這微不足道的瑕疵。

與對方的利:

沒有利,只有害。

與對方的害:

提高招聘和用人成本,要花大心思去招聘新人和培養新人,得花費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崗位上會面臨人員短缺,會給公司運營帶來一定影響,且會影響同事的心,可能也會跟著跳槽,於是造成公司編制上的短暫失控。

第三個維度:

如何判斷對方的這句話,我若去做了是有用還是無用?

1、綜合前兩個分析過程,做個整體的綜合評估,再得出一個較全面的結論。

綜合上面所說的兩個維度,做整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對方是為了留下你,而刻意給你洗腦,其本質並非善意,只是為了最大化節省人事成本,站在公司的立場思考問題,並不為為你思考。

對比利與害,不聽對方的,尋找新的突破口長期來看更利於自身發展。

2、分別計算能成的機率和投入產出比,值得這樣去做嗎?

若聽對方的話,能做上所謂管理者的勝率不小,但是其投入產出比極其小。因為它賺錢並不多,這個世界是以錢多少來論英雄的,加之從個人成長的計算來看,也並非為最好的選擇,故此不值得做。

3、若要做,請在做之前列出一個避免失敗的清單。

最終這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選擇了不做。但這個人不做,同樣給自己做了一個找尋人生方向的清單。

找尋人生使命清單:

1、我喜歡。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

2、我擅長。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的行業和技能。

3、被需要。被社會所需要,被時代所需要,被行業所需要,被公司所需要,最後是被老闆所需要。

4、不會因為時代的更替而拋棄的行業或技能。

5、屬於哲科思維中不會改變的那個“一”

6、計算勝率和投入產出比。

7、決定好去做了給自己一個五年規劃和避免失敗的清單。

8、行動、行動、行動、覆盤+學習。

如何判斷你眼前的這個人說的話是真是假?是好是壞?有用還是無用?

例子二:

前幾天晚上我請教剛認識不久的前輩,我說出了我當下的迷茫和壓力,他講了他的經歷和他大哥的經歷、思考。

先思考和對方的關係:

只見過一面的陌生朋友。

給了我如下的建議,我將其拆成最重要的五句話:

第一句:

先謀生再謀發展,找到自己熱愛的行業,找自己有所感恩的行業,仰望星空的同時必須腳踏實地,把事情做好,上級交代什麼就做什麼,術業有專攻,不要這個也幹,那個也幹,到頭了啥也沒幹成,浪費時間不說,還浪費精力。

第二句:

他有一個朋友先前做實體賺了一些錢,然後就拿著這筆錢做投資去了,虧空,最後又迴歸了實體。

第三句:

他大哥在一個玻璃廠工作時,每天工作完不管多晚,都會拿出一個本子來記他的老闆今天干了什麼事情,怎麼幹的,出現了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一年後回到自己的老家開了個玻璃廠,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現在是他們那輩裡混的最好的一個。

第四句: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論是學習還是做研究必須要有筆記的統計,所以必須養成隨手做筆記的習慣,學會了做筆記後,自己的功能會變得很強大。

第五句:

我每天都兩到三點睡覺,看各個店的店長給我的工作報告和營銷資料,我晚上要做整合資訊和資料做分析,並適當調整經營策略。

結合本文的主題:

是真是假,是好是壞,有用無用三個維度來推理下這位前輩的話。

第一個維度:是真是假

背後的目的:

首先是我主動和前輩約的時間,我和前輩的關係是較為陌生,先前只見過一面,出於我的真誠的教他打高爾夫球,而產生了連線,最重要是我主動要了微信,才得來了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換來的一個開了30多家門店的餐飲老總的朋友,因為我的一個微信訊息就主動上門見面的機會。我跟對方沒有半點利益的瓜葛,對方所說話的目的,是給我一點建議。

背後的動機:

對方的動機是出於感恩、好心、善意的回饋和幫助。

背後的邏輯:

出於他過往的經歷、他接觸過的人的經歷和他作為一個高層管理者維度、弟子規、孔子和基督教的思想集合。

第二個維度:是好是壞

1、這句真話若聽了與我的利害關係;與對方的利害關係?

對我的好處是多了一些思考的依據,沒有壞處。

2、這句話若不聽了,與我的利害關係;與對方的利害關係?

聽了對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聽或不聽都跟他沒有關係。

對我的利:

增加了我思考和做出選擇的依據。

給我梳理了選擇行業以及初出社會的如何開始的先後順序。

對我在做事上起到了直接性的幫助,明確了學習的物件,如何學習和如何做研究。

對我在選擇投資和實體的糾結時,多了一個失敗的案例作參考。

對古人的文化,比如弟子規和基督教以及信念有了一點新理解。

增加了我主動多去結識陌生高人的興趣和求教的衝動

第三個維度:有用無用?

1、綜合前兩個分析過程,做個整體評估,再得出一個較全面的結論。

結論:

對方是出於內心的善意和經驗,以及個人認知的高度給我的如實建議,可以按照對方的思考去推演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再來下決斷。

2、分別計算能成的機率和計算投入產出比是多少,值得聽他的這樣去做嗎?

按照前輩的意思,我若聽了,按照這樣的簡樸道理去做,較為穩妥,但最終的選擇還是得自己去做。前輩的話只是參考和行動的依據。投入產出比因為具備諸多的不確定性,難以計算,但整體來看是有益的,正因為難以確定所以值得去做。

3、若要做,在做之前列出一個避免失敗的清單。

當這句話推到這裡時,說明你打算行動了,但在行動之前你需要列出一個避免失敗的行動清單。

如何判斷你眼前的這個人說的話是真是假?是好是壞?有用還是無用?

職業生涯選擇時需要的注意的清單:

1、慎重的做出選擇。

看清自己的能力,用過往的經歷做基礎,結合自己的熱愛和擅長,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被社會和組織發展需要,又不會被時代更替所淘汰的行業和技能,且屬於哲科思維中不會發生改變的那個“一”,最後結合書上的理論知識給自己做精準定位,輸或者敗是因為剛開始的定位就過高導致的後續會出現很多問題,從而讓自己的信心受挫而進入自我懷疑。

2、一旦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

不要這個行業搞搞堅持不下去,那個行業也搞搞,也堅持不下去,到頭來一場空。

3、仰望星空的同時必須低頭看地。

預判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以及接下來的發展能否勝任這件事情,不做無用功和浪費時間的事情。

4、把這一次擇業當成最後一次擇業。

一旦做出選擇意味著沒了退路。所以這次做出的選擇將決定自己職業生涯的生死。

如何判斷你眼前的這個人說的話是真是假?是好是壞?有用還是無用?

注:上述的兩個例子的場景是在職場和個人擇業中,並不能代表什麼。只是論證本文的核心論點。

最後總結此文的核心論點

判斷眼前的這個人所言真假?好壞?有用無用?

1、判斷真假:

需從目的、動機和邏輯三個角度思考。

2、判斷好壞:

需從利和害兩個角度思考。

3、判斷有用無用:

綜合前兩個維度思考,並分別計算勝率和投入產出比,再做出最後的決斷,是否值得聽,值得去做?

文章分別給出了三個維度的思考依據和兩個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例項,分別用了三個思考維度進行整合分析,當推到最後一步的時候其結果就呈現在你眼前了。

建議:

嘗試著結合你當下的迷惑和問題進行如上的分析和推理,最好落在紙上,當你紙上的字跡滿滿時,你想要的結果也就出來了。

千變萬變,不變其中。此文只是我的思路和根據我的實際情況揪出來的一些判斷依據,並不會屬於你,如果你想嘗試用的話,那需結合你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但基本的正規化和框架相同。

學而不用則無用,希望對你有點啟發。

千萬注意:以上所說的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