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看書?知乎使用者2021-10-24 18:49:31

看完一本書,梳理出內容框架,總結出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就可以了。

以前語文課老師教的

第一遍,劃分段落,總結段落內容。

第二遍,勾畫結構。

第三遍,凝鍊主題,總結內容。

根據所需,記錄下你覺得有用的話或者感受頗深的例子,就差不多了。

如果這本書你讀了無數遍,每次都有新發現,那就去做批註,尋找資料,探究書中的世界,那就是一個其樂無窮的過程了。

比如《紅樓夢》《山海經》《史記》《詩經》這些經典著作,都是值得不斷去探索的。

說不定,會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

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快樂。

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看書?沒鬍子的鬍子2021-10-28 21:54:04

書可以用來看,但更是用來讀的。

雖然有點摳字眼,但“看書”和“讀書”實質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

所謂“看書”如過眼雲煙,“看”字一用,彷彿書本都是連環畫漫畫之類,只需眼看,看完便罷。

“讀書”則不同,這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行為。

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中指出,文學的四要素為作品、作者、世界和讀者。

而作品是最為具體和相對容易的呈現形式,我們大多是透過作品的文字來認識和體會這四個要素。

一個專業讀者的重要程度有時不亞於作者。

讀者在進行閱讀活動時所體會到的內容是千差萬別的,但專業讀者在文字中所閱讀出來的內容有時甚至遠超作者自身的認知。

我閱讀這些年有兩點體會:

1。對於剛閱讀的新手來說,閱讀時儘量摒棄一切干擾,尤其是放下手機,真真切切地用心感受作品。讀得多了,自然就有自己的體會。

文學素養是一個很玄乎的東西,就像健身,堅持的時間久了,效果才明顯。

2。對於想要探索文字更深層意義的讀者,我建議大家可以去了解“英美新批評”派提出的“文字細讀”。這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閱讀方法,它能帶你開啟作品,進入一個無邊無際的世界。

打個比方,一本書好似一個小方盒,我們一般閱讀全都侷限在盒子裡面,是在作者創造的世界裡閱讀。但“文字細讀”就是要找出作者創造這個盒子時所留下的裂縫,並透過這個裂縫,窺探到盒子外面的浩瀚宇宙。

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看書?喵喵王2021-10-29 08:45:51

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看書?

讀書在廣義上泛稱對一切書籍地閱讀。而在狹義上則一般指閱讀那些說理性的文章或專著。文藝性的文章或詩詞,一般只稱為欣賞,不能稱為讀書。因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就專指對那些具有學習性內容的道理或知識進行學習掌握上。讀書重在於思考。因而,讀書不以逐字逐詞來閱讀,而在於逐句逐段地閱讀。讀每句須理解每句意義,讀每段必理解每段意義;以此延伸至整章整篇,疏理彙總並統領其主題思想。自然,如某段中存有某一道理時也必須弄清及掌握之。閱讀每句時還應注意其中某些重要字眼或詞語,這是每句思想(內容)的重點所在。

讀書不在記憶而在於理解,這就是讀書重在思考的原因所在。因為僅僅是記憶中的概念知識再多也只是書本的,而你只是把它裝進了腦袋而已;沒有深刻理解和領會它的精髓,你就難以把握它及運用它。因此,此種行為亦可稱為書櫃中書的知識,而不是屬於或尚未構成你自己的知識。因為對於自己那些尚未能理解和領悟的知識,你就必然是不能夠很好地使用與運用它。這就如我們在不懂得沼氣的原理時就無法對它進行利用一樣。這是常識,這種尚未理解和領會的知識再多也無法為你所用,裝再多這種形態知識的你也只是成了書櫃一般的功能罷了。

經過分析與判斷,對於那些我們認為不符合邏輯和不合理的道理或內容,拋棄它是自然的事情。這裡,餘建議大家最好騰一點時間出來,反思其不合理的原因與理由。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們這樣做了,便能夠從正反兩面深刻地理解某一道理,增加了對它的認識程度。對於那些認為是有道理的內容,這還需要我們進一步領悟,將它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而對這個道理進行演繹與深化則是其中最好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夠將領悟了的道理深深鐫刻在自己的腦海裡,而且,還有利於再創造性的拓展出新思路和衍生出新觀點來。因此,理解僅是讀書的第一步,分析為第二步,判斷為第三步,領悟為第四步,演繹與深化才是讀書的終點。一般來說,我們讀書時能做領悟這種境界就已經足夠。最終一步的演繹與深化已屬於再創造方面的範疇。

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看書?

對於不夠完整的觀點進行補充完整,對於不夠具體深入道理給予繼續深化,至於衍生和演化出新的道理出來,這更妙不可言。當然,我們也不希冀每一次讀書都達到如此這般之境界。但是,理解仍然只是基礎,領悟才最重要;光知道和了解(理解)某道理還遠遠不足以掌握和運用該道理,領悟了才能讓人獲得這一道理內在的精髓,才能很好地運用它。如此,他人之知識或道理必將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成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這是讀書的最終目的。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認為,別人的經驗(書本上的知識)只能經過自己地再勞動之後,它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餘以為,這個再勞動過程就是理解、分析、判斷及領悟等整個過程。

理解只是讀書的開始,也只是讀書的基礎。我們唯有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和道理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明白它所闡述的道理與內容。然後,我們根據其每一句、每一段,甚至是每一文章的意思和道理進行分析其邏輯性和合理性。能否做到敏銳地判斷與辨別其道理的真偽,這還在於你自身所具備的認知與判斷能力上。當然,這一方面的能力是可以經過訓練培養出來的,勤思勤想是關鍵因素和主要途徑。

我們讀書的根本目的是學習、弄懂及領悟書中的道理,而不是為了記憶書的內容。能夠領悟了的道理,我們不可能會忘記。而記憶下來的內容,我們很可能連理解都做不到。

讀書靠的是理解與領悟,而不是靠記憶。記憶的只是對那些技術性的內容方面才需要。閱讀說明性的文章只要做到了解即可,它還構築不起供人來學習的道理存在。時事性的文章也屬於瞭解範疇之內;技術性的亦在於瞭解,其側重於熟悉掌握其連貫性系統操作上,故需要靠大腦記憶、機械性的模仿及練習。當然,瞭解也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一個步驟,重點還在現場實踐上。如學醫,其基礎的理論部分就需要理解與領悟,而對於臨床表現、藥性、配方、治療方案步驟及護理過程、人體結構等則需要的記憶。而在具體操作及踐斷上還需要經過長期地臨床實踐,只有在不斷積累經驗之後,他才能逐漸融合書本上的理論與臨床經驗很好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如對樂器等技術性掌握方面,親身反覆實踐與練習最為重要。它的重點在於熟練地掌握其適到好處的技巧上,而這隻能透過無數次反覆磨練中才能獲得的。“熟能生巧”就是這種境況的結果。

這些與理論性文章所區別的就在記憶與領悟的側重點上。相對於數學的運算與學習也在於理解與領悟上,記憶無法將數理進行復雜的深化以及演繹。數理只有理解與領悟了,才能很好去推演和結論它。理論性的文章重點在領悟。只有領悟了,其理論上的道理(原理)自然而然而通並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成為自身的一部分。讀書就是學習和掌握道理。對於道理,光知道是不夠的,靠記憶也無法深曉其理義,只有領悟才能掌握其道理的精髓與核心,你才能與道理融為一體,道理才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這樣,你才能操縱自如地運用道理,而你又是這一道理的化身。

記憶只是學習的輔助性手段,是學習基礎知識階段方面所必須的,如小學生階段的課程內容等(因為小學生的理解力還未培養及形成起來);但對於學習理論性方面的內容並不是最關鍵因素。我們在讀書時,如果能做到理解與領悟其道理條件下,對於這一道理或知識也自然會是記憶了的。當你某一時刻需要它之時,它便自然而然會出現在你面前;準確說,它便會在你無意識間展現和發揮了出來。因為它本來就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能忘記或丟失的嗎?

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看書?

悟性是人對所要學習的道理及技能地掌握程度的學習領悟能力。悟性既是理解的能力,更是領悟以及演繹的能力。因此,無論是學習理論性方面的,如哲學、數學、物理等,還是練習技巧性方面的,如畫畫、樂器、雕刻等都需要悟性。它能夠將一個人所學習的內容與技能充分領悟、運用及進行再創造之。當然,悟性亦必須建立在勤奮努力學習與創造的基礎之上;天才若不去磨練及開掘它,天才也要變成廢物。或者說,悟性(聰明)是人的一種資質,修行才是人獲得智慧和靈魂境界提升的行為方法。因此,悟性不高的朋友切切千萬不要喪氣而放棄自我修練。因為人的悟性也是經過長期勤奮感悟修行才獲得的,人的悟性也只有經過不斷地修行感悟方形成之。這就是不同的靈魂境界所表現出不同悟性現象的原因所在。不斷地自我突破和超越就是對自我的最佳褒獎;無疑,消極而不思進取的自我是最愚蠢的思想行為。因為無論是人的特性上,還是靈魂的實質上,他們都是能夠透過修行來獲得不斷提升和進步的自我存在;不斷超越自我和提升境界是自我永恆的源泉動力。

◎ 來源:教育行業資訊速遞

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看書?

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看書?鐸聲2021-11-01 15:47:59

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那麼為什麼把萬里路和萬卷書相提並論呢?答案是它們對一個人的作用是一樣的。

司湯達說:那些戰場上的人,對戰爭的程序一無所知。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人生的“戰場”上,而我們的人生又在更大環境的“戰場”上。所以有沒有可能我們對這個“戰場”事實上一無所知呢?

一無所知的表現是什麼呢?一般來說是愚昧,而愚昧的表現是固執狹隘的堅信。就像井裡的青蛙只相信頭頂碗口大的天空,就像夏蟲篤定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季。

破除愚昧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豐富經歷,增加學識。而豐富自己的最好辦法,實際上是行萬里路。當然,這個“行”並不是旅遊的意思,到此一遊式的旅遊幾乎不可能有任何收穫。

赫胥黎曾經說過:我所有的信念幾乎全都因為與人類信仰、激情習俗的無比多樣性的接觸而被摧毀了……

他的意思即是說,在接觸到豐富多樣的人類社會後,他原來篤定的各種觀念,幾乎都被推翻了。而這,正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真正意義。這個意義就在於,你將自然而然不斷放棄自己狹隘的觀念,然後自然而然不斷探求更加堅實的認知。

但是“行萬里路”的門檻太高了,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於是,“讀萬卷書”就成了最好最實用最經濟的替代辦法。

那麼怎麼樣讀書最好呢?那就是不要用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框住它,也不要輕視自己閱讀中產生的疑問。既不要著急去批駁反對,也不要著急打心眼兒裡贊同。讀書的收穫是在疑問和質疑中,不知不覺得到的。

以上所說的閱讀,既不涉及純消遣和娛樂性的,也沒有談及資料和工具書的實用性查閱。

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看書?鯤博敘人生2021-11-07 13:51:55

真正地看書有幾層含義:

1、快速讀懂整本書的主旨和脈絡,理性各大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

2、逐層細品書中的資訊來源,悟透細緻入微的思想體系;

3、加強記憶,對書中隱含的資訊舉一反三,活學活用到生活中;

4、不斷溫習,溫故而知新,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收穫的領悟也不同。

以上解讀,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