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

請回答1988

》中,

德善

作為老二缺少父母的愛與寵,

荷包蛋

和炸雞腿永遠是姐姐和弟弟的,她哭喊著問父母,“姐姐是

寶拉

,弟弟是餘暉,為什麼,為什麼只有我是德善?”

誠然,做父母不需要透過考試,他們可能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他們的教育方式和表達情緒的方法不一定正確,做的重大選擇可能未經適當考慮後果……

作為子女,我們無法優先選擇父母的人選,如同開盲盒未知的答案,我們可能會用一生的大半精力來消解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帶來的傷害、難過等負面影響。

父母不愛自己這個洞,我也可以自己來補滿

我們曾收到這樣一條提問,有關Ta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如何接受自己不被父母愛這件事?

如果問“缺愛怎麼辦,我感覺我心裡有個大洞”。有人會說“你要試著接受它。”我知道接受意味著療愈,但是,我要怎麼去接受這件事?

被父母愛不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嗎?我要怎麼接受不被父母愛,被拋棄這件事?怎麼接受?

父母不愛自己這個洞,我也可以自己來補滿

為此,我們邀請了學員諮詢師來做回答,如何接受父母不愛自己這件事,我們如何降低父母不愛自己這件事對自己的影響。

父母不愛自己這個洞,我也可以自己來補滿

文|學員諮詢師·黃徐婭

題主你好,希望這些文字可以給到你一點點幫助。

雖然,我並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具體經歷了什麼,但我在問題中看到了“心裡有個大洞”和“怎麼接受被父母拋棄”這兩個形容,也感到有些難過。就好像看到一個人站在一個大大的空洞前,茫然的看著它,然後問道:我明明看到這裡有個洞,我好痛啊,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那我是不是可以裝作看不見它?

也許,可以從“看到”開始;也許,可以從“不接受”開始。

“接納”,有點像一隻調皮而狡猾的貓,當你想要努力抓住它時,它會溜得無影無蹤,任憑你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把它抱在懷裡。而當你放棄去尋找它,安靜的做自己的事情,也許在不經意間,發現它已經來到了你的身邊。

父母不愛自己這個洞,我也可以自己來補滿

你心中感受到的“不公平”和“父母之愛的缺失”,一定有著過去經歷留下的痕跡,

這份痛苦令人難以承受,所以我們自然而然想去“解決”這份痛苦。當你試圖用“接受”的態度去面對這份痛苦,卻發現內心深處的“抗拒”——你接受不了。

也許,這份“抗拒”就是你內心真實的聲音,它希望這份痛苦被你看見

這會是一段充滿荊棘的旅途,要帶著傷痛前行,這需要足夠的勇氣,而提出問題的你,也許就在試著踏出最艱難的第一步。

父母不愛自己這個洞,我也可以自己來補滿

以下有幾個建議,希望可以給你提供幫助:

1. 嘗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團體

孤獨很容易成為痛苦的

催化劑

,Guy Winch博士曾在《

情緒急救

》一書中指出,孤獨感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著驚人的破壞效果。

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像驅散陰影的光亮,即使再微小,也能讓這份痛苦不再繁殖。題主可以嘗試梳理出自己的社交圈,也許可以找到那些你覺得挺好但許久不聯絡的朋友,邀請ta見面敘舊。

在網際網路資訊發達的今天,參加心理訓練營、讀書會、興趣小組等等,都無比便捷。事實上,即使只是網路上的團體支援,也對孤獨有著治癒作用。

2. 自我關懷的冥想練習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渴望更多的人際關係,有的人也更喜歡一個人待著。萬幸的是,就算沒有他人,我們永遠都有自己。題主可以嘗試在內心中抱抱那個受傷的自己。在冥想中有

慈悲心

和自我關懷的練習,在網上也很方便可以找到練習音訊的指導語。

你也可以做你內心小孩的守護神。

3.尋求專業的幫助

研究發現,在接受專業心理諮詢後,至少75%的人能夠從中受益,包括症狀改善、問題解決、個人成長等。而心理諮詢經過15次訪談所達到的療效,如果是自發緩解的話,通常需要兩年時間。

必要的時候,一個專業人士的陪伴也可以幫助你度過一個困難的時間段。

能夠承認和麵對“缺愛”的自己,就是一份難得的勇氣

。祝好!

(想找她諮詢,請戳下方「預約低價諮詢」搜尋“黃徐婭”)

父母不愛自己這個洞,我也可以自己來補滿

父母不愛自己這個洞,我也可以自己來補滿

文|學員諮詢師·

方健

與可以被直接觀察到的不被父母愛相比,很多人也會痛苦於隱性的缺少父母之愛的狀態,也就是說父母或許具有愛的意願和行為,但你自己卻無法感受到被愛。

這樣的狀態或許不那麼痛苦難忍,甚至沒有向別人傾述痛苦的足夠理由,但自己就是無法感受到愛的滋潤,內心像是有個空洞,力量無法從心底生長出來。

同時,經常被

焦慮

所困擾,雖然大部分焦慮是由具體情境造成,可以被解決,但生活的底色似乎總有那麼一種泛化的焦慮感。

因為,你感覺自己不被愛。

在這種情況下,像“人最應該愛的是自己”這樣的雞湯無法給予任何營養,只會令人苦惱自己為何不能像別人那樣做到去愛自己。

對於父母,既然沒有明確的現實的恨,也就談不上實施接受或放手的心理儀式。很多時候,父母只是無意識地依據他們自身作為孩子時的經驗來“愛”你罷了,這種“愛”近乎一種文化上的強迫產物。

在付出愛的同時,父母帶著隱藏著的對孩子的期待,這種“愛”背後的條件會被孩子內化,

認為如果自己無法達成期待,也就不配獲得父母之愛,乃至其他所有的愛。

生活的無意義感,很容易從缺愛的心靈中跑出來,讓人處於抑鬱的狀態。

父母不愛自己這個洞,我也可以自己來補滿

越過這種心理感受和狀態的一種方法,

希望可以給你幫助

透過精神動力學分析的方式讓自己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態出現,

從而創造接受不被父母愛這件事的契機。

帶著這樣的契機,儘自己的力量去生活,年輕的人可以更加恣意地去戀愛,在受傷和療愈的過程中尋找答案;已為人父母的,則可以虛心地對待愛孩子這件事,全然地不需顧忌地付出愛,這恐怕是孩子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這時你會明白,

當愛能從心底生長出來,你已然默默自愈

(想找他諮詢,請戳下方「預約低價諮詢」搜尋“方健 ”)

父母不愛自己這個洞,我也可以自己來補滿

簡單心理Uni的金牌課程「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 | 簡單心理學院」,是涵蓋理論+實習+督導的專項2年長程系統訓練,致力於培養學員成長為

有執業能力的心理諮詢師

低價諮詢服務由

簡單心理學員

諮詢師提供。他們在2年的簡單心理Uni「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課程中,完成了300+小時的

心理諮詢理論

技術學習,和相應的實踐與督導。

學員諮詢師在諮詢實習中,收取較低的心理諮詢費用,在專業督導師的監督指導下,為廣大來訪者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體驗。每人限額一次預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