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內容,我們簡要梳理了早期法蘭克福學派學者們的主要理論。本期推文,我們將為大家重點介紹

法蘭克福學派

的二代旗手——

哈貝馬斯,以及他的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理論。

作為我們本期的主角,尤里根·哈貝馬斯無疑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學者——他是法蘭克福早期理論的“背叛者”,

是公共領域研究的集大成者,亦是交往行動理論的開拓者,一位致力於構建人類傳播理想家園的批判大師!

他在同各路名家的論戰中構建自己的理論,憑藉獨特的學術貢獻,為傳播批判研究再添一筆鮮亮。哈貝馬斯相關的理論也是各大高校考研真題中的高頻考點,趕緊跟我們一起學習吧!

一、相約真題

武漢理工大學 2008年:

傳播學原理名詞解釋:哈貝馬斯

武漢大學 2014年:

334辨析 哈貝馬斯認為公共領域是私人領域的一部分,所以公共領域不能適用大眾媒介

武漢大學 2018年:

334 辨析 公共領域能夠把私人問題排除在公共討論外

武漢大學 2020年:

334 簡答 結合公共領域理論、社會風險理論談網路暴力的表現、根源、應對。

華中師範大學 2019年:

825 填空 哈貝馬斯將國家和社會之間的部分稱為______

二、哈貝馬斯的學術特點

尤里根·哈貝馬斯是法蘭克福學派的二代旗手,相對於法蘭克福早期理論中濃厚的悲觀色彩,哈貝馬斯的理論更富有建設性。從總體上看,其理論具有以下特點:

1、 從政治的角度研究交往。

對於政治的關注在公共領域及交往行動理論中均有體現。

公共領域在19世紀開始走向衰落並逐漸失去政治批判與監督功能,而交往行動理論的提出,正是為了恢復這些功能。

2、

哈貝馬斯的傳播學思想具有多學科的背景,

涉及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個方面。

3、 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

哈貝馬斯的理論仍是一種

文化批判

,但早期的文化批判立足於主客體兩分的基礎,

而他的文化批判立足於一種“主體間”的哲學基礎上。

哈貝馬斯所提倡的“交往”實際上就是一種“主體間性”行為,人與人之間透過合理的“交往”,換位思考、達成共識、和諧相處,進而達到社會的和諧。

4、 哈貝馬斯的理論具有哲學和傳播學的雙重特徵。

哈貝馬斯將“交往”看作人類發展的鑰匙,

主張用“交往”重建歷史唯物主義。

5、

致力於批判學派傳播模式的構建。

借用普通語用學提出 “理想的言說情境”。

6、 哈貝馬斯對以語言為媒介的人際傳播格外關注。

人際傳播實際上等同於哈貝馬斯所提倡的“交往”。

傳播學派|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

三、什麼是資產階級公共領域

在《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

》一書中,哈貝馬斯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公共領域的發生史、公共領域與大眾傳媒、法治之間的關係。

公共領域理論的源頭在於美籍德裔政治哲學家漢娜·阿倫特,

在哈貝馬斯之前,布魯納、

熊彼得

、杜威等學者都研究過同一主題。

哈貝馬斯繼承了阿倫特的思想,並進一步發展了公共領域理論。

1.

何為公共領域?

公共領域也叫公共性。它是私人領域的一部份,與公共權威領域相對,是公共管理和私人自律緊張關係的反映。公共領域的基礎是國家與社會的分離,其精髓與主要功能在於提出批判,形成公共輿論,即公眾在理性精神的的指引下,基於“公”的目的而進行的交往過程,以此形成對公共事務的意見。公眾之所以能參與公共討論,其根源在於資產階級人性觀念或者說是私人自律(自願、愛的共同體、教育)中。

資產階級公共領域應當滿足以下條件:

(1)平等:

不考慮社會地位,各色人等,不論層次與職業,均可在理性的層面上參與討論。

(2)可理解:

公眾的討論應限制在一般問題上,所有人都能加入。

(3)公開性:

只要擁有財產並受過教育,就可以參與其中。

簡而言之,公共領域是介乎於國家與社會之間,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地方。這裡的社會指的是國家所不能觸及的私人或民間活動範圍。

另外,公共領域雖然私人領域的一部分,但它有別於私人領域。私人領域包含商品生產交換和勞動、私人家庭等內容,公共領域是不探討私人家庭這類內容的,它探討的是商品交換和社會勞動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基本上屬於私人但仍具有一定公共性。

傳播學派|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

2.

公共領域的矛盾

首先,

矛盾體現於資產階級的人性觀念和私人自律中。

家庭領域與勞動及商品交換領域之間的依附性,使其行為無法完全出於“自願”;

父權性質

使“愛的共同體”屈服於權威;教育本應是目的,如今卻成為技能訓練的手段。

其次,

矛盾還體現於法治國家的觀念上。

法律須依靠公共輿論在議會與公眾之間予以維持,訴諸公共輿論的立法必須透過與舊的權力鬥爭才能建立,這樣立法本身就帶上了強權色彩。

再次,參與討論的兩個條件,

教育和財產,將中下層市民拒於公共領域之外。

3.

公共領域的發展與衰落

資產階級公共領域最先是在 17、18世紀的英格蘭和法國出現的,它的雛形是文學公共領域。

隨後,公共討論的聚焦點由藝術和文藝轉到了政治,18世紀開始,具有政治批判意識的公眾,透過早期的報刊對公共權威展開批評與監督,公共領域開始承擔政治功能並盛極一時。

到了19世紀後期,國家干預主義漸趨強化 ,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以後 ,國家干預社會領域與公共許可權向私人組織轉移(社會的國家化和國家的社會化)同步進行,國家與社會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公共領域的基礎不復存在。大眾報刊、廣播和電視等大眾媒介的也加速了公共領域的衰落

,使它逐步喪失了對公共事務進行理性批判的功能。

4.

大眾傳媒與公共領域

在哈貝馬斯看來,

大眾傳媒既是公共領域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共領域的一種內在機制,

然而,它最終也顛覆了公共領域。

報刊最初是公眾進行批判與監督的場所,然而

19世紀大眾報刊為了迎合受眾的娛樂與休閒需要,不惜犧牲政治與公共事務內容,“文化批判公眾”變成了“文化消費公眾”。另外,由於新聞版面與廣告版面越來越密不可分 ,報刊變成了有特權的私人利益侵略公共領域的入口 。

電影、廣播、電視等新媒介由於耗資巨大、威力驚人,一開始就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控制。這樣 ,傳媒最初的基礎——掌握在私人手中 ,不受公共權力機關的干涉——被徹底顛覆,傳播效率越高,越容易受某些個人或集團利益的影響。

5.

公共領域的重建

哈貝馬斯認為,要恢復公共領域的政治批判與監督功能,必須將

公共性原則

推廣到各個社會組織中去。實現官僚決策的最小化。形成社會能夠認同的普遍利益。其後來提出

交往行動理論

,也是對於公共領域再封建化的解決方案之一。

6.

對公共領域理論的批評

約翰·B·湯普森把對公共領域的批評歸結為四個方面:

忽視平民公共領域。

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男性化。

誤解了大眾文化的積極力量。

公共領域理論具有多義性與模糊性。

四、思考延伸:微博與公共領域

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實際上帶有強烈的“烏托邦色彩”,

在現實世界中,要同時滿足“位於權力之外”“全民參與”“理性討論”和“公共利益”這四個條件,幾乎是不可能的。

網際網路的出現,似乎推動了“公共領域”從理想向現實的轉變。

基於“弱連線”邏輯的社交軟體——微博,本應是現有技術和社會條件下最有可能接近公共領域這一政治烏托邦的方式。然而,微博的表現卻有些不盡人意。

6月10日,網信辦約談新浪並暫停更新熱搜一週;6月12日,微博宣佈調整評論釋出與接收的功能。這一系列操作在推動網路的淨化的同時,也使我們不禁思考,微博真的能承擔公共領域這一重要角色嗎?

傳播學派|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

1、從熱搜榜看資本對於公共領域的侵蝕

傳統媒體時代,專業的記者、編輯是資訊的把關人。

網際網路的崛起,使專業把關人的功能逐漸弱化,微博作為網路資訊時代的把關人之一,肩負議程設定功能,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

然而,網友對於其把關人的角色褒貶不一。

不可否認,近幾年隨著網路的整改與價值觀的推行,國際新聞、公共事件開始逐漸佔據微博議程,但從整體上看,熱搜大多仍是娛樂新聞、明星八卦、營銷話題。

資本的介入,進一步弱化了微博公共領域的身份,

6月10日,針對蔣某干擾網路傳播秩序,網信辦約談新浪,責令其整改,停更熱搜一週。在此之前網友也戲稱新浪為“渣浪”,諷刺其屢次縱容資本干涉輿論。蔣某事件,被一些網友吐槽為“渣浪的一貫作風”。

傳播學派|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

2、從限制評論反思網民討論

哈貝馬斯指出,教育和財產將中下層市民排除在公共領域之外。

微博的相容性、裂變性、碎片化為人們傳遞觀點降低了門檻,

一方面,它打破了傳統公共領域的限制;但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的自主性、基於趣緣建立的社交網路、演算法的精準推送也使資訊繭房、群體極化等負面影響越發嚴重。

半匿名的機制,加上我國網民學歷普遍不高(根據CNNIC第45次網際網路發展報告:受過大學專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群體佔比為19。5%。),使得微博評論充斥著“撕逼”“謾罵”“拉踩”等各種不理智的現象,人們很少就公共問題進行理性的批判。

哈貝馬斯針對公共領域的再封建化,提出交往行動理論,主張人們透過理性的探討,換位思考,最終相互理解、達成某種一致。

然而,網際網路將公共領域與

私人領域

的區別徹底模糊,人們經常利用這一點排斥不同的意見,拒絕與他人進行交往。

舉個栗子就是,A發微博評論了某個熱點,B有不同意見流言評論,這時A就會回覆:“這是我的微博,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你不愛看就別看”,順便給B扣上一頂“槓精”的帽子。

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對於如今網際網路下的社交空間研究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透過對於微博的分析,我們能進一步理解“電子烏托邦”思想的幼稚之處,也能借此批判性地看待興起的社交媒體。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否對公共領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關於哈貝馬斯你還想了解什麼?也歡迎留言與我們交流哦~

參考文獻:

[1]

石義彬

。批判視野下的西方傳播思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2]哈貝馬斯。關於公共領域問題的答問[J]。社會學研究, 1999,(3):79-80[3]廖一紅。微博中的“網路公共領域”——以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為視角[J]。

法制與社會

,2020(14):232-233[4]展江。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與傳媒[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學報,2002(02):123-128。

-END-

考研路上不孤單,我們陪你一起走。如果有任何更多關於考研的疑慮,也歡迎進入我們的考研諮詢群,有我們的專業導師線上答疑,報名等相關事宜也可諮詢木一學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