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接納與忍受

強迫症

的治療上,“接納”是症狀得以恢復的根本,也是不二之選。

但做到接納並不容易,在實際中,很多人不停的勸說自己要接納,但往往陷於知道要接納,卻一直在

“忍受”

的漩渦之中。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這兩個詞:

忍受

接納

。兩個詞語中包含的行為似乎並無二致,都是要求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但這兩個詞背後的基本態度是很不一樣的。

忍受

”,基本的態度仍然是敵意的、反抗的。在這種態度下的任其自然,也是一種無言的、無奈的鬥爭。強迫症的淫威,讓人敢怒不敢言。

“接納”,畫風立刻轉變了很多。你一下子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從

錙銖必較

到寬宏大量,姿態高了很多。只有接納,才能破除那個因為互動作用而不斷升級的惡性迴圈。接納似一縷陽光,強迫症這個越來越大的雪球在它的照射下,才能慢慢地停止滾動,逐漸融化。

在人際關係中不也正是這樣嗎?“忍受”,只是在敵意和無奈中默默抵抗,內心充滿了敵意;而“接納”,才會讓人真正成為問題的解決者。

從邏輯上講,強迫症原本就是一個死衚衕。那些跟強迫症鬥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人迫友應該對此更有體會。除了接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萬法歸一,無論你用了什麼辦法,如果要徹底消解症狀,最後都會回到接納這個軌道上來。

二. 如何才能做到接納?

“接納說著容易,要做到真的太難了”,我經常能聽到諮詢者在開始時發出這樣的感嘆。

從道理上講,一個人如果抱著求治的心態而來,那他本質上就是不接納的。如果我已經接納症狀了,我為什麼還要尋求治療呢?一個人想解決什麼問題,才過來“諮詢”和“治療”,想解決它就是不接納它。

一個人本身不接納症狀,但如果想要症狀消解,又必須得(假裝)接納症狀。而之所以要接納症狀,是因為他不接納症狀,所以要透過接納症狀來消除症狀。

多麼矛盾啊!

如果一個人抱著一是一、二是二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不放,這就是一個死局。

除非他有一天被折磨得心灰意冷,徹底放棄,於是死局變活,但這種“

絕望療法

”會往往會讓人在其他方面也失去動力。

而且這也是一個難點,明明症狀給我帶來如此大的痛苦,還得要求非得接納,顯然不合常理,又如何能做到呢?

所以這裡的接納,要辯證地來看。不接納之中有接納,接納中又有不接納。就像中國古代的

太極圖

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比如,我們不能接納我們的症狀,它是如此的令人煎熬,但我們接納我們此時此刻正處於這樣的帶有症狀的狀態的事實。既然我們接納這種狀態,我們何不去欣賞、甚至去享受呢?

接納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不是一種邏輯,而是一種體驗;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種態度,或者說是一種情感;不是一道數學題,而是一首詩。

有的人拼命的接納,但同時卻不停地檢查自己的症狀,希望症狀快快消失,如果沒有消失,就十分沮喪。這根本就不是接納,這是一種假裝接納的抵抗。接納是不需要“拼命“的努力,它是一種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狀態。簡單理解,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放棄那種和自己心中的念頭決鬥的態度。

當一個人真正接納症狀的時候,甚至你的不接納也是接納的。相反,當你不接納的時候,你的接納也是不接納的。就好像那句歌詞:“故事裡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譬如,你們家有一隻貓,它整天到處亂跳,把家裡搞得一團糟,你很討厭它。當你想集中精神做事的時候,它偏過來打擾你,你有些惱怒,於是去抓它,它卻越來越歡騰。搞得你精疲力竭卻毫無辦法。有一天你突然想通了:不就是一直貓嗎,跟它一般見識幹嘛呢。於是你的心態完全變了,你已經有了接納的意思。你不是坐在那裡忍氣吞聲地無奈地勸解自己“我要接納、我要接納”。於是你釋懷了,心裡面容得下它了。這時候,你可以逗它:我就是要抓住你。然後你去抓貓。或者你想換個玩法:這次我就是不想去抓你。無論怎麼玩,你都跟以前不一樣了。過一陣,你就會發現貓消失了——貓就是那個強迫症。

你也可以以一種玩或者遊戲的態度來對待強迫症。 你的強迫洗手的衝動又來了,你說:”今天我就是不去洗手,看你怎麼辦?”,如果你實在忍不住:“好吧,算你贏了。”或者你說:“今天你怎麼還沒讓我洗手呢?那我反著來,自己主動去洗好了。“

如何具體去做,也許透過語言沒法說得更清楚了,你要自己去體驗。

面對強迫症時,你的接納的具體心態,可以是嬉皮笑臉,或者欲擒故縱,或者自我嘲笑,或者冷眼旁觀,等等等等,千姿百態。

前提是你敞開心扉,從內心深處真正包容了它,主動給了它存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