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刷於一個關於佛學問題:佛教的道理到目前為止是代表人類的最高智慧嗎? 裡面有個網友問:念準提咒大悲咒一百萬遍了為什麼還是諸事不遂?

有些感慨,人心虔誠,

佛道

難行。

一切都在虛幻與真實之間。

個人以為,佛不等於佛教, 佛學也不等於佛教。

佛主當年是王子,放棄舒適的生活去追求解脫之道,確實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大勇氣。富貴的人千千萬,沒有幾個能放得下,

人是需要有精神寄託的,佛的精神讓人心生敬意,給人勇氣和嚮往。

佛學,也許是基於佛的精神為起點,在一代代的人們在生活感悟之中,不斷完善的一種生活哲學和世界觀。是另一個角度看世界的方法。是一種解脫、離苦之法。在我理解,佛的解脫和離苦之法並不是精神麻醉和逃避之法,而是有直面世間之苦的大勇氣,智慧之法。如同有人在文學中得到啟發和充實,也有人於佛學中得到啟發和充實。比如佛學的禪定修行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大腦和意識的鍛鍊方法。傳說也是

釋迦摩尼

開悟時的狀態。 古人在沒有現代技術的引導下,能找到這種很好的提升人體智慧的方法,確實讓人歎服!

世間有人需要精神產品,就有人生產和提供這類精神產品, 故事也許是虛幻的,但是需求是真實的, 世人生存之事繁重,無知又煩惱, 所需就是最小成本的解脫之法。 而且凡人所求的大多不是心靈的解脫,而是消除得不到的煩惱,於是所求越急切,越有市場,你越虔誠,付出也會越多,於是一片繁榮之像。利益驅動下,可能就產生某種不斷強化洗腦的神話, 有愚人被騙,是不得佛學真義矣。

無論是心靈的解脫,還是生活上的得到,不在於求,而在於修。每個人都有佛性,都可透過修去煩惱,這是正道。而現代營銷的利害之處在於讓你看不清自己是在修還是在求,讓你在求中以為自己是在修,於是有人在修中迷惑,在求中執著,亦真亦幻,魚龍混雜。嚮往心靈清靜地,卻是人間名利場。

而修於

本心

,就不會迷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