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中國不能像其他西歐國家一樣早早進入近代化?一聲河滿子2020-10-11 11:54:28

建議看一下希臘民主政治的起因,或許會對這個問題產生啟發

人類社會在初期階段,受自然地理環境影響很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

古希臘地區不是一個國家概念,而是指環愛琴海一大片區域。這一地區的地理形勢是山多地少,百分之八十是山地,三面環海,海岸線很長,海灣眾多。山地多,耕地很少,無法發展農業,人們只能依照地理條件發展經濟作物,種植葡萄、橄欖等,發展製陶等手工業。沒有耕地,就沒有糧食,無法解決溫飽問題。所似希臘人只能選擇商業貿易,用葡萄酒、橄欖油和陶器等和周邊的西亞、北非的農業區交換糧食。

地理環境不同形成了海洋文明和陸地文明的分野。這一點,黑格爾有精闢的論述,他說:“人類在大海的無限裡感到他自己的無限的時候,他們被激起了勇氣。大海邀請人們從事征服、從事掠奪,但同時也鼓勵人們追求利潤,從事商業。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類束縛在土壤上,把它捲入無窮的依賴性裡面。”

要麼發展商業貿易、要麼開展殖民掠奪。其實,希臘人把這兩方面都做到了極致。

在開展商業貿易的過程中,以物換物、平等交換,自然會形成公平、公正、平等、換位思考的思維模式,為民主思想的形成打下烙印。

同時,面向大海,需要勇氣和開放的眼光,必須走出去,放開視野,擴大交流,形成外向性的思維方式,這樣久而久之,形成了開放、多元的思維模式,打破了封閉的、一元化的思維,破除了大一統思維的形成。

二,城邦制度的形成,避免了族權、王權強化,有利於民主政眾多城邦國家的形成,有諸多歷史、地理因素。

1,地理環境影響。

山川形制往往影響政治版圖,眾多的山地,交通不便,平地很小,各城邦只能圍繞城市發展,各自為戰,無法形成版圖統一的大國。

2,歷史因素形成多民族共處。

從公元前2000多年前開始,古希臘地區就處於北方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衝突爭奪的地區,北方遊牧民族伺機南下,先後佔領這一地區,裂疆而治,你方登罷我上場:愛奧尼亞人、多利亞人、阿卡亞人………由於民族眾多,也無法形成統一的強有力的單一民族,只能是各民族和平共處,這樣就無法形成強大統一的族群意志,族群之間,必須透過平等協商、形成聯盟,才能和諧相處。

3,各城邦自給自足,沒有統一的內生動力。各個城邦著力發展海上貿易,同時開展殖民掠奪,經濟社會形態都是外向型的,經濟上比較富裕,社會管理相對寬鬆,沒有統一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趨向於城邦生活的動物,城邦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優良的生活。”“他必須奮不顧身地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眾多城邦的形成,導致各個城邦規模很小,地盤較小,實際上是處於小國寡民的狀態。城邦內部,統治者最初是貴族階層,之後隨著民主化程序,由貴族寡頭統治向民主政治轉化。各個城邦之間相互協商,形成同盟處理相互關係和軍事外交事務。這樣整個希臘地區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避免了由寡頭政治向大一統的君主政體轉化。

這樣,城邦制度形式,避免了族群意志的發展和王權的集中,最終走向民主制的形式。

三,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促進民主思想的形成。

政治的民主與思想文化的多元是互為促進的。雅典的民主政治受到希臘人的推崇和肯定,在民主政體下出現了思想文化的大繁榮,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齊聚一堂,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從另一方面,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也是促進民主政治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

古希臘處於西亞兩河流域文明與古埃及文明的交匯處,受到兩種古文明交流碰撞的深刻影響。再加上古希臘外向型的經濟、開放開型的社會形態,與兩大文明之間都有深度的交流、融合,在碰撞之中,撞出火花,反倒超越兩大文明,形成了更為優秀的多元、包容的思想文化。有錢又有閒的貴族階層,對科學、哲學產生好奇,科學、哲學首先在古希臘地區繁榮發展。

為什麼古代中國不能像其他西歐國家一樣早早進入近代化?長風2020-10-12 14:00:31

西歐什麼東西恰恰相反???打破了封建專制???

你是在做夢麼?

把封建領主換個名頭叫做“議員”,就算打破了封建專制了???把封建領主的奴僕走狗換個名頭叫做“精英”,就算打破封建專制了???你可太有想象力了。

那西方,歐洲大陸千年以降,貴族還是貴族,平民還是平民;倒是新大陸範圍內,原來的歐洲大陸的亡命之徒還有機會從頭建立起自己的封建專制。但是,這也沒打破呀,他們確實原先在封建專制之下,但是人家後來在另外的新空間照葫蘆畫瓢又搞出一個新的封建專制呀,這叫“打破”麼?

然後,話說“封建專制”是政治體系架構,“科技”是技術層面,這倆是怎麼對立起來的?是否封建專制,跟科學技術有什麼關係?“西方”的科學技術,就是在封建專制之下產生的呀。那些全世界劫掠屠戮的,不就是“封建貴族”麼?

吐槽一下,話說“科學技術”真是個好東西,只要被捆在“西方”這個名頭之下,就可以替“西方”完成所有領域的“碾壓”,無論是思想,還是政治,還是文化。只是區別就是,“科技”,被人家“西方”牢牢的壟斷著,絕對不可與旁人分享,但是那“科技”旗號後面的東西,比如政治體系、法律體系、思想體系、文化體系,可全都是白送,甚至是倒貼錢上趕著送,甚至不要都不行。不覺得有點詭異麼?

為什麼古代中國不能像其他西歐國家一樣早早進入近代化?歷史的精神世界2020-10-16 12:38:48

這個問題已經追問了幾百年了,一直也沒什麼定論,我隨便答答。

這個問題我比較信服王東嶽先生的理論。

人類早期的文化都是信主文化。但後面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提升,鬼神已經不能滿足於人類好奇心,所以思維模型向前發展。東方文化發展方向是重德文化,西方文化發展方向是用智文化。

詞當然都是王先生創造的,稍微得解釋一下。

信主文化是最簡單的一種解釋人類生存面臨的挑戰和困惑的思維模型。反正解釋不通的事,信神信主就好了。所有早期文明,包括後來的遊牧文明,還有歐洲中世紀,大多是信主文化,反映了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水平比較低。

但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水平上升了,文明發達了,就不滿足於用鬼神這些東西來糊弄自己,還要建立別的思維體系。

對於東西方文明來說,這個轉變的時間點,就在春秋戰國時期,對應西方就是古希臘時期。

但思維模型的方向選擇,東西方走了兩條路。

東方是重德思維,以孔子為代表,當然諸子百家絕大多數也是同樣的思維模型。重德的意思,就是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然後諸子百家紛紛就這個問題發表意見,建立體系,解決人類遇到的困惑和挑戰。然後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直到近現代以前,東方文明都是這個思維模型。信主的思維還存在,佛教道教,但已退至次要的地位。

西方是用智思維,以古希臘三巨頭為代表。用智的意思,就是關注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邏輯的關係。古希臘哲學,其實包括了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的很多內容,那時候叫博物學。而古希臘哲學也發展出純邏輯遊戲,就是狹義哲學這一塊。中國的諸子百家,不研究人與自然、人與邏輯的關係,只研究人與人的關係,所以中國的諸子百家,幾乎見不到純哲學,或者純科學的內容。

成因是什麼,也是人類早期所處的地理氣候條件決定的,這裡不展開了。

所以東西方文明的分野,不是近代,而是先秦-古希臘,是思維模型的不同決定的。

到了近代,能開啟工業時代的鑰匙,只有一把,就是用智這種思維模型。重德的思維模型,不可能開啟工業時代,因為他根本不研究這個問題,不關注這個問題。

歐洲是經歷了中世紀的黑暗的,中世紀就是用智的思維模型,反過來被信主的思維模型取代,文明程序中斷了,倒退了。所以近代叫文藝復興,復興的就是古希臘的用智思維。而用智思維重新取代了信主思維,工業-科技時代就來臨了。

而重德思維和用智思維本身就在同一思維層級的水平線上,側重點不同。因此從重德思維中,不可能內生出用智思維。只能是被外來的用智思維從物理上擊敗後,東方才能被迫轉變為用智思維。就是堅船利炮,近代屈辱這一塊。

當然,到了現代,我們已經完全接受了用智思維模型。孔老二早就掃入故紙堆,科學成為宗教信仰。反過來,歐美這種用智思維發祥地,又快退回信主思維模型了。

風水輪流轉。

為什麼古代中國不能像其他西歐國家一樣早早進入近代化?理猹2020-10-25 03:18:00

中國沒有發現美洲

秦以後的大動亂一般都遵循著這個模式:

王朝初建政治相對清明,土地分配重新洗牌,自耕農較多。

王朝逐漸發展,中央向地方出讓權力使得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大量自耕農淪為佃農奴婢,生活水平徘徊在溫飽線之間。

王朝發展後期,地方權力集團(地方官以及其在中央的代表)做大到可以歪曲甚至無視中央指令,佃農生活極端貧困,最後在一些偶然事件(比如天災,一些政治事件比如隋煬帝開河徵高句麗等)爆發流民暴動。最後要麼王朝直接被流民推翻,要麼由鎮壓流民的地方武裝維持一段時間然後被推翻,進入亂世中。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亂世之後迎來大一統,全國上下財富權力分配重新洗牌,回到第一步。

整個過程視王朝建立時政治經濟洗牌的力度,大概在200-400年之間不等。

西歐在“羊吃人”的時代也出現了類似的苗頭,諸如英國的1381年,有when Adam drilled and Eva spans, who is then the gentleman之類的口號,頗有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樣子。不過區別是同樣的事情在中國是反覆出現的,而在西歐,可以說到了法國大革命才算出現第一次。一類事件第一次出現需要的積累是很長的,可能需要反覆試探,最終才能成功。而一旦有了第一次,後面的流民暴動就可以以之為範本模仿。在羊吃人的時代,這樣的苗頭還處於試探階段,但這時西歐卻出現了一件逆天改命的事情:

美洲被發現了。

這也就意味著土地兼併導致大量農民破產形成潛在暴動群體這個過程被幾乎無限拉長,在舊大陸活不下去,大不了就去新大陸欺負原住民去。唐朝均田制的瓦解,核心原因不就是人口增長,朝廷手裡的土地不夠分了嗎?假如唐朝突然又擁有了一兩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用以用來均田,那農民大量破產最後形成暴動的情形自然也不會在二三百年時間裡發生。美洲的土地一方面催生了大量的新地主,另一方面又把巨大的財富和廉價產品帶到西歐,社會矛盾得到充分緩解。

迴圈過程被拉長了,這也意味著西歐在這之後有了更長的發展時間。中國每一朝開國,一統天下就要費不知道多少力氣,恢復舊制又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這樣下來就給中國人搞制度創新,生產力創新的時間並不長,而西歐卻有極長的時間去發展完善現有的制度,而且由於佔有的資源數量巨大,歐洲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可以充分保持理想的施政狀態(至少不偏離太遠),而在舊大陸面臨崩潰的時候,新大陸的力量也可以用來支撐舊大陸不崩潰,從而使得舊大陸有了自救的機會。這就好比兩人上坡賽跑,中國每跑十步就要摔一跤,然後滾回八步才能爬起來繼續向前,西歐可以連續跑100步。那在西歐完成一個迴圈之前(第一次摔倒之前),看到的自然就是中國不斷原地踏步,進步緩慢,而西歐一路高歌猛進。

而同時,西歐在這一波超長的發展時限中,也解鎖了新的玩法,就是所謂資本主義,就好比上面說的那場賽跑,山腳到山頂正好沒有100步,那看上去就更像是西歐一口氣走向了文明巔峰,而中國不斷原地踏步。

那麼如果是中國發現了美洲,並開啟了殖民運動(考慮到封建帝王的觀念,發現了美洲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決不能讓別人知道這事以免新大陸產生能反噬自己的新勢力,所以需要假設這個皇帝還是個喜歡開疆擴土不怕被打的皇帝),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呢?可能是現在的資本主義,也可能是另一種形態的資本主義,當然也可能是別的,但想必會比封建王朝進步很多。

為什麼古代中國不能像其他西歐國家一樣早早進入近代化?iloveinet2020-11-06 13:33:01

那個……中國比西方早1700到1800年就建立起一個具有現代性的政治架構。第一個世界上公認的現代政權實際上是中國人締造的。別噴,這是福山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