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希臘哲學家

赫拉克里特:一切處於變化之中,“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中”

蘇格拉底:未經審視的 人生不值得過

帕拉圖:《理想國》-受慾望支配的人做奴隸;受熱情支配的人做勇士;受理性支配的人做國王-philosophy king

亞里士多德: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基礎;理性是人類靈魂的不朽部分。萬物皆有其因

必達格拉斯學派:兩元論-人有身體和心靈(理性)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之後的美好生活

犬儒主義:強調回歸自然,簡單。 亞歷山大帝問犬儒學者:你需要什麼? 回答:我需要你別擋住我的陽關

伊比鳩魯:人由原子組成,死後原子組成別的東西,沒有來世。人應該追求幸福快樂,但太過分的快樂不持久,帶來不好後果,應最求平淡簡單的快樂,可以延長更多的時間

第四章 現代科學與哲學的開始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從蒼蠅的定位發明瞭解析幾何

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日心說

文藝復興

第五章 感覺主義、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

1、經驗主義(英國):知識來源於經驗,強調經驗的重要性

2、感覺主義(法國):也強調感覺經驗的重要性

3、實證主義: 強調科學

第六章 理性主義

康德:因果關係展開哲學

黑格爾:辨證主義

第七章 浪漫主義和存在主義

一、

浪漫主義

:提高人類的情緒、直覺的比重,把人當作整體來研究,回到孩子般的狀態

盧梭: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桎梏之中( 《社會契約論》) 《愛彌兒》):主張人性本善,無政府主義

歌德:生活由對立的力量構成-生和死、善與惡-推動人們前進。人們應該接受;人應該帶著激情生活,不斷追求個人成長

叔本華:所有人都有積極的、理性的力量和消極的(動物的)衝動;人為滿足各種生存需要/非理性需要而忙,滿足後即無聊;可以從詩歌、音樂等藝術中獲得安慰;或從內心的非理性力量中解脫出來

二、

存在主義

:強調人存在的意義,強調選擇的自由和個人的獨特性。把個人情感、體驗看成最有效的指引

第八章 生理學的早期發展和實驗心理學的產生

第九章 意志主義、構造主義

構造主義:主要依靠內省作為心理學研究的方法,純科學,不關心實際應用

第十章 達爾文的影響

第十一章 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既依靠內省作為心理學研究的方法,也接受行為直接研究的方法;關注實際應用

自由意志:

實用主義:

機能主義:對人們做什麼和為什麼這麼做

動力心理學:動機

第十二章 行為主義:經驗、環境影響人

一、行為主義:經驗、環境影響人

二、巴普洛夫與條件反射

三、華生與激進行為主義: 不能根據不能被直接觀察到的內部事件來解釋行為,只有環境事件和外顯行為是可被直接觀察到的一切;排除意識

華生的經歷

(1)華生21歲取得master,27歲doctor, 38歲前在大學任教,後在廣告公司VP,將品牌與名稱聯絡在一起,麥氏威爾咖啡等

(2)與一個學生結婚,與另一個學生affair而離婚,同時無法在學術領域任職

(3)兒童心理學家:彼得與兔子實驗;主張把小孩當作大人對待,刨除過多情感

華生的行為主義:派除一切意識和心理活動,反射性行為

(1)心理學的目的:對行為的預測與控制

(2)心理學的唯一主題:外顯行為

三、麥獨孤與方法論行為主義:直接觀察到的認知和生理活動也可分析解釋行為

麥獨孤首先把心理學定義為行為科學:“把心理學定義為生物行為的實證科學可能是最全面最適當的“

目的性行為:目的性行為是自發的,不由外界刺激引起

本能的重要性

第十三章 新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邏輯實證主義:新行為主義

托爾曼:華生為抽搐主義~~;目的性行為

斯金納:強化對行為的影響-強化加強行為;懲罰卻沒有削弱行為

第十四章 格式塔心理學

康德:意識經驗是感覺刺激與心靈官能相互作用的結果

苛勒:心物同型論-心理事實同腦內潛在過程彼此相似

有組織的腦活動支配我們的知覺,而不是進入腦活動的刺激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是自上而下的分析

100多種整理視覺資訊的構型(gestal)

第十五章 心理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

南錫學派:催眠

第十六章 精神分析及其早期分支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第一個綜合性的人格理論

本我(異底):快樂原則

自我:現實原則

超我:道德原則

二、榮格

自我:是一種機制,與弗洛伊德觀點相同

個體潛意識:與弗洛伊德觀點相同

集體潛意識:人生來就有,經幾千年進化留在人的原型中

自我實現:首次將亞里士多德的自我實現引入現代心理學

(1)人格中許多衝突的力量得到均衡的表達,協調了,才能自我實現

(2)每個人都有達到自我實現的先天傾向,但很少有人能真正達到

第十七章 人本主義

馬斯洛:

對母親的憎恨引起需求層次論?

第十八章 認知心理學

費斯廷格:《認知失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