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第十一屆澳門國際微電影節入圍證書)

上海順利入冬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也許是天氣的緣故,雖然不斷有瑣事纏身,但卻時不時地傾向於追溯過去,人也好,事也罷,洋洋灑灑,可能總歸是透過回憶這個濾鏡看到的,似乎都美好和可愛了不少。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大標題

,就像當初我在長沙城市影像節看到身後黑底金字掛著的

“新生代導演”

一般,渾身難受,既是不配位的羞愧,也算被標籤捆綁的生理性反抗,但這是現今想要概括一個人最粗糙和最簡便的辦法。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第一屆長沙城市影像節獲獎主創對談)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副標題

,舒服了不少,也算是請讀者們降低期待,權當提供一種思路、一種看法。

簡單介紹一下,

這篇文章的講述者是

一名正在學電影的學生,拍過幾部短片,拿過幾個小獎,有著很多的創作難處以及幾個徹夜長談都道不盡的牢騷,姑且規範地概括著說,理得稍微清楚點,望各位都能有所感受,不吝嗇對本人及作品的批評與指導。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第一屆長沙城市影像節劇組部分成員紅毯合影)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都說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那麼,介紹“孩子”之前,一般來說,得先系統地進行一次自我“

解剖

”。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劇照)

不難發現,現在有很多影展,尤其是青年影展,都會貼心地把學校的名稱附在創作者的名字旁邊,給了個冠冕堂皇的說法,稱是“教育背景”,以這個邏輯來看,我沾了這套慣例不少的光,因為“

上海戲劇學院

”赫赫幾個大字的確能讓我少一些專業和能力上的解釋、或者說是辯解,就像攝影指導們都會很在意自己的名字後面跟的是哪國電影攝影師協會一樣。

(科普:基本具備一定電影產業規模的國家都會有以國名冠稱的電影攝影師協會,如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中國電影攝影師協會等,而加入這些協會的會員都會自覺地在自己的名字後加上該協會的英文簡稱,以國內著名電影攝影師為例:

羅攀

,CNSC,ASC)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定妝照)

迴歸正題,在我看來,戲劇學院的訓練體系有別於獨立設定的電影學院,哪怕我所就讀的專業,影視攝影與製作,是一個純粹的電影類專業,但

多少也都受到了戲劇劇本創作及戲劇導表演方法的影響。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殺青照)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具體來說,以

《老鷹捉小雞》

為例。

一方面

,在劇作上,我們本科低年級時充分地接觸了單場景敘事以及戲劇小品構思的訓練,所以懂得如何在短時間內構建及轉換人物關係、鋪墊和激發矛盾衝突,也就催生了《老鷹捉小雞》

三個人物相互博弈、鬥智鬥勇的喜劇故事。

另一方面

,在導演上,我們會被要求嚴格遵循傳統舞臺的前中後景設定,在此基礎上進行豐富且有效的

排程

“豐富”

應該很好理解,在《老鷹捉小雞》中,超市所涉及的所有區域基本都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和體現,做到了“不浪費”。至於說

“有效”

,因為畢竟我們專業的培養目標並不是讓學生成為一名專業的演員,所以傳統的

斯坦尼式自然主義

表演並不是最高的教學要求,如果非得找個參照,反倒會傾向於

梅耶荷德

的訓練目標,也就是設計好演員在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省略掉不必要的資訊,透過排練組合起來,從而準確地呈現給觀眾。

(科普:斯坦尼式表演是國內戲劇學院主流的訓練體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員將自身完全代入角色,真正地做到生活在舞臺上;梅耶荷德的訓練手法屬於當代戲劇的範疇,深受

現代工業泰勒制

的影響,強調演員在舞臺上進行有效的行動)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影片截圖)

除了這些技法和模式,在這裡學習和生活久了,我會慢慢意識到,

戲劇學院真正教會我的,是要擁有自由且包容的心態,並且敢於表達自己的個性

,於是,這才有了《老鷹捉小雞》。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我想,對於大部分學生時期的創作者來說,比起構思的枯竭或是身心的勞累,自己作品水平的飄忽不定似乎更會讓人頭疼,也就是所謂的

“創作規律失效”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第一屆長沙城市影像節獲獎主創對談)

其實這並不是某個人或者某種人會面臨的困境,放眼望去,處女作即巔峰的導演數不勝數,何況他們還是在儘可能降低了外力因素基礎上進行的近乎純粹的創作,而把語境下放到學生劇組當中來,導演的構想則只能是妥協的,比如《老鷹捉小雞》中選用的場景在開拍前一天的方案還是鄉村的私人雜貨鋪,可以說跟現在成片的效果相比,無論是氛圍還是排程,都天差地別,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所以我一般都會抱有包容和理解的心態去看待其他的短片,在這個時候,

當短片不得不面向市場、面向大眾時,創意便成了能夠體現導演能力的核心區位。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劇照)

把創意這個概念“落地”,其實和《

救貓咪

》中所提到的“一句話故事”含義相似,就像《老鷹捉小雞》的攝影指導當時深夜在宿舍和我說的那樣,“我清楚的知道大二的學生天花板在哪,所以我不太想嘗試過於宏大和深刻的題材。”所以我的幾部短片基本上都是從具備一定吸引力的小元素出發,去完整和組構的,比如“小偷在超市裡遇到了強盜,結果被店員反殺”(《老鷹捉小雞》)、“一個

聽力障礙

的初中女孩”(《傳聲》)、“寢室裡死了只王八”(《死了只王八》)等,它們雖然說不上是絕佳的設定,甚至還有些老套、土味,但至少能夠讓聽到這個想法的人遲疑幾秒鐘,從而去思索、去想象,總會比一眼便能望到穿的“

母子深情

”、“校園愛情”來得有趣且有意義。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定妝照)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上一段文字,是我在《老鷹捉小雞》取得一定正向反饋之後做的經驗總結,然而為什麼我會強調“創作規律失效”,原因就在於總結歸總結,實操歸實操,接下來的短片拍攝我又遇到了更多的問題,成片效果上也並沒有實現理想中的逐漸進步,我很苦惱,很不解於這種“鮮花”與“雞蛋”迅速換場的轉變,但並沒有給我抑鬱的時間,下一個靈感又找來了,創作熱情就這樣, “

仰臥起坐

”式的不定期在重燃。

冷靜下來看,其實,沒有必要糾結於是否存在所謂的“

創作規律

”,

只要你還享受創作,那就堅持下來,往好了看,你正在經歷的,黑澤明也同樣經歷過。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定妝照)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我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是在長沙城市影像節,《老鷹捉小雞》有幸拿到了特別放映獎,當時的評委

蔣能傑

跟我說,“其實你的劇本不是很新穎,但能夠呈現一部有趣的短片,證明導演能力是過關的,很有靈氣,繼續加油。”這簡簡單單的、帶著些鼓勵意味的寥寥幾句話,讓我意識到,影像創作的魅力在於,你有或終將有一個機會,把不同的人群集聚在一個小空間內,抬頭,看到那從細到粗的光穿透塵霧,形成無數斑斕閃爍的光影,此刻,

觀眾看著你的作品,你看著屬於你作品的觀眾,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第一屆長沙城市影像節獲獎海報)

我很喜歡在自己的片子放映的時候,起身站到一旁的角落,看觀眾的表情,務實的來說,

他們的反應一定程度上能夠暴露你創作的漏洞和遺憾

,感性的來看,和創作時的感受一樣,被真誠和愛所打動,藍天白雲,撕天撕地。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劉知銓

以上,一份學生習作的方法論總結,隔著螢幕,所以我其實並不在場,很粗糙,感謝各位能夠瀏覽到文末。

我對上海的天氣總是恨不起來,因為在寒冬中,它就像能懂你的心似的,經常乖巧且友好的露出暖陽,給你慰藉。

冬日快樂,生活萬歲。

青年導演創作手記 ——一份不在場的學生習作方法論總結

(圖源網路)

作者:kaka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