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故事開始

什麼是

馬太效應

?我們先來從一個故事說起:

小灰和

大黃

,是一所高中的同班同學,他們的學習成績不相上下。

什麼是 “馬太效應” ?

高考的時候,小灰髮揮失常,去了一所普通大學。

大黃髮揮不錯,去了一所重點大學。

什麼是 “馬太效應” ?

小灰所在學校的教學質量很一般,大學畢業後,由於技術學得不夠紮實,又沒有名校背景,小灰找了好久才入職了一個初創小公司。

大黃享受著高質量的的教學資源,大學畢業後,由於技術過硬,又有名校背景,大黃輕輕鬆鬆拿了10個offer,選來選去,選了一個最有錢途的大廠。

什麼是 “馬太效應” ?

畢業3年之後,由於小廠的技術比較low,公司內鬥嚴重,小灰的技術幾乎沒多少提升,甩鍋的本領倒是學會不少。

大廠技術實力雄厚,企業又鼓勵員工學習和創新,大黃的技術和管理能力突飛猛進,連續升職加薪,還有了數量可觀的股票。

什麼是 “馬太效應” ?

畢業6年之後,28歲的小灰還在第一線做著增刪改查的工作,儘管他對現狀很不滿意,找機會到處面試,但總是面試不透過。

28歲的技術專家大黃,早已經財務自由,決定從此享受退休的生活。

什麼是 “馬太效應” ?

後來,小灰和大黃各自組建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他們孩子的人生道路,就更加不一樣了……

什麼是馬太效應

古人云:失敗是成功之母。

然而現實是打臉的,只有成功才是“更大的成功”之母。

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賽場,一旦競爭者在初期獲得一點點優勢,在後來的競爭過程中,這種優勢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導致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差距大得難以想象,甚至會影響到下一代。

什麼是 “馬太效應” ?

美國學者

羅伯特·莫頓

觀察到這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提出了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這一概念。

為什麼叫馬太效應呢?因為這個名字源自聖經新約的

馬太福音

。在馬太福音第25章當中有這樣一句話: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後來,“馬太效應”這個詞成為了

社會學

、經濟學領域的常用術語。這個理論在現實世界當中,也得到了廣泛的印證。

無論個人、企業還是國家的發展,都或多或少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優勝者不斷獲得新的優勢,越來越強大,而失敗者不斷遭遇新的失敗,狀況越來越糟糕。

馬太效應的對立面

馬太效應,看起來似乎很符合現實情況,但是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

這個世界,真的是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歷史上那些強大的帝國只會變得越來越強,永遠不會衰落;實力雄厚的公司會永遠佔領市場,根本不會被後來者取代;一個明星在年少成名之後,名氣會越來越大,永遠不用擔心過氣。

但是,現實似乎不是這樣啊?

羅馬、波斯、蒙古、

大唐

都是歷史上強盛一時的帝國,但終究逃不過衰落和滅亡的命運。

柯達、諾基亞、

雅虎

,這些企業都曾經佔領行業的半壁江山,後來也被新的競爭對手所打敗。

個人的成敗更不用說了,多少人曾經輝煌一時,但是卻很難輝煌一輩子。

那麼,難道馬太效應是錯的?其實並沒有。這裡面,有另一個重要規律在起作用,這個規律叫做

迴歸平均

迴歸平均的核心思想是:一個偶然的小機率事件,很難重複出現。

一個幸運的人中了大獎,發了一筆橫財,但是他下一次再中大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個公司恰好趕上了技術風口,一躍成為行業的領頭羊,但這個公司今後再一次趕上風口的機率非常小。

上面這些現象,就是迴歸平均。

馬太效應與迴歸平均,這兩條對立的規律共同起作用,才形成了現實世界的千姿百態。

那麼,什麼情況下,馬太效應的規律會佔主導,什麼情況下,迴歸平均的規律會佔主導呢?讓我們舉一個例子:

有一個明星,他在一個月之內迅速爆紅,這是馬太效應在短期內的影響。10年之後,已經沒多少人記得他了,這是迴歸平均在長期的影響。

如果這個明星的走紅主要是依靠運氣,那麼他很快就會迴歸平均;如果他主要是依靠著真本事,他的迴歸平均就會遲一些,更多的享受到馬太效應的好處。

這個世界,還算是大體公平的,有這兩大規律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強者不可能永遠強大,才使得我們普通人擁有了逆襲的機會。

喜歡本文的朋友們,歡迎長按下圖關注公眾號

程式設計師小灰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什麼是 “馬太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