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奧秘也許就正在於它不可逆轉,不可真正探知,只在長久的努力下一點一點呈現出當時的樣貌……

1。《

易經

》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易經》也稱《

周易

》或《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一直被作為群經之首。

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研究斷層,導致精髓失傳。只留下《

河圖

》、《洛書》、先天卦、後天卦,以及六十四方陣等。但該書成於何時?作者是誰?有人說是伏羲氏,有人說是周文王,眾說紛紜。

2。《

山海經

》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山海經》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異數。《山海經》在古代一直是被作為地理書看待的,但是任憑學者們上下求索,卻誰也說不清書中那些山在何方?水流何處?對於那些所謂神話的解釋卻仍是眾說紛紜。古人為什麼要留下這樣一部著作?《山海經》的作者和成書時間也不能確定。

《山海經》共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5卷。內容包羅永珍,主要記述古代地理、動物、植物、礦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考證。現在《山海經》在我們的眼裡更多的成了一本神話書。

3。《

推背圖

》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由預言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對唐朝及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全書共六十影象,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因為它預言的準確,使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心驚,一直被列為禁書。《推背圖》真的能預測未來嗎?

民間廣為流傳的《推背圖》大體上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比較常見的清朝學者金聖嘆批註的《推背圖》,簡稱金版;另一種是由

李世瑜

先生在德國一本刊物上發現的,據稱是最為接近原貌的版本,原本現仍保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中。

4。《河圖》《洛書》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是中華文化,易經八卦和陰陽五行術數之源。從現存的有關史料來看,《河圖》《洛書》的來源古老悠久,撲朔迷離,沒有一個明確可靠的答案。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5。鳳凰原型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鳳凰生長於南方

丹穴山

,五色斑斕,能歌善舞,能預兆天下太平。在古埃及和古希臘,傳說它同太陽崇拜有關,埃及人把鳳凰同長生不死聯絡起來。古羅馬人認為,它代表復活和死後的生命。鳳凰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吉祥的象徵,常與龍並稱。相傳鳳和凰是一對伴侶,鳳為雌性,凰為雄性,是鳥類之王。可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鳳凰這種鳥,它是古人虛構出來的。雖然是虛構,也不可能純粹憑空想象。

那麼,鳳凰是以什麼鳥為原型創作出來的呢?有人認為,鳳凰是以雉類為主體,融合了鷹等多種鳥的典型形象創作出來的。

關於鳳凰的原型,還有太多說法,如某種已經滅絕的巨鳥、

極樂鳥

、鴕鳥等。

6。閻羅王原型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長江中游,瀕臨三峽的酆都小城,背山面江,據說是閻羅王地府所在地。在那裡,從唐宋伊始,陸續建起了“玉皇殿”、“閻王殿”、“陰陽界”等大大小小48座廟宇等系列工程,這就是人們談而色變的“鬼城”了。民間通常就把它的總頭子呼之為閻羅王。這位閻羅王,據說他“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此殿”。

自隋唐到清代,就多流行諸家閻羅王之說。一是隋將韓擒虎。二是北宋名相寇準。三是北宋名相

范仲淹

。四是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包拯。五是南宋江丞相。

一個閻羅王職位,傳說卻有五家輪迴,而且很緊湊。閻羅王的原型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7。阿房宮焚燬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兩千多年以來,《

阿房宮賦

》裡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是阿房宮最後命運的憑據。而最近考古工作者考察過程中,並無焚燒痕跡,相傳的當年項羽燒阿房宮,恐怕只是人們的想象,阿房宮從來就沒有被燒燬過的證據,或者說,阿房宮根本沒有建完。

究竟專家的話可不可信,阿房宮到底存不存在,我們還要期待更多歷史根據才能解開這個千年難解之謎。

8。項羽不肯過江東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楚漢之爭項羽落敗,最終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項羽為何不渡烏江呢?兩千多年來,人們有種種說法。

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

虞姬

已死。有人認為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

項羽為何烏江不渡?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歷史學家都給予極大的關注,但至今難有定論。

9。梅妃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提起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人們自然會想到讓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貴妃楊玉環,他們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在後世眾多的詩、文、詞、曲、小說、戲劇、民間傳說乃至神話故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記述。

殊不知在楊玉環之前,還有一位梅妃

江採萍

曾經深得皇帝的寵幸。自楊玉環入宮開始,兩人為爭寵甚至到了宮中路遇互不行禮的地步。楊玉環專寵後宮後,

梅妃

獨居東宮,後不明不白地死去,為同情她悽苦境遇的人們留下了又一個千古之謎。

10。“金匱之盟”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皇位由其弟趙光義繼承,正史認為光義乃合法繼位,是奉太后“金匱遺詔”之命行事。但後來有人對“金匱之盟”一事提出質疑,使得這一事件變得撲朔迷離。

《宋史》有好幾處提到“金匱之盟”事,《

杜太后傳

》裡面記敘:“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終在旁服侍不離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長,召宰相趙普入宮。太后問太祖:你知道怎樣得天下的嗎?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積慶也。

歷史上人們雖然相信有所謂的“金匱之盟”,但卻找不到盟約的原文。

11。鄭和七下西洋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使鄭和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他受明成祖的派遣,率領規模龐大的船隊馳騁萬里海域,先後七次下西洋。鄭和航海規模之大,航程之遠,所到國家之多,為歷史所罕見。對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也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具有政治和經濟的“雙重目的”。

李長傅

的《中國殖民史》,將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稱為“炫耀自我”。到底哪種說法才是當時明成祖派鄭和西下的真正目的呢?

2。

岳飛墓

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是個陰暗的歲末,抗金民族英雄岳飛,以及岳雲、張憲等,以“莫須有”的罪名被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殺害於獄中。國都臨安的老百姓無不涕泣,“市人聞之,悽愴有墮淚者”。但是,岳飛墓墓裡是否真有岳飛的遺骨,卻始終是歷史上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在民間傳說中,杭州眾安橋下十七號被認為是岳飛葬處。

《金陀續編》卷十四載有淳熙六年(1179年)岳飛之子嶽霖等《賜諡謝表》,其中講到朝廷昭雪岳飛冤案,說“葬以孤儀,起枯骨於九泉之下”。中國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南宋

紹興十年

,朝廷曾特授岳飛為少保,故嶽霖稱“葬以孤儀”。其上曰“起枯骨於九泉之下”。若記載無誤,當指將岳飛之遺骨改葬於棲霞嶺。

至於今天所見的棲霞嶺岳飛墓,是否是假墳,也難以說清。我們知道,岳飛遇害後人們一直要求為他平反昭雪,但宋高宗始終置之不理。到了宋孝宗即位,為了給太上皇保留體面,假稱“仰承”高宗“聖意”,給岳飛恢復官爵與名譽,此時距岳飛遇害已21年了。

13。“上帝之鞭”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蒙哥,蒙古汗國第四代大汗,成吉思汗之孫,以狂飆之勢橫掃歐亞大陸,被西方人譽為“上帝之鞭”。1258年,蒙哥號稱10萬大軍進攻宋朝,阻於重慶釣魚山城下,遭受重大挫折,蒙哥魂斷

巴山

。蒙哥是真正陣亡於戰場上的皇帝。但是“上帝之鞭”究竟如何陣亡,仍然沒有定論。

釣魚城之戰,有“東方特洛伊”之稱,是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是十三世紀扭轉歐亞戰局和震驚世界的著名戰役,

蒙哥大汗

是真正馬革裹屍、陣亡於戰場上的皇帝。釣魚一城以彈丸之地,支援危亡河山。折斷這位“上帝之鞭”的,是重慶釣魚城這片寂寞沉落的古戰場。

14。北朝眾帝后出家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很難將高高在上、享受榮華富貴的帝后與孤獨寂寞、陪伴青燈古佛的尼姑聯絡在一起,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卻有多位早年出自尼庵或是晚年遁入空門的尊貴帝后。而且在北朝的中後期,大概100多年之中,僅歷魏、齊、周11帝,竟然有17位帝后出宮為尼。

這種現象實在是世所罕見。這成為了我國佛教史和北朝發展史上的一個極為奇怪的現象。何以造成這種現象呢?

15。明代“壬寅宮變”之謎

中國歷史上30大未解之謎

自古以來,防備森嚴的地方不是監獄,而是皇宮。皇帝為防人行刺,日日夜夜命人巡邏守衛。明朝也不例外。可是守衛再森嚴,誰又能防備得住那些守在皇帝身邊的宮女呢?

就是這群宮女,幹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這就是歷史上的“壬寅宮變”。“壬寅宮變”發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幾個宮女決定趁朱厚熜熟睡時把他勒死。

朱厚熜後來下了道聖旨處理這群宮女,聖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誰呢?據人考證,她們是寧嬪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據這道聖旨得出結論,是曹氏、王氏指使發動了這場宮廷政變。

“深閨燕閒,不過銜昭陽日影之怨”,是明末歷史家談遷對此案的看法,但事實究竟如何,無人知曉,因此成為又一樁宮闈之謎。

本文作者阿彥:“第一次在知乎上發表文章,如果有什麼不恰當的地方,歡迎各位指教~剩下的十五件下次有時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