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貼最新指南了,因為需要引用的太多太雜。既然是科普,把道理講清楚我想應該就夠了,以下的行為均以最新的指南理念為準。

寫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告訴

轉移性腸癌

患者不要輕易放棄希望,積極治療可以有治癒機會,甚至有二次治癒機會。

臨床上有些醫生的水平不夠,比如結腸癌伴有3-4個肝轉移,就認為不可治癒,反反覆覆透過化療加靶向治療晚期結腸癌,最後存活個2-4年時間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治療的不錯,患者活得時間挺長,但實際上治療理念和水平很差,因為此類患者在合適的時機加入手術或其它區域性治療,就有不小的可能達到治癒,至少能夠活的更長,單純使用藥物治療實際上讓患者喪失了寶貴的治癒機會

隨著手術水平的提高,以及藥物的進展,有不少初始10處以上肝轉移灶,甚至20多處肝轉移灶患者,或者合併肺轉移及侷限性腹膜轉移患者,都透過合適的全身治療和手術等區域性治療手段,得到了治癒或者活過了5年,明顯延長了生存期。

晚期腸癌

一般指的是轉移性腸癌,一部分是初診斷時就發現轉移,比如肝、肺、腹膜,另一部分是腸癌術後某個時間點發生轉移,比如術後2年出現肝轉移。

腸癌發生轉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評價轉移後病情的嚴重程度,:一般是轉移的部位,數量和大小。即使同是晚期結腸癌,嚴重程度差別很大,有的甚至可以輕鬆治癒,有的完全不可治癒。

目前最新的AJCC第8版分期指南把晚期結腸癌分為3類:

IVA期:指M1a,遠處轉移侷限於一個器官,比如肝臟、肺或

遠處淋巴結

,但沒有腹膜轉移。

IVB期:指M1b,遠處轉移侷限於一個以上器官,比如既有肝轉移又有肺轉移。

IVC期:指M1c,預後最差,凡是有腹膜轉移就是M1c。

IVA期通常優於IVB期優於IVC期。但即使同是IVA期,病情也可以有很大差別,一個結腸癌伴有單個1cm的肺轉移灶,是IVA,另一個有10個大小不等的肝轉移,也是IVA,其治療手段和生存時間顯然很不一樣。

目前診治思路很簡單,就是發現晚期轉移性腸癌如果能透過全身治療(化療、靶向、免疫)及區域性治療(手術、射頻和放療等)把可見腫瘤全部消除,就可以達到最長的生存期,治癒機會也最大。

一旦診斷晚期腸癌,要完善胸腹部CT甚至

肝臟核磁檢查

明確病變部位及數量、大小,然後將患者分為以下三類:初始可切除腸癌轉移,初始不可切除潛在可切除腸癌轉移及完全不可切除腸癌轉移。

初始可切除

一般指的是晚期腸癌轉移病灶≤5個,經外科評估後直接可切除的患者,然後依據CRS評分高低(這個以後有機會說),分成低風險和高風險,低風險組可以直接手術,術後化療,高風險組強烈建議先化療,後手術。

初始不可切除潛在可切除

指的是一開始晚期腸癌因腫瘤太大或數量較多切不了,但是透過化療等全身治療方法縮小腫瘤後,就可以切除,比如肝上有個20cm轉移灶,把它縮成5cm就能切除了。這種情況要儘可能的依據病情選擇最強有力的治療方案,儘可能縮小腫瘤,後行

手術治療

完全不可切除

指的是晚期腫瘤診斷時已經

瀰漫性

轉移,到處都是,即使縮小腫瘤也不可能達到手術根治,那麼這種情況就是透過藥物,儘可能的控制腫瘤延長生存期。

看著簡單,其實也並不容易,全身治療和區域性治療的選擇需要依據腸癌患者的年齡、

合併症

、身體素質(體力狀況)、腸癌的解剖位置、轉移癌的位置和大小、各種基因的表達、MMR狀態等因素決定,判斷各種治療方式帶來的獲益和傷害,要做的好,需要的專業要求並不低。

因為晚期腸癌有治癒機會及診治的複雜性,目前非常提倡腸癌的MDT,也就是多學科協作,指的是擅長於腸癌治療的

肝膽外科

、胃腸外科、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

放射科

、病理科等科室的醫生一起協作,對於這例病人進行綜合診治,更好的評判病情後製定治療方案,增加治癒機會。

最後重點強調一句話:每一例轉移性腸癌都需要仔細徹底的評估病情,爭取接受MDT診治,儘可能達到治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