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翻開了慕之已久的《

西廂記

》。

少時對故事情節瞭解大概,甚是欽慕嚮往張生鶯鶯的自由愛情。

“待月西廂下,迎風半戶開。

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西廂”仿若美好愛情的代名詞。

而今翻開《西廂記》,卻沒有霧中看花時的嚮往。書中描寫的張珙此人實在不能稱之為君子,普救寺初見鶯鶯便為色所迷,所思所想也不過是竊玉偷香,和鶯鶯春風一度,雖有

賈馮才

,不過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話本標配需要罷了。而

崔鶯鶯

這一人物在《西廂記》的刻畫中是空有美貌而毫無特點,話本中極盡其事描寫其貌其才,看完之後對其也無甚印象(俗稱“花瓶”)。唯有紅娘,其形象躍然紙上,做自己願做之事,不違本心,雖為奴僕,自有正義。凡書中紅娘舌嗆各人(張生、

崔相國夫人

、鄭桓)處,無不精彩。

《西廂記》故事自唐元稹《

鶯鶯傳

》後已日趨完善,各版本《西廂記》各有特點。《鶯鶯傳》作為先版,雖結局令人唏噓卻是真實。無論是張生的狡辯“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還是鶯鶯的“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可從中窺見張生與鶯鶯心理,是殘酷的現實造就,而後幾版都是現實催生出的浪漫。

董解元

《西廂記》和王實甫《西廂記》故事情節均已完備,略有不同。董版張生與鶯鶯私奔投杜確尋幫助比王版鄭桓羞憤撞樹自殺更合情理。但王版《西廂記》紅娘形象刻畫最佳,且王版《西廂記》其文“一字一句均能抒情摹狀、著色浸音。所勝者,辭也”。

一個故事經幾朝發展,才子佳人“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普天下友情的都成了眷屬”,這樣的結局是世所願見,縱觀整個故事,但凡有一環出了差錯,這樣的結局便是奢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