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穆特·羅薩

(Hartmut Rosa)師從法蘭克福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

霍耐特

,憑藉其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和共鳴理論,已堪稱法蘭克福學派第四代的開拓者之一(另一位人物是

耶姬Jeaggy

)。《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簡明扼要的概述了羅薩的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羅薩思想的總體旨趣。

羅薩的問題意識是倫理性的:何謂美好生活?解答這個問題,他將之轉化為“我們的生活為什麼不美好”或“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獲得美好生活”。透過分析社會存在的病症,羅薩希望能對上述問題做出回答。因此,本書可謂有三個訴求:(1)對晚期現代的時間結構進行批判(2)重新喚醒“

異化

”概念的討論(3)從否定性的社會加速的批判中,過渡到肯定性的“共鳴理論”,回答“何謂美好生活”這個問題。全書分三章。第一章概述社會加速的現象以及原因;第二章

清理社會加速批判理論

和法蘭克福學派中其他批判理論的關係——特別是第二代領袖

哈貝馬斯

的相互溝通理論和第三代領袖霍耐特的承認理論的關係。第三章分析社會加速導致的異化後果,並指明它在何種意義上阻礙人取得一種“美好生活”,最後,對於非異化的生活,用“共鳴”理論簡要予以勾勒。

第一章可以分解為對四個問題的回答:(1)社會中什麼加速了?(2)這些加速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3)社會中的減速現象能成為與加速現象相抗衡的有效力量嗎?(4)為什麼揭示社會加速現象的機制,對於瞭解我們的生活質量來說是重要的?對這些問題,羅薩是這樣回答的。首先,社會中存在三種加速現象:科技、社會變遷和生活步調。科技加速指“關於運輸、傳播溝通和生產的目標導向過程的速度提升”(交通、交流和生產效率的全面提升);社會變遷加速指社會中普遍的“當下時態的萎縮”(事物保值程度下降);生活步調加速指“在一定時間單位當中行動事件量或體驗事件量的增加”。然後,對於這三方面的加速,羅薩分析出了三方面的動力,可以分為兩類——外部動力和內部動力。外部動力的第一個方面是是競爭邏輯在分配領域的全面開展,這導致“保持競爭力”成為社會成員維持自身認同和地位的首要原則,由此導致透過不斷加速以建立競爭優勢的傾向十分明顯;第二個方面則是“文化上的永恆應許”,即現代性的自由觀和多元主義導致人生的價值由其豐富程度體現,於是儘量豐富的事件體驗成了應許幸福人生的追求,這導致社會成員不斷追求在有限的時間內體驗更多的事件,以超越人自身宿命性的有限性(死亡)。內部動力方面,羅薩富有遠見的指出,“科技加速”→“社會變遷加速”→“生活步調加速”本質上就是一個內在的自加速機制。科技加速使得產品的更新頻率上升,從而引發社會變遷加速;而社會變遷加速又相應地導致個人的生活步調隨之加速,表現為可能的事項和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多;個人的生活步調越加速,而越產生渴望高效率的科技以解決事物堆積狀態的需求,從而促使科技加速。如此迴圈往復,不斷強化。這也反映出科技進步並沒有像它許諾給人們的那樣解放人們的時間,反而進一步侵蝕了人們的時間。

社會現象的加速並不是完全普遍的,這意味著社會中的確存在著“不加速”或“減速”的現象。羅薩歸納了五種這類現象。其一是自然速度的限制;其二是邊緣地區的未加速狀態,所謂“減速綠洲”;其三是加速導致的減速,比如堵車,或者過度競爭導致整體效率的降低;其四是刻意減速的現象,包括為了加速而暫時減速,以及作為一種反抗性力量的減速意識形態;第五則是結構惰性或文化惰性,即社會系統越來越缺少改變的潛力。羅薩進一步分析道,儘管存在這麼多減速的力量,但這些力量都不足與抗衡社會的加速方面,因為它們或者是外在的,或者是內在於加速本身的,或者是邊緣性的零星抵抗。因此,社會的加速面向就超過其減速面向,從而導致社會的整體加速或總體加速。社會的總體加速會導致人生存世界的改變,從而改變人的生活質量。羅薩認為加速機制之所以重要,首先在於它導致了一種隱形“時間規範”的形成;其次則在於它改變了我們與世界——空間、時間、物、夥伴、自我——的關係,從而改變了“人被拋入這個世界的方式”。

第二章比較學術化,涉及到加速批判理論在批判理論諸多版本的定位問題。社會批判理論可以視為包含兩個總體性內容:第一,批判,即指出社會病狀;第二,規範,即指出何謂好的狀態。加速社會批判理論同樣在這個框架下展開自己。加速批判理論的獨特性在於從時間結構入手,將現代化的歷史重新詮釋為一種社會加速的歷史,並指出其問題。相比於哈貝馬斯的溝通情境批判,加速社會批判揭示出其溝通時效的維度;相比於霍耐特的承認情境批判,加速社會批判揭示出競爭邏輯下“承認”獲得的危機。最後,羅薩認為,“社會加速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

集權主義

式力量”,因為它滿足(1)對主體構成了壓制(2)每一個主體都受到這種影響(3)社會的每一個領域都受到這種影響(4)人們很難或不可能成功反抗這種力量。

第三章著重闡述社會加速導致人的異化。在分析之前,羅薩先給出了“時間批判的三種形態”。批判可以分為兩種——功能批判和規範批判。功能批判目的在於分析系統功能的內在挫敗,比如馬克思對

資本主義

的批判;規範批判則依據某種規範性的準則指出系統的非法性。規範批判又可以分為道德批判和倫理批判。道德批判意味著系統是不好或不公正的;倫理批判則意味著系統在不能夠實現人的美好生活的意義上是不好的。對社會加速現象的時間批判,也沿著這兩個維度(功能批判&規範批判)展開。功能批判上,羅薩指出社會加速理論的“去同步化”機制。社會諸方面的加速導致社會過程之間無法達成有效同步,這表現為社會積蓄越來越多的壓力,而無法實現有效的共鳴和互動。不同時間模式之間的張力可以表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能源消耗過載、環境汙染、世代之間的斷裂、民主決策的低效混亂、生產、購買與消費之間的斷裂以及創新性的降低。規範性批判領域,羅薩指出,一方面,

現代性

承諾個人過一種極端自由的生活,好像許諾給個人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社會加速的時間機制又形成了一套“時間規範”,從而擠佔併吞噬了個人的自由時間,使人喪失了好的生活狀態。規範性批判又可以分為兩個倫理性批判:(1)現代性承諾的

個體化

和多元化,在晚期現代社會的加速狀態中受到了宰制以至喪失。(2)加速機制再次帶來了異化問題。羅薩把異化理解為“自我與世界關係的一種深層次的扭曲”,有五種不同的表現形式:空間異化(失去地點的親知)、物界異化(失去與物的親密關係和承認關係)、行動異化(自願去做並非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時間異化(以“體驗”替代“經驗”,從而導致主觀時間和記憶時間都十分短暫)和自我異化(生命沒有意義,生活不完整、破碎,無法形成自己的人生故事)。

由社會加速導致的異化出發,羅薩認為與異化關係相對立的狀態是自我與世界之間的“共鳴關係”。進一步,“美好生活”或許是“豐富而多面向”的“共鳴經驗”,於是,共鳴理論將構成

社會加速批判理論

的規範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