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晚歸,狼尾隨

一屠夫,賣完肉挑著擔子往回走,天色已晚,屠夫不禁加快腳步,可突然間身後隱約跟著兩隻狼,屠夫恐懼。於是行走間開始思考對策。

屠夫想:那狼尾隨自己肯定是腹中飢餓,要麼覬覦自己,要麼覬覦擔中肉,當然也可能二者都有,屠夫又走了幾里,那狼仍然跟在後面。

屠夫取出擔中的割肉刀,遠遠地向狼揮舞了兩下,那狼見此,向後退了兩步。可屠夫剛走幾步,那狼又跟了上來。

蒲松齡《狼》:以狼性看透人性的典範之作,真正讀懂的不多

屠夫心想:如今只能舍肉求存了。於是在一棵樹旁停下,用掛肉的鉤子將肉掛在樹上,又將空擔子給狼看了看。那狼見肉掛在樹上,也停了下來,不再跟隨屠夫。屠夫因此安全回家。

第二天一早,屠夫想那狼吃了肉應該走了,要將那掛肉的鉤子取回。

來到掛肉的地方,屠夫遠遠見那樹上吊個龐然大物,屠夫恐懼不敢上前。過了一會兒又見那龐然大物沒有動,這才壯著膽慢慢靠了上去。到近前一看,那掛肉的鉤子,已將狼的上顎刺穿,原來這狼已是死狼了。

屠夫想,畜牲終究是畜牲。於是將那狼取下,皮剝了,賣到市場中換來十幾金,日子也逐漸寬裕了。

狼與屠夫的較量

我們都知道,狼向來以奸詐出名。那隻狼之所以尾隨屠夫有兩個原因:

第一,屠夫手中有屠刀,貿然上前殺了屠夫自己也會受傷,而受傷的狼。在自然界中是很難生存的。這個道理狼比誰都清楚。

第二,等屠夫精疲力盡後,再上前以最小的代價,來獲得最大的利益,何樂而不為?

蒲松齡《狼》:以狼性看透人性的典範之作,真正讀懂的不多

而屠夫將肉掛在樹上後,狼此時有兩個選擇:第一,繼續跟隨屠夫,但這樹上的肉,很可能會被其他野獸吃掉,而屠夫手中有刀,再貿然上前,得不償失。第二,不跟隨

屠夫

,只吃樹上的肉。

但狼錯就錯在看到眼前的肉,卻忽視了肉下藏的鉤子,情急之下吃肉,卻自己喪命,白白便宜了屠夫。

狼性與人性

蒲松齡

的這篇文章給予了我們以下三個啟示:

1。在做事時要考慮風險和利益的關係,冒著風險獲得的利益,是否和風險成正比。

2。在面臨巨大的風險時,可以用捨棄一部分利益的方法來降低風險,這樣做雖然利益少了,但也避免了失敗的可能。

3。在面臨巨大的利益時,不可被利益矇蔽了雙眼,也要善於發現利益下隱藏的危機。如果只看眼前的利益忽略了危機,可能會前功盡棄,白白便宜了別人。

蒲松齡《狼》:以狼性看透人性的典範之作,真正讀懂的不多

蒲松齡用狼和屠夫之間的較量,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鬥爭。用狼在面對肉食所做出的選擇,反應了人面對利益所做的選擇。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面對利益時很可能會走上狼的道路,最終失敗。

蒲松齡的《狼》,短短几百字卻高度概括了人性,堪稱用狼性寫人性的典範。

對於本文,你是怎麼看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