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以色列

是創業之國,是猶太人的聚集地。創業樂土並非創業成功之國,但勇於嘗試的精神在本土根深蒂固。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以色列的知名

教育家

——德隆。

德隆看重孩子的創造力,注重各事物之間的聯絡從而認識世界,也重視發展邏輯思辨能力,尊重孩子的自主權。這些教育理念,是值得學習並堅守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他要學會什麼對他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他比我更知道怎麼樣管理好自己,我的責任是讓他有管理自己的能力。

《他鄉的童年》之以色列篇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5286837306105856

反觀中國父母,大多表現著急,替子女做決定,很少去聽到孩子內心的真實需要。

聯想到工作中的進餐環節,儘管《指南》指出在幼兒進餐環節要營造溫馨和諧的進餐環境,提醒幼兒細嚼慢嚥,不催促。但在現實工作中,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的。

在工作中我們會發現,提醒幼兒安靜進餐了,可是老師自己卻一直講話:專心吃呦,不然飯涼了,對身體很不好等等!看似關心,實則是催促和控制。沒有給孩子自我負責的機會。

看完德隆的教育理念,在反觀教育現實,我想可以做以下教育行為的改變:

一、讓孩子從內心明白吃飯是自己的事

小班下學期、中大班的孩子對幼兒園的進餐常規基本瞭然於胸,由於在進餐環節時老師的一再提醒,孩子們很難認識到吃飯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負責。

開學後,我想做如下改變,對孩子們問幾個問題:

1。你喜歡怎樣的進餐環境?

2。這樣的進餐環境需要大家做哪些努力?

3。你知道的進餐禮儀有哪些?

4。吃飯是自己的事,在規定時間內吃完,你需要做到些什麼?

從而制定規則,共同遵守。

二、因材施教

不是每朵花都在春天開放。給予進餐需要關心和幫助的幼兒在進餐環節給與更多的關注,因為一個班級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進餐,是由進餐慢的幼兒決定的。孩子吃飯也是家長很關心的問題,體弱兒和進餐不太好的幼兒,教師一定是心中有數,及時與家長溝通,促進

家園共育

的一致性,最終促進幼兒身體基本素質的和諧發展。

三、教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在進餐環節讓孩子做到的常規,老師先要去遵守,做好表率。

愛是教育的基石。愛他,是如他所是。

《他鄉的童年》之以色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