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當初決定拋棄

崔鶯鶯

時,連他的朋友們都大惑不解,如此有才華,有情誼的絕代佳人,你怎麼忍心拋棄?張生自己的解釋是: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雲,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簡而言之,崔鶯鶯在張生眼裡就是一位天造的“尤物”、紅顏禍水,這種人在家毀夫,在國亡君,妖孽一枚,所以最好躲她遠遠的。

張生說這話是在京城落第居留期間,崔鶯鶯沒機會聽到如此“蓋棺定論”的評價,否則的話,她吐血都來不及,就不會說下面的話了: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

“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我們之間的這段愛情,本來就不合時宜,始亂終棄也是必然,我哪裡敢恨吶!

一個把曾經的舊愛比作“妖孽”,一個自我檢討,兩相對比令人牙根發癢。在豔羨過後,元稹以第三者的角度,對張生的行為做了個不倫不類的評述,也遭到了魯迅先生的批評:

“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予常於朋會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為,為之者不惑。”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

張生有過則改,後世人引以為警惕,最好別做,做了別深陷其中,要及時悔改!

說來說去,沒有一個人關注崔鶯鶯的感受!似乎她就是一個自作自受,活該被拋棄,甚至該被啐上一口的妖孽。

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段令人作嘔的“愛情”?為何受傷的是崔鶯鶯,薄情張生反被視作改過自新的好青年呢?

其實人類的所謂愛情,絕不可能出現在年輕人之間,儘管這是一群天天叫喊愛情的人。準確來說,年輕人之間的那份情,頂多叫荷爾蒙勃發的衝動,是人性最底層慾望的生髮,離“愛”十萬八千里。所以,當人們走進婚姻殿堂,信誓旦旦地說“我會愛她(他)一輩子”時,千萬別信。

愛情僅存在於那群白髮蒼蒼,連走路都需要相互攙扶,彼此離開半天,就心緒不寧,通常一個去了天國,另一個不久就追隨的垂暮老人之間,而他們身上已經不再生髮荷爾蒙,甚至你都分辨不出他們哪一個是老頭,哪一個是老太太。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

所以,張生與崔鶯鶯之間不是愛情,是荷爾蒙惹的禍!

古人講“男女授受不親”、“

男女大防

”,還真不是什麼“封建禮教”,它是那個客觀歷史環境下,為保護年輕人不受傷害的一道防護牆,即便在今天,也不能完全摒棄。

古代女子待字閨中時,過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圈禁”生活,她能接觸到的男人,除了父兄,偶爾可能會見到表兄弟、堂兄弟。試想一下,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遇見父兄以外的男人會怎樣?很容易墮落情網,這是人性的必然。

同樣,很少見過閨中少女的青年男子,偶然遇到一位青春靚麗的女孩會怎樣?一定是不能自拔。

所以,必須男女大防,否則就會出大問題。張生和崔鶯鶯其實就是這種情況,這裡面有愛嗎?愛是用酸甜苦辣為原料,以時間為爐火,慢慢煎熬出來的“靈丹”,他們之間就是突破大防的孽業。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

對張生來說,他有機會遊走天下,增廣見聞,很容易擺脫那份煩惱。所以當他清醒過來後就會發現,世上還有很多比崔鶯鶯重要得多的事,遠處還有比崔鶯鶯更值得追求的女子。荷爾蒙退卻,崔鶯鶯呈現在他腦中的形象,不再是驚為天人的一面,而是普通得掉渣的一面。

可是崔鶯鶯則不然,方寸閣樓就是她的天空,內心反覆的自我搓揉就是她的世界。所以,她必然成為被拋棄的一方。當某一天她嫁作他人婦,幡然醒悟,痛責自己“始亂終棄不敢恨”,也是逃不掉的結局。

所以,即便在今天,父母們也要看好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還不懂愛情。

元稹的《

鶯鶯傳

》,沒有擺脫禮教對女人審視的侷限,反而竭力讚頌張生,其原因無非是元稹士大夫的立場。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

不過,後人對此並不買賬,試圖以另一種方式替鶯鶯彌補遺憾。所以,《鶯鶯傳》被不斷加工,逐漸擺脫了悲劇色彩。

元代的

王實甫

,一生仕途坎坷,厭倦了人間的虎狼世界,一心沉醉於編織美好的世外桃源。由此《

西廂記

》在他的比下,完全變成了青年男女,突破世俗險惡的“青年標兵”,敢於追求愛情的“時代模範”。

當然,結局也必須是圓滿的,讓鶯鶯小姐流淚五百年後,終於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