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終於有一個相對重要點的人物死了,為什麼這麼說,儘管第三回

林黛玉

的母親就死了,但林黛玉母親在全書中並不是一個重要人物,甚至連話都沒說上一句,因此賈瑞的確是全書中第一個死掉的還算“有頭有臉”的人物。而且賈瑞的死也拉開了《紅樓夢》中第一起連環死亡事件的序幕,《紅樓夢》是一部會死人的小說,而且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每次死人都要連著死好幾個,彷彿人與人之間的死亡都不是獨立事件,而是冥冥中有著某種關聯,就從十二回開始,接下來幾回就要連著死好幾個人,所以賈瑞的死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預兆。

關於賈瑞的死,說法很多。有說賈瑞自作自受的,連嫂子都敢調戲,這種人死了活該;也有說王熙鳳太過歹毒的,不喜歡就直說嘛,何必害死人家;也有說跛足道人故意害人的,雖說有過警告,但給這麼個能放黃片的玩意,就憑賈瑞那德行,能管住自己嗎;甚至也有同情賈瑞了,對王熙鳳至死不悔,從某種角度來說也算是個情痴了……這些都是仁者見仁的事,立場不同,感受自不一樣,我個人就不對此評論了,大家自己體會就是。

不過在這起死亡事件中,有另一樣東西倒是比較勾起我的興趣,就是那面導致賈瑞直接死因的風月寶鑑。那麼,這

風月寶鑑

又究竟是件什麼厲害的寶貝呢?用小說中跛足道人的原話說就是:“這物出自太虛幻境空靈殿上,警幻仙子自所制,專治

邪思妄動之症

,有濟世保生之功。所以帶他到世上,專與那些聰明傑俊、風雅王孫等照看。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

“太虛幻境”和“警幻仙子”大家比較熟悉,就是之前賈寶玉做夢的時候去到的地方和見到的人,這裡借跛足道人之口再次提及,是《紅樓夢》中經常出現的由真入幻的手法。而跛足道人在形容風月寶鑑時用了個“他”,而不是“它”,也比較有意思,這是將這件寶貝擬人化了,即體現跛足道人對其的珍視,也有一種借物喻人的手法。

其實這風月寶鑑就是一塊正反兩面皆可照人的鏡子,反面照是一個骷髏,正面照則能照出人心中最想看到的東西。而賈瑞就是因為在正面照時,看到了朝思暮想的鳳姐,並進入鏡中與其雲雨數番,結果本已病入膏肓的身體經這麼一折騰就直接精盡而亡了,實在可笑,卻也可悲。

不過作者在小說中寫這麼一面有趣的鏡子,似乎並非只是為了給賈瑞找一個死因這麼簡單,還另有所指。那麼,這面風月寶鑑在小說中到底還有什麼指代呢?

有一種說法,說《紅樓夢》原名《風月寶鑑》,作者“增刪十載,批閱五次”後,才變成了《紅樓夢》;也有說,《風月寶鑑》是作者的另一部小說,是作為《紅樓夢》的底本用的,像後來的尤二姐、尤三姐的劇情就是出自《風月寶鑑》的。不管怎麼說,《風月寶鑑》跟《紅樓夢》這部小說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我們可以這麼認為,小說中這面叫做“風月寶鑑”的鏡子,就是在喻指《紅樓夢》這部小說。

那麼,既然小說中的風月寶鑑能正反兩面看,《紅樓夢》這部小說也應該可以正反兩面看。正面看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紅樓夢》中這些精彩絕倫的故事,就像賈瑞在風月寶鑑的正面看到王熙鳳一樣,我們也被這些動人的故事所吸引,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但這些可能並不是作者真正想給我們看的,因為這些都是作者編出來的故事,就像鏡子正面的王熙鳳,雖然美麗,但終究不是真的,作者真正想給我們看的可能是藏在這些美麗文字背後的殘酷真相,也就是鏡子反面的那具骷髏。

有一種說法,說《紅樓夢》其實是一部“

反清懷明

”的小說,所謂“紅樓”,就是“朱樓”(明朝皇帝姓朱),小說中的四大家族賈、王、薛、史就是“家亡血史”的諧音,甚至作者也可能不是曹雪芹,而是一名反清鬥士,因為清朝文字獄很厲害,於是就用這種方法把真相藏匿其中,而且持這種觀點的人還不少,其中甚至包括北大前校長

蔡元培

先生,不過我個人覺得這種猜測可信度並不高,但鑑於我們只能看到《紅樓夢》前八十回的內容,也不好完全否定。

至於市面上流傳的“癸酉版”,除非有直接證據證明這是真本,否則我個人始終是持懷疑態度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風月寶鑑真的指代《紅樓夢》,那麼在其文字表象下一定掩藏著更深一層的含義,至於這個含義是什麼,以現有的證據,不足以下定論,只能做一些推測,而我個人推測可能有以下幾層含義:

一喻生死:

看到鏡子反面的骷髏,首先聯想到的是什麼?是死亡。而與之對應的,正面的王熙鳳則象徵著生機。但諷刺的是,當賈瑞看著象徵生機的正面的王熙鳳的時候,他卻死了,相反他只有看著象徵死亡的反面的骷髏的時候才能活下去。

這其實是一種隱喻的手法,說的是佛家“向生而死,死而後生”的禪理,如果一個人執迷於某樣東西,那麼他就會把自己逼到絕路,這個時候他唯有放下這樣東西,才能獲得一線生機。於賈瑞而言,這樣東西就是王熙鳳,更準確的說,是對王熙鳳的痴戀,於是他唯有放下這份現世的痴戀,才能活下去,可惜他放不下。所以有人說跛足道人故意害賈瑞,其實是有失偏頗的,因為跛足道人本身是救不了賈瑞的,能救他的只有他自己,只要他放不下對王熙鳳的痴戀,那麼他遲早還是會害死自己的,這跟有沒有這面鏡子其實並沒有直接關係。

《紅樓夢》中還有一個與賈瑞之死相對應的故事,就在第一回中,當

甄士隱

走投無路的時候,也是遇到了這個跛足道人,當時甄士隱就是聽跛足道人唸了一首《

好了歌

》,然後就頓悟了,也因此獲得了重生。這兩個故事一正一反,其實都是在闡述同一個道理:“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也有類似的手法,我們知道,《天龍八部》是一部“佛”書,金庸在裡面寫了很多佛家的東西。比如小說中有這麼一段,蕭峰的老爸蕭遠山和慕容復的老爸

慕容博

因偷練少林藏經閣裡的武功,受了很嚴重的內傷,如果再不救治,就有生命危險,於是他們的兒子就求

掃地僧

救治自己的老爸,掃地僧卻說,別人是救不了他們的,能救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說完就一人一掌把他們拍“死”了,然後又讓他們雙掌相抵,互輸內力救治對方。結果二人活過來之後內傷就好了,而且經歷了這麼一次“死而後生”的體驗,什麼血海深仇,什麼

王圖霸業

也都放下了。

這其實是在說,真正威脅蕭遠山和慕容博生命的並非什麼內傷,而是他們對血海深仇、王圖霸業的執迷,內傷不過是表象,他們所執迷的東西才是根本病因,如果他們放不下這些,那麼就算把表象的內傷治好了,他們一樣還是會重蹈覆轍,只有放下了,根治了病因,才能真正重獲新生。

但很多人看這一段,其實並不能悟到這麼多,反而還會有一點不舒服。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放下之後就都出家了,出家之後呢就什麼都不管了,連名字也不要了,兒子也不認了,你說他們是重生吧,在我們這些凡人看來他們更像是提前死亡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同情賈瑞的原因,就是因為賈瑞執迷不悟、至死不悔,這讓他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其他什麼更高大上的東西。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我們有感情,有慾望,有執著,有痴迷,就是因為我們放不下啊,否則我們就不是人,而是佛了。

佛能看淡生死,人卻執著於愛恨,因此,相比於佛,我們總是顯得卑微,卻也顯得偉大。

至於《紅樓夢》的作者本人到底是支援哪一種觀點,因為沒有八十回後的內容,我無從判斷。但有一點,即便甄士隱放下了,他自己獲得了重生,但他的女兒

甄英蓮

卻依然難逃厄運。

二喻色空:

所謂“色”,有兩層含義,一即“美色”,就是賈瑞看到的王熙鳳,而在佛家的語系中,也泛指一切肉眼所見、肉體所觸之事物;而所謂“空”,就是與“色”相對的概念,簡單點可以理解為幻滅。《紅樓夢》這本小說寫了很多跟佛家、道家有關的東西,這跟作者本人的一些境遇其實是不無關係的。

風月寶鑑的正反兩面,於個體而言,是生與死,放大到整個人類社會,就是色與空、興與衰,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教人不要為眼前的浮華所惑,而迷失了自己。

第十二回中有一個情節,就是賈瑞死後,他的爺爺

賈代儒

要燒了風月寶鑑,於是鏡子在火中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其實這也是一種隱喻的手法,說的就是我們這些人執著於一些看上去美好實則虛幻的東西,以假為真,最終溺死在這種肉體的感官之中。

和生死一樣,色與空之間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鏡子正面的王熙鳳漂亮、美好,正是代表了色相,但她卻是假的,是虛幻的,是不存在的;相反,鏡子反面的骷髏象徵著幻滅,卻是每一個人所必然的結局,揭去那一層美好的表皮,剩下的不就是一具骷髏嗎?即便是美麗如王熙鳳之流,亦不例外,這才是一切色相下的本質,這才是赤裸裸的真實。正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細思極恐。

而《紅樓夢》整本書其實就是在探討這種色即是空、盛極必衰的辯證關係。然而就算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是空的,都是假的,就會收手嗎?我就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換做是你,是喜歡成天對著一張漂亮的臉蛋看呢,還是對著一具骷髏看?不用說,答案已很明顯。

所以,賈瑞之死看似在寫一樁荒唐可笑之事,但事實上也是在寫我們這些同樣可笑的芸芸眾生。人就是如此,執著於色相,執著於外物,執著於空幻。但也正是這種明知不可而為之,這種飛蛾撲火、至死不悔的精神,即是人的可悲,也是人的可佩之處啊。

其實風月寶鑑的正反兩面還有第三層含義,生與死講的是人生,色與空講的是人世,除此之外,《紅樓夢》這部小說也是一部講人情的小說,而這一點就留待下回在講吧。

http://

weixin。qq。com/r/Pi_Gnuv

EqLbXra-993os

(二維碼自動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