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第一次遇見張三丰兩人相差幾歲?楊過與張三丰相差幾歲?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10-25 回答

郭襄第一次遇見張三丰兩人相差3歲。

楊過與張三丰相差21歲。

在《倚天屠龍記》中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

在《神鵰俠侶》中郭襄16歲在風陵渡第一次遇到34歲的楊過,他們相差18歲,可以得到楊過與張三丰相差21歲。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郭襄(郭靖的小女兒)16歲在風陵渡第一次遇到34歲的楊過,楊過用漫天煙花為她點亮了一夜星空,從此後悄然遠去,再無訊息。她用幾十年去尋訪他,他避而不見。

郭襄40多歲時,她終於絕望剃度,建立了峨眉派,她給自己的徒弟起名:風陵(滅絕師太的師父)。

郭襄因為暗戀楊過,獨闖江湖尋找楊過,結果遇到瀟湘子和尹克西搶奪楞伽經,少林覺遠大師帶著徒弟張君寶追蹤到華山,因此遇到郭襄。

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並愛上了郭襄,2年後,張君寶在少林和郭襄第二次也是兩人最後一次相遇,郭襄贈給張君寶一隻金絲鐲為信物,讓張君寶他去投靠郭靖,此後二人再未見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神鵰俠侶》

百度百科-倚天屠龍記

郭襄第一次遇見張三丰兩人相差幾歲?楊過與張三丰相差幾歲?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10-25 回答

郭襄第一次遇見張三丰兩人相差3歲,楊過與張三丰相差21歲。

需要結合《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才能理清楚。

郭襄(郭靖的小女兒)16歲在風陵渡第一次遇到34歲的楊過,楊過用漫天煙花為她點亮了一夜星空,從此後悄然遠去,再無訊息。她用幾十年去尋訪他,他避而不見。郭襄40多歲時,她終於絕望剃度,建立了峨眉派,她給自己的徒弟起名:風陵(滅絕師太的師父)。

郭襄因為暗戀楊過,獨闖江湖尋找楊過,結果遇到瀟湘子和尹克西搶奪楞伽經,少林覺遠大師帶著徒弟張君寶追蹤到華山,因此遇到郭襄。

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並愛上了郭襄,2年後,張君寶在少林和郭襄第二次也是兩人最後一次相遇,郭襄贈給張君寶一隻金絲鐲為信物,讓張君寶他去投靠郭靖,此後二人再未見面。

張君寶不願意去受郭芙的氣,也深刻的知道郭襄深愛楊過,於是就自立門戶,開創武當派。張君寶就是後來的武當張三丰。100多年後,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徒弟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

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一對鐵羅漢,張三丰居然貼身而藏這麼多年,他對這份禮物的珍視可想而知。

所以說郭襄深愛楊過一人,張三丰深愛郭襄一人,二人均為了愛情終身不娶,並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峨眉和武當。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郭襄,金庸小說《神鵰俠侶》的人物,也出現在《倚天屠龍記》開端。名字出於父母鎮守襄陽的信念,雙生兄弟是郭破虜。郭襄秀美豪邁,容貌三分像黃蓉,因處事風格亦正亦邪,江湖人稱“小東邪” 。

郭襄16歲時遇到楊過,楊過送她三枚金針,併為她在丐幫大會中大辦生日宴,使她終生難忘。郭襄18歲離家出門遊歷,一生追尋神鵰俠未果。

少林派覺遠大師圓寂之際,模糊地囈語部分《九陽神功》經文,郭襄默記了部分。襄陽城破時,家人殉亡,她持倚天劍逃生。

40歲頓悟出家為尼,終生不嫁。後在四川創立峨眉派,傳下弟子有風陵師太、滅絕師太、周芷若等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郭襄

郭襄第一次遇見張三丰兩人相差幾歲?楊過與張三丰相差幾歲?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10-25 回答

這裡面藏著兩個非常悽美悲情的愛情故事。 需要結合《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才能理清楚。

郭襄(郭靖的小女兒)16歲在風陵渡第一次遇到34歲的楊過,楊過用漫天煙花為她點亮了一夜星空,從此後悄然遠去,再無訊息。她用幾十年去尋訪他,他避而不見。郭襄40多歲時,她終於絕望剃度,建立了峨眉派,她給自己的徒弟起名:風陵(滅絕師太的師父)。

郭襄因為暗戀楊過,獨闖江湖尋找楊過,結果遇到瀟湘子和尹克西搶奪楞伽經,少林覺遠大師帶著徒弟張君寶追蹤到華山,因此遇到郭襄。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並愛上了郭襄,2年後,張君寶在少林和郭襄第二次也是兩人最後一次相遇,郭襄贈給張君寶一隻金絲鐲為信物,讓張君寶他去投靠郭靖,此後二人再未見面。張君寶不願意去受郭芙的氣,也深刻的知道郭襄深愛楊過,於是就自立門戶,開創武當派。張君寶就是後來的武當張三丰。100多年後,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徒弟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一對鐵羅漢,張三丰居然貼身而藏這麼多年,他對這份禮物的珍視可想而知。

所以說郭襄深愛楊過一人,張三丰深愛郭襄一人,二人均為了愛情終身不娶,並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峨眉和武當。

所以就有了淒冷的千古名句:“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