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家長問:孩子配戴的

角膜塑形鏡

發生了偏位,給孩子驗配的機構表示這是家長沒有給孩子戴好,戴鏡手法不對,戴偏了。家長表示一直都嚴格按照標準、規範的摘戴鏡手法給孩子操作戴鏡,但反覆幾次都是偏位。現在驗配點提出可以更換引數,但要求家長支付換片的費用。”

問題來了,角膜塑形配戴偏位,是醫方還是患方的責任?換片的費用誰出?

角膜塑形偏位

是驗配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中國兒童瞼裂小(眼睛小)、眼瞼面板緊、瞼壓大,更加容易偏位,而且臨床上還時常遇到無論如何調整都無法改善的塑形偏位案例。

角膜塑形偏位的確會帶來很多問題:鏡片容易粘附角膜不活動,容易

角膜損傷

;日間視力差、視覺質量下降、

眩光

等。

一般塑形後的治療區中心偏離角膜中心0。5mm以內都不算偏位,也無視覺質量問題或

併發症

我們在前文:“角膜塑形偏位一定要處理嗎?”中提到過:如果鏡片偏位後配戴者無視力矯正不佳(視力≥0。8)、無視覺質量下降、角膜完好無併發症的,可以繼續戴鏡。畢竟角膜塑形偏位也有同樣的近視控制效果,甚至偏位的近視控制效果還略好於正位。

如果治療區中心偏離角膜中心1mm以上的,屬於明顯的偏位(異常偏位),常常有視物模糊、重影的主訴,也容易造成

角膜壓痕

、角膜損傷。

所以,如果配戴者有症狀,包括:視力差(0。8以下)、視覺質量不佳、角膜有損傷或其他併發症的偏位是需要處理的。

(孩子初始戴鏡時,有時會由於睡姿不當,比如枕頭直接壓迫到眼瞼,造成眼瞼異常壓力造成偏位的,不屬於鏡片引數不當原因。)

異常的偏位可以透過鏡片引數的修改調整或更換鏡片設計來解決處理。異常的偏位常常是引數不當造成,不是“家長沒戴好鏡,戴偏了”(引數不當,怎麼戴都會偏位的),所以,我認為,一般情況下,角膜塑形異常偏位是醫方責任,應由醫方承擔換片費用成本。

但如果是因為患方操作不當,比如:把鏡片放置於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環境,造成了鏡片變形或裂痕;“暴力”洗鏡造成鏡片變形或劃痕等鏡片引數發生變化的造成的偏位,或超過鏡片壽命(1年)發生偏位則屬於患方責任,由患方承擔換片費用。

延伸一下,如果配戴角膜塑形鏡後,在正常操作使用、護理鏡片的情況下,由於鏡片配適不當(鏡片引數不合適)而造成的

角膜併發症

,比如:角膜壓痕、角膜上皮嚴重脫落、點染等情況,也應該由醫方承擔換片費用。

我們認為,角膜塑形的收費,更多地是體現在服務上,包括正確的、合適的處方;處理可能的意外和併發症等醫療屬性的服務,而不僅僅是鏡片。所以,患者購買角膜塑形鏡,其實是購買了包括鏡片產品和附屬的一系列醫療服務,當出現各種問題而需要調整引數,也是屬於醫療服務。

再延伸一下,如果家長認為A處的驗配技術、醫療水平高而B處的價格便宜,就在A驗配點驗配角膜塑形鏡獲得處方,用該處方在B驗配點購買鏡片,就會把上述的醫療服務和產品的關係打斷,也是非常不妥的。這種情況下,如果發生問題需要換片時,到底是A還是B驗配機構負責和承擔換片成本呢?

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我國的醫療服務價格過於低廉,角膜塑形鏡驗配的價值主要是醫療檢查服務構成,然而價格卻體現在鏡片(產品)上——角膜塑形鏡驗配、複查費用很便宜而鏡片很昂貴。如換片費用由出具鏡片處方引數的驗配點承擔,A肯定不願意的(換片的成本遠遠大於收到的檢查費);B驗配點則更不會承擔換片的費用,因為B只是提供了產品,不對驗配結果負責。

所以想在不同機構分別購買角膜塑形驗配服務和鏡片的行為,很難行得通。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出現“

三角債

”,容易“扯皮”,最終損壞的是孩子的眼健康利益。

小結

角膜塑形驗配是包括鏡片產品在內的一系列醫療服務,如果是醫方驗配不當需要調整引數換片時,產生的換片費用應該由醫方承擔。

患者在購買角膜塑形的醫療服務時,應該明確這些原則。

醫方應該向家長強調複查,發現配適不當及時處理。

建議家長在同一個驗配機構檢查驗配和購買角膜塑形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