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戰爭。(不包括新莽、東漢)

漢宣帝時期,匈奴先後自立五個單于內訌,系列混戰後剩下呼韓邪與郅支兩部分。呼韓邪被郅支打成狗快要崩了,於是放棄一百多年來匈奴單于的傲慢,南下給漢朝當狗求庇護,此為南匈奴。郅支也和漢朝互派使節,但是保持著匈奴單于的傲慢,又怨恨漢朝扶助呼韓邪對抗自己,於是跟漢朝話不投機,此為北匈奴。

北匈奴戰鬥力強悍打南匈奴(獵狗)不是問題,可是打不過漢朝(獵人),來硬的不行。漢邊郡烽火候望精明(防務完善),加上有南匈奴這條看門狗(預警),北匈奴搞偷襲也行不通。反過來,南匈奴跟北匈奴有相同的生活與習性,對北匈奴相當熟悉(帶路),背後有漢朝支援,北匈奴對此相當忌憚(匈奴沒城池就怕被偷襲)。北匈奴實在沒有再戰的實力與勇氣,只好逐漸向西北遷徙,儘量離漢朝遠一點。

從漢宣帝后期起,漢匈(北匈奴)雖然沒有正式停戰,但是邊境互攻沒有了。匈奴早已不是漢朝對手,與漢朝、烏孫的幾次戰爭損失慘重,對西域的影響力被漢朝取代,烏桓、丁零都敢出來補刀;接著又是天災加內戰,越天災(百年一遇)越內戰(搶),越內戰(無暇自救)天災破壞越大,此時的匈奴一片慘絕人寰,實在沒空想掠邊這事。漢朝是有機會滅匈奴的,只是自身也趨於保守與維穩,不想再對外大動干戈,能和就和(缺少漢武時代的進取精神)。

漢元帝時期,北匈奴殺掉漢使谷吉,怕漢朝報復,於是往更西北的廣闊中亞遁逃,路上遇到雪災損失慘重,只剩三千多人,被康居國迎接築城定居,稱霸西域。甘延壽、陳湯指揮一千多漢軍,另矯詔發西域各國兵五萬,攻破郅支城,徹底滅掉這支北匈奴,郅支單于的首級被傳回長安掛城門上示眾十天。於是匈奴只剩南匈奴這支(南字可以去掉了),而南匈奴跟漢朝已經和平多年。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此事震驚西域,也震驚了南匈奴。呼韓邪又高興又害怕,於是再次來漢朝表“忠心”,請求當漢朝的女婿,願意為漢朝守邊(長城一線)。漢朝答應了讓呼韓邪當女婿的請求,賜婚宮女(王昭君等)。漢朝內部認為同姓諸侯尚且信不過,何況蠻夷匈奴,婉拒匈奴守邊。這是昭君出塞的背景。

漢匈和平前提是,漢朝幾代人浴血奮戰打垮了匈奴,匈奴已經沒有實力、沒有勇氣再戰,雙方才有可能坐下來聊,否則匈奴會一直搶。然後是漢朝開放了邊境貿易,讓匈奴可以換取生活必需品,否則打不過也是要冒險搶的。

王昭君出塞以前,漢匈(南匈奴)已經事實上和平了。漢匈和平不是因為她,她能出名則是因為此時的漢朝強大自信,有底氣寫下和親公主名字與事蹟,給文人留了不少創作素材。以往的和親公主遮遮掩掩,名字沒有,生平沒頭沒尾,時代背景單調,也自信不起來,這沒法創作。所以漢朝派去匈奴的和親公主,只有王昭君出名,後世人提到漢朝對匈奴的和親公主也只能說出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