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希特勒,拿破崙只能飲恨莫斯科,而蒙古鐵騎卻能完虐俄公國?rootkitchao2021-07-10 13:34:41

因為蒙古帝國入侵的時候,整個羅斯地區既落後又分裂,軍事上的劣勢+內部紛爭導致其體量和縱深方面的優勢完全無法利用。而拿破崙時代和二戰時期俄國已經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即使軍事上存在一定劣勢,也能充分利用其巨大的體量和戰略縱深擊敗敵人。

東斯拉夫人在匈人帝國崩潰後擠佔了東歐原先由哥特人盤踞的大片地區,並透過和拜占庭帝國的接觸接受了基督教。但是在消滅了曾經強大的可薩汗國後東斯拉夫人受限於其落後的繼承法和內部鬆散的結構並未發展出可靠的封建制度,基輔羅斯逐漸分裂成一系列羅斯小公國,這些小公國之間常年互相征戰,卻沒有像日耳曼人那樣最終又統合起來。當蒙古人到來時大部分時只有少數公國擁有封建化的軍隊,大部分羅斯公國的軍隊依然是蠻族部落時的組織結構,只有大公的親兵擁有合適的盔甲和武器,大部分士兵是出於對戰利品的渴望而臨時徵召的,這些徵召軍隊要自備武器裝備和糧食無法長期作戰,缺乏訓練無法有效地結陣和指揮,裝備低劣大多數人只有普通的衣物或者皮製盔甲。

而蒙古人則在鐵木真時期已經經過有效整合並在長期征戰中形成了一支強大高效的軍隊;而在征服大量農耕地區後又能得到充足的物質保障。蒙古軍隊有著鐵木真留下的高效的指揮結構,又在保留遊牧民族軍隊的靈活、高機動性的情況下還有著完善的裝備(更好的武器和盔甲、較高的被甲率),戰術靈活多變,將領富有經驗並還算團結。

結果在對陣蒙古人時,雖然數位羅斯王公結成聯盟但是根本沒有統一的指揮,蒙古人佯裝撤退後部分王公輕易追擊導致羅斯軍隊開始分散成各個王公自己統屬的不同部分,缺乏訓練的徵召軍隊在追擊時無法保持陣型,遭到弓騎兵騷擾時則陷入混亂,被騎兵衝擊時又無法結陣對抗,在巨大的軍事水平差距下被輕鬆擊敗。當羅斯諸公國見識過蒙古人的強大威力後內部的分化則進一步加劇,諸公國中出現了各種抱蒙古大腿甘願當舔狗(包括後來莫斯科大公國的祖先),敢於抵抗的公國則勢單力薄被蒙古人毀滅。

為什麼希特勒,拿破崙只能飲恨莫斯科,而蒙古鐵騎卻能完虐俄公國?Pegasus2021-07-10 14:29:59

前面說的都是啥,什麼猶太人都出來了……

希特勒、拿破崙面對的是擁有巨大縱深的俄國,而蒙古人就是從俄國後來的“縱深”中竄出來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為什麼希特勒,拿破崙只能飲恨莫斯科,而蒙古鐵騎卻能完虐俄公國?

而且這時俄羅斯不要說後來在東歐的那些波蘭領土了,自己都沒有統一,拿頭應付縱橫亞歐的蒙古鐵騎呢?從地圖上看,相比於金帳汗國,羅斯人才是沒有縱深的那一方。

再就是,希特勒、拿破崙是需要本土後勤供給的,越深入俄國西部河沼縱橫、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後勤補給就越難,蒙古人可沒有這個問題,遊牧部落的補給可以就地取材、以戰養戰。

為什麼希特勒,拿破崙只能飲恨莫斯科,而蒙古鐵騎卻能完虐俄公國?毘古2021-07-10 15:17:53

第一次西征

為什麼希特勒,拿破崙只能飲恨莫斯科,而蒙古鐵騎卻能完虐俄公國?

第二次西征

為什麼希特勒,拿破崙只能飲恨莫斯科,而蒙古鐵騎卻能完虐俄公國?

不能忽視第一次西征的時候蒙古人已經摧毀了南俄的抵抗勢力、第二次只要打北羅斯

為什麼希特勒,拿破崙只能飲恨莫斯科,而蒙古鐵騎卻能完虐俄公國?七夜2021-07-18 18:00:13

時代不同了,大人。

蒙古人一人多馬,吃苦耐勞,補給靠劫掠就行,說句通俗的話就是能搶吃的喝的草料能搶毛皮凍不死,後勤可以玩蛋去。

拿破崙時期火藥炮彈哪個都要長距離運輸,都不是劫掠能解決的。

希特勒那還要加上石油和各種機械配件。

隨著工業化發展,補給的重要性越來越強。

另一方面,蒙古人面對的是羅斯諸公國,一盤散沙。

拿破崙面對的是沙俄帝國,集權帝國。

希特勒面對的是完成工業化的蘇聯。

這三者的抵抗能力和意志也差飛了。

為什麼希特勒,拿破崙只能飲恨莫斯科,而蒙古鐵騎卻能完虐俄公國?胡不為2021-07-19 14:00:23

很多答案已經說的很好了。

順便說一下,即使基輔羅斯,在蒙古入侵的時候也正好處在特別混亂的時期。

基輔羅斯之所以叫基輔羅斯,因為基輔的大公在俄羅斯諸王公中具有獨特的最高地位。基輔位於西南部。而西北部的核心這是諾夫哥羅德——俄羅斯建國之地,諾夫哥羅德大公權勢僅次於基輔大公。早期這兩個位置一般是一人兼任的,所以還是比較統一。智者雅羅斯拉夫去世以後(1054年),局勢日漸混亂,基輔大公位置極為不穩,被各地王公搶來搶去,調換極為頻繁。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他們採取了一種年長者繼承的制度,另外就是各國實力也在變化中,基輔的優勢沒有那麼明顯。

1169年發生了一件事,弗拉基米爾大公率軍攻陷基輔,自己當了基輔大公。由此可見羅斯東北部已經崛起。

從此以後,基輔大公的位置更不穩定,幾乎年年要換,甚至一年換兩次。

反觀弗拉基米爾大公,倒是比較穩定。尤其是“大窩”弗謝沃洛德統治時期(1176-1212),長期穩定繁榮。從這個時間段開始,弗拉基米爾實際的實力已經超過基輔,為羅斯最強。

但政治地位上,基輔還是理論上的最高地位,所以大家都在搶,弄得混亂不堪。弗拉基米爾雖然國力強,但政治號召力不足,沒有能力團結羅斯諸國,而且尤里二世也沒有這種自覺,基本自顧自。因此被蒙古各個擊破,一敗塗地。

蒙古人征服羅斯以後,把弗拉基米爾大公扶正,成為全俄羅斯大公。而國力最強的弗拉基米爾公國土地,以及全羅斯最高王公的位置,不再透過世襲繼承,而是由大汗任命。

客觀上來著,這麼一來蒙古人是替俄羅斯樹立了一個新的最高權威。儘管王公們還是為了競爭這個位置互相內鬥,弗拉基米爾大公也經常換(但沒前面基輔大公換的那麼頻繁),但畢竟羅斯還是有個不容置疑至高權威。莫斯科大公也是透過壟斷弗拉基米爾大公的位置來樹立最高權威的。

羅斯西部和西南部被立陶宛波蘭乘虛而入,但北部的統一程度在蒙古人統治時期提高了,這個“全羅斯大公”的位置還是有一定影響的。而最後也是莫斯科大公(兼任弗拉基米爾大公)打敗了大汗,重建俄羅斯。

所以說一個制度總是孕育了毀滅自身的因素,這話一點也沒錯。

至於拿破崙和希特勒面對的,已經是統一俄羅斯北部,收復俄羅斯西部南部(甚至已經吞掉了波蘭立陶宛),征服了大草原的龐大國家,這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