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一直不理解古代的內宅規則,為什麼當時娶老婆一定要

嫡女

?庶女不也是一樣養出來的麼?為什麼女人在後宅有那麼大的權利?為什麼一定要把妾生的孩子送給當家的主母去養?

後來看這個《知否》的時候我忽然就想明白了。

——因為當時對女性乃至對整個家族下一代的教養教育,是完全依賴於內宅主母做傳承的。

主母是什麼樣,養出來的孩子就是什麼樣。主母知道什麼,在意什麼,下一代的認知水平也就會到此為止。

因此選擇當家女性至關重要。

比如,故事裡盛家有一個寵妾叫

林小娘

,未婚先孕,撒嬌賣慘,一哭二鬧三昏倒,不通管家御下之術,卻精於狐媚綠茶之道。

因此她和自己的女兒在一起時,教的、聊的,都是化妝打扮,是如何籠絡男人,如何算計爭寵,價值觀是一定要嫁入豪門。總之都是些為妾之道,狐媚手段。

而她的女兒學的也很到位。透過苟且私通,未婚先孕的辦法嫁入了伯爵府,成了當家主母。

婚後女兒依舊效仿母親,接二連三地害死小妾的孩子,苛待下人,爭風吃醋,眾人離心離德。後來她婚前做局的事情也東窗事發,被丈夫嫌棄怒斥,終遭冷遇。

而她完全不理解。

因為這一切都是她從小學到大的,她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哪裡錯了。

因為她母親的教導,她永遠都不會知道真正的

大家閨秀

該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如何做主人。因為她從小學的就是小妾的那一套,她媽也只會教這一套。

在那個資訊封閉、女性沒有受教育權利的年代,只有好人家的嫡女才有機會接受到最好的上流教育。

而只有選到好的家庭教育者作為另一半,才能讓家族的下一代得到有用的教導,保證家族的下一代不無知,不丟人,能夠符合圈子內的潛規則和優劣標準。

這和聰明與否無關,和知道與否有關。

寵妾生的女兒並不笨,很聰明,但是她母親的無知導致了她的無知。

而另外兩個女兒,一個由主母生養,學的是當主母的那一套,雖然性情直率頭腦簡單,但是

知禮守節

,也知道該怎麼辦事。

另一個由祖母撫養,學的是侯府夫人的規矩,管家算賬,人情世故,名節禮儀皆有尺度,

上流社會

的玩意兒也都精通。

這就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知道”的傳承。

而在此之外的窮人,普通人,毫無知道的機會,就永遠被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