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為什麼國民政府敢於用區區十萬人攻擊三大軍閥八十多萬人?喜來樂2015-07-12 02:55:59

實話實說,張作霖35萬,吳佩孚孫傳芳各20萬,國民軍誓師出發時也就是十萬,敢出兵主要是知道三家不同心,而且自己實力從未如此強大,最重要的是新生的政黨得人心,“當時個個都是熱血青年,人人無不都是以一當十以十當百”,這是吳佩孚傳中的原話,畢竟國民軍當時是正義的一方,而且確實是孫傳芳過於自作聰明,想著等吳佩孚和國民軍打的勢均力敵了自己坐收漁翁之力,自己再把兩湖收了當七省聯軍總司令,哪知吳玉帥兵敗如山倒,自己的手下又是不齊心,像周蔭人就是隻想當福建的土皇帝兒,根本不配合調動,陳調元又是早早反水,才會輸給國民軍,如果孫傳芳能早早拋卻與玉帥的過節,在初始就聯合起來打國民軍,結果真還不一定

北伐戰爭為什麼國民政府敢於用區區十萬人攻擊三大軍閥八十多萬人?木子樵2018-06-12 15:25:44

第一次北伐戰爭前的國內形勢是從第二次直奉戰爭後一步步發展下來的。

二次直奉戰後,奉馮兩派推舉當時已無權無兵的段祺瑞出山,擔任臨時執政。奉系一路擴張到長江流域;馮玉祥的國民軍也在蘇聯的援助下,實力大為增加。

奉系的南下引起了江浙士紳的不滿。控制浙江的孫傳芳眼見如此,便與馮玉祥聯合反奉。孫傳芳負責聯絡原直系勢力,馮玉祥負責聯絡奉系中的郭松齡、李景林。

孫傳芳率先起兵,將奉系逐回了北方,控制了東南五省。郭松齡也起兵反奉,但隨既兵敗身亡。而就在郭松齡舉兵之時,馮玉祥卻與李景林在直隸起了衝突。馮玉祥驅逐了李景林,暫時控制了直隸。

馮玉祥見郭松齡兵敗身死,張作霖即將興兵前來。便宣佈“下野”,將國民軍交與鹿鍾麟,自己前往蘇聯。鹿鍾麟驅逐段祺瑞、釋放曹錕,並表示欲重新歸順吳佩孚。而吳佩孚拒絕了國民軍的歸順,並與張作霖達成諒解,兩派聯合進攻國民軍。孫傳芳雖不滿於吳佩孚的聯奉反馮,但奉系已退回山東,自己也停止了繼續反奉。孫傳芳據守東南五省,處於暫時的“超然於外”狀態。

國民軍從北京撤離,向西北退守。直奉兩軍一路追擊,並在南口與國民軍展開血戰。就在南口大戰之時,緊鄰兩廣的湖南爆發戰爭。唐生智被吳佩孚勢力所逼,宣佈歸順國民政府,並請求國民政府出兵北伐。

第一次北伐的大背景總結起來就是:

吳佩孚在二次直奉戰後,實力大不如前。而北伐發動時,主力又在北方對付國民軍;

孫傳芳崛起速度過快、根基不穩。雖表面上控制東南五省,但真正能控制的嫡系部隊很少。且在聯奉反馮一事上,與吳佩孚產生衝突。在北伐之初,抱有坐山觀虎鬥的態度。

而當時實力最強的奉系,在第一次北伐之時,並未受到衝擊。

第一次北伐頗有些水到渠成的意味。對國民政府來說,第二次北伐的意義是要超過第一次的。因為佔領南京之後的國民政府遠未達到站穩腳跟的地步。只是在“四一二”之後,近代史的敘述重心便放在了中共發展革命根據地上。二次北伐及之後的中原大戰已經脫離了近代史的敘述主線。

北伐戰爭為什麼國民政府敢於用區區十萬人攻擊三大軍閥八十多萬人?今夕流年2018-07-31 07:40:52

首先,麻煩看看地圖。基本上北伐前一年都沒跟張作霖交手。而且,吳和張後方還有個倒戈將軍馮玉祥。

其次,兩邊並不是一下子,把幾十萬人攤開打的。連打電子遊戲也沒有這麼玩的。

然後,北伐嚴格而言並不算是一次蓄謀已久的軍事行動。在那個時間點發生很大程度上因為湖南內亂,後面的過程是各個擊破的。等打到武昌城下再回頭進攻孫傳芳的時候,實力對比已經不是之前那樣了。

最後,不要覺得北面三位是一體的。另外,五色旗時代的內戰與滿地紅時代的內戰不可同日而語,當時北伐軍算是降維打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