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

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

解讀: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

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

解讀:1.《衛氣行篇》言“其始入於陰,常從足少陰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為周”。

“色”、“毛”“爪”“唇”“發”是人體從外向內的五臟逐步反應順序,即“心注肺、肺注肝、肝注脾、脾注腎”。

2.“色”即皮色。“毛”即皮毛。“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是指面板顏色反應。“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是指皮毛反應狀態。用通常的描述來說,就是氣血在面板這一層面首先反應出的是“面板顏色”的改變,在“心注肺”這個執行退守一步的基礎上,則從“面板顏色”改變發展到“皮毛”的影響。如果非要用比喻的話,就是土地的狀態決定了地上莊稼的表現。

從總綱圖來看,“心”支援太陽衛氣層面“開”,也就是“主表”的趨勢。這個“主表”支援不及則向陰分內部退守,從而形成了從“色”向“毛”的反應順序。

3.“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在“色“”毛”層面時,只是手太陽、手陽明出現了逆反退守的局勢,手三陽與手三陰在手指末端還能夠維持接續運轉。

而進入“肝之合筋”階段,則手少陽也進入逆反退守局勢,如此手三陽與手三陰在手指末端的交接出現接續不及,故有了“其榮爪也”。相對應的,則是“心注肺”之後開始“肺注肝”的逆行趨勢。

4.“手足陽明”循行於口周。也就是說“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反應的是手足陽明與脾之間的狀態。

從總綱圖看,手足陽明衛氣居於陰分之外,脾居於陰分之內。到了“脾”這個階段則開始反應出陰分外三陽衛氣的整體運轉狀態。

從總綱圖來看,則是厥陰系統肝營向“三焦營+脾營”軸線逆轉退守的趨勢。

5.三陽衛氣在陽明“闔”的位置是向陰分“脾營”推動,而三陽衛氣在太陽衛氣開的位置是針對陰分“腎營”(這個對應關係以後再說,簡單來說,太陽病“傷寒”“中風”局勢是少陰系統陽氣從腎營19退守到膀胱營17位置的局勢)。

如此形成陰分首尾兩端“脾營”與“腎營”的相互進出關係。也就是說,從“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再逆轉退守則向少陰系統腎營退守,從而進入“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發”位於頭部,是手足三陽匯聚之地,他反應的是手足三陽的運轉狀態,再進一步說應該是足陽經與陰經上的反應。

6.其中的邏輯關係,都在三陰與三陽上,運用軸線規律可認識更清楚些。現在只是大概上明白這個“五行”是怎麼與十二經脈產生關係的。

這裡面是一系列的對應關係,其實也就是些數學關係。如果說這些東西能夠編造出來,那麼諸位就試試看,看看憑那個空洞的大腦袋、一片空白的認知是如何羅列、組織這些人體對應的。這些內容與《經脈篇》、《傷寒論》的對應關係都是一致的,其中有任何一位參與者出現了謊言,那麼這些關係就會出現矛盾。

讓你們去編造、組織、設計如此跨越歷史時間、不同人物的巨大謊言,看看你們那個大腦袋夠不夠用?是你們只看到了中醫的文字,而不是中醫文字背後沒有邏輯、沒有理論.

簡單一句話,中醫理論你們是真的懂不了,對於你們不懂的東西、沒有探及到的東西,最好謹言慎行、夾起尾巴做人,否認以後有的是丟人現眼的機會。

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腎水”克“心火”)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心火”被克“肺金”向外宣發不及)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肺金”妄動則肝藏血不能,“木”缺營血藏納則不榮)

多食酸,則肉胝(月芻)而唇揭

(“肝木”收斂太過則少陽衛氣被抑制,繼而不能順行支援陽明衛氣,手足陽明衛氣順行支援脾營不及則“唇”“肉”不及。)

多食甘,則

骨痛

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

(“脾土”順行不能,則少陰“心營、腎營”被困陰分,繼而導致太陽衛氣支援少陽衛氣不及,從而形成手足三陽衛氣匯聚頭部不及。)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味”與五臟的對應關係,在臨床上遇到過一些例子,就是人體莫名其妙的出現“味覺”變化,從我的認識來說,就是人體自身與“味覺”的反應關係,這是基礎認知。

至於在此形成對外在外在事物的歸類、與人體再建立關係,然後形成藥物、食物等的後續相關認識、探討,那是人們對這個基礎認識的擴充套件,到底正確與否、完整對應等等,那不在我的討論範圍。我只對“人體”這個基礎認知感興趣,再發揮、再創造的事情,那是自我選擇性認知的內容。

“五臟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火臺)者死,赤如

衄血

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括樓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

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辛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鹼。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

諸脈者,皆屬於目;諸髓者,皆屬於腦;諸筋者,皆屬於節;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痺,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痺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氣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

營衛理論是經脈的兩套體系,由於人們對衛氣的認識一直停留在了“免疫系統”“彪悍”的那個理解狀態,根本上說對中醫的經脈理論認識一直處於文盲階段。所以到了《內經》裡這些經常出現“衛氣”討論的內容也就只能匆匆而過、一概略過。

不是中醫理論不存在,而是你看不見而已。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者,五脈也。”

此段自己理解,略。

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腹滿(月真)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解讀:

我對《傷寒論》的解讀是按照經脈規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在換算。而對《內經》這些相關內容也是按照這個經脈營衛理論進行探究。這個方式、方向到底對不對,這是需要驗證的,不能憑我的一廂情願就把所有問題都拉到了這個理論上。

最好的答案,莫過於《傷寒論》本身、《內經》本身。就像上面對“五色、五味”等內容的解讀一樣,他到底是不是從經脈體系中對應出來的呢?其實答案已經很明顯了,一篇文章裡面,前面討論了一堆的看似與經脈理論毫無關係的內容,可到了這裡卻莫名其妙的出現了經脈的討論,

你也不要管前後之間的理論關係到底是什麼,起碼得明白,在這一篇文章裡,“五色”“五味”這些討論與經脈理論首先是不衝突的。如果兩者之間毫無關聯、又或者相互矛盾,起碼得分開討論,而不會在同一篇章內容出現拼湊、矛盾現象。

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五臟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傷寒論歸零》:

以此篇的大概討論,告知那一幫不學無術、腦子只停留在文字上的所謂“博古通今”者們,《內經》你們是讀不懂的,《傷寒論》照樣是沒有機會讀懂。

少讀點書,多動動腦子,免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