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PyMOL軟體復現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Oscar A Aguilar為第一作者,發表在《Cell》期刊上的文章《A Viral Immunoevasin Controls Innate Immunity by Targeting the Prototypical Natural Killer Cell Receptor Family》中Figure 4A-4D,由於Figure 4E-4G的製作思路與方法和Figure 4C、Figure 4D類似,因此在本文中並未復現。接下來將簡要介紹文章和圖片內容以及復現製作流程。

文獻來源及簡介

題目:A Viral Immunoevasin Controls Innate Immunity by Targeting the Prototypical Natural Killer Cell Receptor Family

作者:Oscar A Aguilar, Richard Berry, Mir Munir A Rahim, Johanna J Reichel, Branka Popović, Miho Tanaka, Zhihui Fu, Gautham R Balaji, Timothy N H Lau, Megan M Tu, Christina L Kirkham, Ahmad Bakur Mahmoud, Aruz Mesci, Astrid Krmpotić, David S J Allan, Andrew P Makrigiannis, Stipan Jonjić, Jamie Rossjohn, James R Carlyle

刊物:Cell

發表時間:2017年三月23日

DOI:10。1016/j。cell。2017。03。002

PMID:28340350

內容簡介: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透過配對的NK細胞受體(Paired NK cell receptor, NKRs)檢測自身和非自身配體的變化,在先天免疫中發揮關鍵作用。儘管發現了許多NKR配體相互作用,但典型的NK1。1孤兒受體的生理配體仍然難以捉摸。在這裡,我們確定了一種抑制和啟用NKR-P1 (NK1。1)受體的病毒配體。這種小鼠鉅細胞病毒(MCMV)編碼的蛋白m12,透過直接與抑制性NKR-P1B受體結合,抑制NK細胞效應功能。然而,m12也與啟用的NKR-P1A/C受體相互作用,以抵消m12誘餌的功能。結構分析表明,m12透過一種“極爪”機制隔離了較大的NKR-P1表面積。病毒m12蛋白和宿主NKR-P1B/C等位基因的多型性和消融影響體內NK細胞反應。因此,我們確定了這個關鍵的免疫調節NKR家族長期尋求的外源配體,並揭示了它如何在宿主-病原體相互作用中控制免疫識別的進化平衡。

PDB檔案來源及介紹

DOI:10。2210/pdb5TZN/pdb

簡介:與自然殺傷細胞受體NKR-P1B (B6)結合的病毒免疫球蛋白m12 (Smith)的結構。

開發軟體

The PyMOL Molecular Graphics System for Mac, Version 2。4。0

我還是在校本科生,用的是教育版,可以在官網免費申請 pymol-edu-license。lic 。

製作過程

從PDB網站下載檔案5tzn。pdb,雙擊在PyMOL軟體開啟。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點選螢幕右側5tzn – Action – remove waters,移除水分子。

顯示蛋白質序列,選擇F鏈與G鏈的“IOD”碘離子,點選 – Action – remove atoms,移除碘離子。

選擇G鏈序列S39 – P182、W鏈序列C94 – N215,點選 – Action – remove atoms,移除多餘重複肽鏈。

選擇E、H、I部分中9個單糖分子,點選 – Action – remove atoms,移除多餘單糖分子。

點選選單欄File - Save Session,將檔案儲存為4個。pse檔案,分別命名為5tzn_A、5tzn_B、5tzn_C、5tzn_D,即分別儲存文獻Figure 4A、4B、4C、4D的復現結果。至此,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雙擊開啟檔案5tzn_A。pse,開始復現文獻Figure A。

選擇物件5tzn中A鏈序列K91 – T217以及B部分中的2個單糖分子,點選 – Color – reds – salmon,將結構中NKR-P1BB6部分設定為鮭魚紅色。

選擇物件5tzn中F鏈序列S39 – A179以及C、D部分中的4個單糖分子,點選 – Color – blues – blue,將結構中m12Smith部分設定為藍色。

選擇物件5tzn中B、C、D部分中的6個單糖分子,點選 – Color – by element – HNOS。。。,為單糖分子中的特殊原子上色。

點選選單欄Display - Background - White,將背景設定為白色。調整合適的角度,完成復現文獻Figure 4A。儲存Session。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文獻Figure 4A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復現文獻Figure 4A

雙擊開啟檔案5tzn_B。pse,開始復現文獻Figure B。

選擇物件5tzn中A鏈序列K91 – T217以及單糖分子,點選 – Action – remove atoms,移除多餘肽鏈以及單糖分子。

點選物件5tzn – Action – generate – vacuum electrostatics – protein contact potential (local),生成靜電勢物件5tzn_e_chg,以及物件5tzn_e_map、5tzn_e_pot。

點選選單欄Display - Background - White,將背景設定為白色。調整合適的角度,完成復現文獻Figure 4B。儲存Session。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文獻Figure 4B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復現文獻Figure 4B

雙擊開啟檔案5tzn_C。pse,開始復現文獻Figure C。

點選5tzn – Action – copy to object – new,生成新的物件obj01,並點選obj01 – Action – rename object,為新物件重新命名“5tzn_1”。

選擇物件5tzn_1中除A鏈之外的所有氨基酸殘基以及單糖分子,點選 – Action – remove atoms,移除多餘單糖分子和肽鏈。

點選5tzn_1 – Show – as – surface,顯示序列的表面結構。

點選5tzn_1 – Color – reds – salmon,將結構設定為鮭魚紅色。

點選5tzn – Action – copy to object – new,生成新的物件obj01,並點選obj01 – Action – rename object,為新物件重新命名“5tzn_2”。

選擇物件5tzn_2中F鏈中S60、L61、L62、G63、S64、T65、L66這7個氨基酸殘基,點選 – Show – as – licorice – sticks,以及 – Color – cyans – cyan,將它們設定為棍棒樣式、青色。

選擇物件5tzn_2中F鏈中E48、R49、R50、K69、N73、V76、K84、R107、D165、K167、Y169這10個氨基酸殘基,點選 – Show – as – licorice – sticks,以及 – Color – blues – blue,將它們設定為棍棒樣式、藍色。點選 – Hide – main chain,隱藏氨基酸殘基主鏈。

刪除5tzn_2中以上17個氨基酸殘基之外的氨基酸殘基以及單糖分子。

點選5tzn_2 – Color – by element – HNOS。。。,為這些氨基酸殘基中的特殊原子上色。

點選5tzn_2 – Label – residues (oneletter),為氨基酸殘基新增單字母標籤。設定右下角Mouse mode,使滑鼠進入Edit狀態,同時按住鍵盤Ctrl以及滑鼠左鍵,拖動標籤到合適的位置。滑鼠右鍵標籤,點選edit label,點選右下角Label Size (object),設定標籤大小24。

點選5tzn_1 – Action – copy to object – new,生成新的物件obj01,並點選obj01 – Action – rename object,為新物件重新命名“5tzn_3”。

點選5tzn_3 – Show – as – cartoon,顯示序列的卡通結構。點選5tzn_3 – Color – cyans – cyan,將結構設定為鮭魚紅色。

點選選單欄Setting – Transparency – Surface – 50%,將5tzn_1的表面結構設定為透明。

點選選單欄Setting – Transparency – Cartoon – 80%,將5tzn_3的卡通結構設定為透明。

點選選單欄Display - Background - White,將背景設定為白色。調整合適的角度,完成復現文獻Figure 4C。儲存Session。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文獻Figure 4C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復現文獻Figure 4C

雙擊開啟檔案5tzn_D。pse,開始復現文獻Figure D。

選擇A鏈中T184、E185、N186、S199、E200、G201、S204、D205這8個氨基酸殘基,點選 – Show – as – licorice – sticks,以及 – Color – reds – salmon,將它們設定為棍棒樣式、鮭魚紅色。

選擇F鏈中S60、L61、L62、G63、S64、T65、L66這7個氨基酸殘基,點選 – Show – as – licorice – sticks,以及 – Color – cyans– cyan,將它們設定為棍棒樣式、青色。

刪除以上15個氨基酸殘基之外的氨基酸殘基以及單糖分子。

點選5tzn – Color – by element – HNOS。。。,為這些氨基酸殘基中的特殊原子上色。

點選5tzn – Label – residues (oneletter),為氨基酸殘基新增單字母標籤。設定右下角Mouse mode,使滑鼠進入Edit狀態,同時按住鍵盤Ctrl以及滑鼠左鍵,拖動標籤到合適的位置。滑鼠右鍵標籤,點選edit label,點選右下角Label Size (object),設定標籤大小24。

選擇選單Wizard – Measurement,選擇測量Distances,點選需要進行連線的四組原子,生成四個新的測量物件measure01~04,點選measure01~04 – Hide – labels,隱藏原子間距離;點選measure01~04 – Color – grays – black,將原子間的虛線設定為黑色。點選Done,完成短線新增。

點選選單欄Display - Background - White,將背景設定為白色。調整合適的角度,完成復現文獻Figure 4D。儲存Session。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文獻Figure 4D

PyMOL|文獻中蛋白質結構圖復現

復現文獻Figure 4D

參考資料

在製作過程中,關於PyMOL的使用,我主要參考了以下公眾號和網站教程,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