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濱江老闆戚金興的一段話,引爆了整個地產圈。

​在濱江2020年業績說明會上,有人問:

杭州集中土拍,濱江拿下的幾塊地,淨利潤能有幾個點?

董事長戚金興回答:

杭州土拍,公司獲取了5塊地,憑藉團隊精幹、高效管理、融資能力強、品牌影響大等優勢,

將努力做到1-2%的淨利潤水平。

濱江在杭州拿的地,利潤只有1-2%,房企太難了……

要知道,濱江已經是杭州最優秀的房企了。

克而瑞

榜單顯示,

2020年濱江在杭州銷售額387億

,超過融創、

綠城

、萬科等巨頭,排名第一。

同時,憑藉卓越的產品力和市場口碑,

濱江

產品均價在杭州也是最高之一。

並且,濱江在房地產行業,以精簡高效著稱,

人均效能超過1個億

,是地產行業最高。

就是這樣一個

本土第一、產品優質、極其高效

的房企,在杭州集中土拍中拼了命搞了5塊地。

結果淨利潤率只有1-2%,

連製造業都不如

,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這就相當於你班上的尖子生,品學兼優、戰鬥力爆表,最後考高上陣,只考了個二本。

問題是,

好學生濱江都這麼慘,其他人不就更慘了?

事實確實如此。

杭州土拍規則是,先競價,價格封頂後,競爭自持比例,可以說血拼上不封頂。

作為

長三角

樓市最火熱的城市之一,

杭州土拍吸引大量房企的關注,最後成為一片紅海也就不足為奇。

濤哥也跟一些業內朋友做過交流,以下幾點分析給大家參考:

1、戚老闆說的是真的,真的沒利潤

很多非投資口的地產同行,看到戚老闆發言,表示難以置信。

畢竟,搞房地產的,

才1-2%的利潤,還有啥可乾的?存銀行買個理財收益都高多了。

事實上,戚老闆真不是在裝,我們在群裡討論過,多家房企的中高管認為:

濱江這次拿地,能不虧就很厲害了。

有人說,在當前地價下,考慮政府銷售限價,把土建、精裝、

財務成本

等算上,這些地確實沒利潤,很容易虧。

還有人說,他們做過詳細測算,這幾塊地的利潤是負的,戚老闆說要“努力”做到1-2%的淨利潤,其實還挺激進的。

2、一二線拍地不賺錢,賺的是規模

在濤哥看來,不光杭州,如今很多城市的招拍掛市場,都沒啥利潤,比如深圳拍的很多地,同樣也就不到5個點利潤空間。

融信

、濱江、融創等民營房企在杭州不惜重金拿地,

真不賺錢,更多是為了跑流量。

對房企來說,杭州市場去化沒問題,流速也快,能當年形成銷售轉化,對規模提供支撐。

規模大了,能降低融資成本、採購成本、攤薄管理成本,集中更多資源。

相反,如果規模萎縮,會引起資本市場警惕,融資一旦被收緊,可能出現資金鍊問題。

所以,

規模是房企的毒藥,也是唯一解藥

,就算沒利潤,也得保規模。

3、房企利潤持續走低,進入個位數時代

其實,研究各大房企的淨利潤率指標,可以發現很多房企的利潤水平,都已經降低到了

10%以內。

例如,本次杭州土拍拿地王

融信

,2020年淨利潤率僅

7.23%

;浙系房企

祥生

,去年淨利潤率才

6.55%

而在業績會上,還有人問濱江去年拿的土地,專案淨利潤率有多少?

戚老闆回答:按投資部測算,

濱江去年拿地專案的淨利率在 8%左右。

所以,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事實,就是房地產已不是暴利行業,正在越來越接近製造業,需要更加精細化的

利潤管理

稍不謹慎,很容易不賺錢甚至虧錢。

4、融信玩命拍地,風險極大

戚老闆一席話,揭開了房企

利潤率

普遍下滑的遮羞布。

然而,

真正被點爆雷的,卻是融信。

本輪杭州土拍,

融信耗資142億,搶下7塊地

,其中一塊地的自持比例甚至拍到了29%。

很多投資口的朋友都評價說,

融信瘋了。

要知道,這輪杭州土拍,

眾多國企央企,還有萬科、綠城等巨頭都沒怎麼拿,因為確實算不過賬。

而融信作為在規模、品牌、融資成本、操盤能力等方面均不佔明顯優勢的民營企業,卻玩命拿下了最多的地。

要知道,

2020年融信營收和利潤雙降,經營情況迅速惡化

,尤其毛利同比下降高達57。42%,嚇死人了。

標普、惠譽等國際評級機構,也調低了對融信的評級。

標普將融信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至“負面”,並對其土儲和利潤率表示擔憂。

而融信這一波玩命拿下土儲,目的在於保住規模和排名,但從長遠看會進一步降低其利潤表現,並且存在虧損的風險。

目前,

融信中國的股票市值,已經暴跌至87億港元,約72億人民幣。

你能想象,一家銷售額1500億,杭州一出手142億的公司,在

資本市場

只值72億?

濱江只是利薄,而融信真的是刀尖上起舞。

5、利潤將成為壓倒房企的下一根稻草

從歷史看,過去房企爆雷,往往是因為發展過於激進,對市場判斷出現重大失誤。

未來,會有一大批房企,因為不賺錢而退出。

濤哥跟很多房企高管交流,他們也跟我說:

公司經營一年,規模大、債務高、風險大,養了很多人,最後沒賺多少錢。

還不如干脆不幹了,公司賣掉,做做投資;或者跟大房企合作,跟著他們幹,不僅更輕鬆,賺的可能更多。

這也是這兩年很多中小房企,紛紛賣身給大房企的原因。

從資本市場角度看,

房企的核心價值,就是他的土儲和經營能力。

一旦土儲和經營指標下滑,資本市場就會用腳投票,這也逼得房企不得不捨命狂奔。

要規模不要利潤,低效競爭帶來行業的內卷,也快走到頭了。

管理紅利

時代下,房企一方面要向製造業學,透過精細化管理維持健康的盈利;

另一方面,也需要拓展舊改、城市更新,以及其他新業務,創造新的利潤點。

濱江老闆戚金興的大實話,給大家敲響警鐘。

關於今天分享的話題,大家有什麼評價?歡迎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