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要建立起文化自信?就必須瞭解中國文化。要了解中國文化就要讀懂中國的書?要讀懂中國的書就必須理想中國的文化精神。所謂中國的

文化精神

就是現代的中國人與古代的中國人精神上相交融相溝通的地方,也就是從古到今的中國人都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例如“

辯證思維

”“以人為本”“實事求是”“自強不息”“海納百川”等思想觀念,都是古今的中國人認同和接受的思想觀念,就是中國的文化精神。中國著名思想家

馬一浮

先生說過:“國家生命所繫,實繫於文化,而文化的根本則在思想”。聞見得來的是知識,將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一種體系就成了思想。因此任何一種文化的核心都是其

哲學思想

,不同文化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哲學思想上的區別。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本質區別就是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區別。中西哲學的區別,首先是出發點不同,中國哲學從“天人合一”出發,西方哲學從“

天人相分

”出發,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中,中國哲學選擇站在統一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主張從共同點出發;而西方哲學選擇站在對立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主張從不同點出發。其次是,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導至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中國哲學釆用辯證思維,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合二為一的處理問題,主張在變化中動態的掌握好平衡,也就是中庸之道。強調“和而不同”,正視彼此差異,但不將差異絕對化,更不追求同質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所以中國文化包容性強,中國人也沒有異教徒的觀念;西方哲學釆用形式思維,也是一分為二的看問題,但一分到底,二元對立。主張“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選定立場對抗到底。強調鬥爭哲學,要找到差異,並將差異絕對化,直至將對方徹底征服或消滅,追求的是同質化,所以西方文化始終宣揚所謂

普世價值

,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的價值觀,西方人也有著根深蒂固的異教徒觀念。中西文化從不同的哲學立場出發,各自發展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糸和文化形態。如中國哲學的

宇宙論

是生成論而不是構成論,認為宇宙絕非孤立、靜止或機械排列的,而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是動態的有機的生生不息的。由此帶來的宇宙整體觀和生命連續觀,使中國人有著對天地人物我之間相互感通、整體和諧、動態圓融的觀念和智慧;使中國人產生了對

天地精神

的信仰和對天道天命的敬畏,並以“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為目標不斷地提升著自己的境界,這種在精神上的契合與徹悟,足以使人產生一種個人

道德價值

的崇高感。所從中國哲學實際上就是人生哲學,對於我們這個非宗教民族來說極其重要,是用道德的作用取代了宗教的功能。中國文化中儒、釋、道三大家,都強調人的德性修養和人文教育,都是以如何做人為根本的。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不同也體現超越性上。西方哲學主張“外在超越”,這一點決定了他們是宗教民族,而中國哲學主張“內在超越”,這一點決定了我們是非宗教民族。內聖外王之道,為中國哲學各流派所共有。因此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在很多方面是根本不同的。中國哲學就是中國人發明的一套解釋世界指導人生的思想觀念體系;西方哲學就是西方人發明的一套解釋世界指導人生的思想觀念體系。哲學思想支撐起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帶來了各自文化中不同的行為標準,也就是不同的價值取向。如中國文化重道德,西方文化重法律;中國文化重精神,西方文化重物質;中國文化重秩序,西方文化重自由;中國文化重責任,西方文化重權利;中國文化重今生,西方文化重來世;中國文化重集體,西方文化重個人;中國文化重和諧,西方文化重鬥爭等。哲學思想和價值取向的不同,使中西文化形態都具有各自的鮮明特點,如國畫與油畫;中餐與西餐;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等。任何文化都有其積極的一面,也都有其消極的一面,且往往長處就是它的短處。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具有很強的的互補性,我們在宏揚傳統文化,找到民族自我,站穩文化立場的同時,更要從全球化的角度,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物博釆眾長融會貫通,將中國文化進行創造性的轉化,這樣才能使其真正與時俱進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