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這些值得品味的臺詞才是最難以喻言的傷痕力量

在眾人的印象裡,12月份是壓軸跨年大劇的。去年87集的《如懿傳》和今年60集的《

鶴唳華亭

》都是如此。女人看爭寵,男人看爭權,而《鶴唳華亭》卻複雜的難以言喻。在劇中,無論是主角

蕭定權

對齊王、中書令等人有理有據的層層詰問;女主

陸文昔

與男主角在屏風前充滿詩情畫意的對談,還是皇上向李明安坦誠自己內心隱憂;亦或是老師

盧世瑜

對太子的教導、老師去世前的請罪自白,文氣十足的臺詞讓觀眾感覺口齒噙香、值得品味。

《鶴唳華亭》:這些值得品味的臺詞才是最難以喻言的傷痕力量

《鶴唳華亭》不僅是一部古裝劇,我們還可以從中看到創作者對王者

道法

之術、儒家忠孝悌等諸多為人為臣的觀點,這些古風古韻的臺詞隱藏在臺詞中,裡面有觀念的割裂、有時代與情緣的推搡,蘊育了複雜且難以喻言的傷痕力量。

《鶴唳華亭》:這些值得品味的臺詞才是最難以喻言的傷痕力量

在開集中,清流官員為”太子行冠禮,正名份”向皇上進言。然皇上不為所動。而後,太子赤足雪中,嘴唇發抖,手捧誎書,求父原諒!然,皇上依舊毫無所動。直到國舅用出兵征討的功勞終破此局,點明瞭皇上天下重於人情的本質人性。在第四集中,太子和齊王的對決出現反轉再反轉的結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太子贏得最後的勝利,扳倒齊王后,送皇上一段話:“

饞豈有端,罪實無名,全君臣義,成父子親,家國永安,天下太平,君子今日,百罹成人

。”短短的一句話,每八字為一節,透過四個觀點道盡了太子的種種心理感受,充滿了倫理色彩,同時含蓄的表達了尖銳矛盾下的壓力重重仍能克己的態度。

《鶴唳華亭》:這些值得品味的臺詞才是最難以喻言的傷痕力量

太子面對皇上的心情是複雜且多慮的,面對自己的老師則不是如此。如劇中:“

代雲攏雁浙江潮,人有迷魂猶代招。世間多少金谷客,數聲鶴唳念遙遙”

。這句話實際上太子和老師間一來一往的對話,前者出自

李賀

的《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這段借喻堪稱絕妙,既表達了太子失去老師的意亂,又暗暗戳戳希望盧世瑜太傅等著看他登上王位的時候;然盧世瑜的後一句“

金谷客

”則謙遜的表達了自己的角色,並感嘆一路太艱辛!這短短的兩句話裡既有複雜的淵源,也為觀眾勾勒出一個充滿君臣之道、師門師法的封建時代,每每讀起來總感覺意味悠長。

《鶴唳華亭》:這些值得品味的臺詞才是最難以喻言的傷痕力量

除了處世之道、為人之道,《鶴唳華亭》的臺詞也步步是禪意。如首集中的:“

若能遠離顛倒夢想,即可破煩惱障,立地成佛

”,以及太子與文昔對話中的:“

可得解脫處,唯神佛前,與山水間

”,體現了原汁原味的古人的遁世遊仙思想。

《鶴唳華亭》的語言風格不僅有詩句的體現,還有大量的哲學思想。如第七集中,太子自作聰明再設局,不料鑽入了竊國賊李柏舟的圈套,太傅眼見太子入甕,內心極為悲痛,說了一句:“

是誰告訴你,這世上有簡單易行的道路。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對自己的傷害。更要提防的是和小人對抗時,自己對自己的傷害。所以,道術要難的多。你為了避難,是選擇做那種無能怯弱之人,還是選擇做那種你最不想成為的、你鄙視、不屑成為的人?

”太傅的話讓太子無可辯駁,而後劇中陸文昔對五大王說過的“

立必端直、處必廉方

”讓其心生敬佩,更是再度奠定了儒家的君子人格才是整劇的主題價值。

《鶴唳華亭》:這些值得品味的臺詞才是最難以喻言的傷痕力量

王權

固然一言九鼎,然而天子也有做不了的主,在閥門士族盛世的時代,各方勢力的拉鋸制衡讓人心疼。我最喜歡的還是劇中逢恩哪句:“紈

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皇上對太子常說的:“

君子死而冠不免

”,以示他不夠優秀體面。這兩個人的言論思想在劇中形成強烈的對比。就算太子出身如此正統,頭腦如此聰明,卻也常常被父皇用“

君子論

”進行心理壓制,把他活活釘在道德牆上。太子背鍋洗冤,再背鍋再洗冤,這讓人難免灰心絕望,可這就是封建時代的普通寫照啊!一邊是天子無情的王道,一邊是溫墩厚儒的儒家,

羅晉

飾演的揪心太子處處難步步坎,扣人心絃,也讓人幾多眼淚婆娑。

《鶴唳華亭》:這些值得品味的臺詞才是最難以喻言的傷痕力量

總體來說,《鶴唳華亭》有的臺詞風平淡卻清瘦精焊,有的臺詞風格高古且造語工緻,也有的臺詞淺顯調侃令人莞爾一笑,但更多的是讓人深層次感受古代

文官集團

的博奕,它盤活了古裝劇中綿繡皇權下的地獄般錘鍊圖,這種良心之作為影視帶來蕩氣迴腸的創作新風。20世紀10年代中國首席財神馬雲曾說:“中國人每晚有1700萬人逛淘寶,啥都不買,就是看”,可見中國仍是如處好作品匱乏的階段。如果每個作品都能如《鶴唳華亭》這般堅持用心,影視則永遠沒有寒冬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