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中箭堂主2019-12-03 19:35:56

宋太祖死時,趙光義確在現場,這個錯不了。不過是不是趙光義害死的趙匡胤就沒人知道了。有趣的是後來大宋的死敵大金也鬧了這麼一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死後,皇位傳給他弟弟完顏吳乞買,也就是金太宗,雙方說好等金太宗死的時候,還要把皇位再傳給阿骨打的兒子,可是金太宗並沒有履行諾言,而是在自己死後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光義也是如此,並沒有把皇位傳給哥哥的兒子,而是傳給自己的兒子,所以北宋皇帝都是趙光義這一枝的。可傳到宋徽宗這裡,倆皇上連同絕大部分皇子都被金兵擄走,惟有一個康王趙構僥倖逃脫,就成了後來的宋高宗。可是這宋高宗沒有子嗣,那該如何是好呢?因此又在趙匡胤那一脈找了一個皇位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這樣大宋的皇位轉來轉去,又轉回了趙匡胤這邊。中國歷史皇位之爭,兄弟相殘不是什麼新鮮事。因此,趙匡胤和趙光義倆人到底最後有沒有上演一出煮豆燃豆的宮廷戲,大家儘可以展開自己想象了。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未央先生2019-12-03 22:55:06

呵呵呵。

關於這個問題,再過一千年也會爭論不休。

關於這段歷史,我在知乎連載的新書,可能給您更好的答案。

知乎使用者

節選:

那日黃昏,東京城內天降大雪。太祖召皇弟光義入宮飲酒。兩人屏退了所有的宦官宮女。遠遠地,只能見到燭影下,兄弟兩人相對而坐。光義時而起身,時而避讓。再聽到太祖玉斧戳地的聲音,並大聲說,好做之。

酒局散。光義回府。

未幾,宋皇后接到稟告,太祖駕崩。

一時間,如同山崩地裂。

稍稍鎮定下來,她叫來大宦官王繼恩,讓他速召趙德芳入宮。王繼恩領命,快馬加鞭,出宮而去。不過,卻是奔向趙光義的晉王府。

府邸內正燈火通明。光義更是朝服未換,端坐在中庭。見到王繼恩,聽聞太祖駕崩,光義有些遲疑,稱要與家人商議。王繼恩情急之下說道,遲則他人為之。光義遂不再猶豫,徑直入宮。

心急如焚的宋皇后,沒有等到趙德芳,卻見到了趙光義。就在那一瞬間,她明白大勢已定,遂脫口而出,我們母子性命就託付官家了。

官家,正是北宋皇帝的稱呼。

趙光義大大咧咧、滿口應承,好說好說,共保富貴。

趙光義登基,是為宋太宗。

所有這些,都是趙光義讓我們知道的歷史。

不過,疑點重重。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你丫別跑2019-12-09 14:01:16

燭光斧影、金匱之盟,總而言之趙老大本意是要把位子傳給下面的,疑點重重只能憑猜測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青衣丶2021-06-09 20:57:06

“毒殺還是生病猝死”,關於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死因之謎,古往今來的文人、歷史愛好者們圍繞著這兩種原因展開了無數次討論,趙光義也一直被列為是殺死趙匡胤的“最大嫌疑人”。

死本是生命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經事件,之所以人們會對趙匡胤的死因會產生這麼大的爭議,一方面是由於趙匡胤是武將起家,素來注重養生和鍛鍊身體,才年僅50歲的他身體一直很強健,怎麼才生了一點小病就突然去世了呢?

另一方面,便是因為赫赫有名的“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兩大歷史奇聞,都將矛頭直指趙匡胤的繼任者趙光義,認為他是殺死趙匡胤的“最大嫌疑人”。

那麼,到底趙光義在趙匡胤之死這件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要搞懂這個問題,咱們要先搞清楚三件事: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趙光義有沒有殺人動機?趙匡胤是否真的沒有留下過選定繼承人的遺詔?

接下來,咱們一件件的聊聊。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

1、大宋第一奇案:“斧聲燭影”與趙匡胤之死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晚,身染小疾已在家歇息了幾天的趙匡胤忽然覺得有些無趣,於是他便命人召趙光義入宮飲酒。兄弟倆也不知聊的啥,守候在殿外的宮女侍衛,深夜竟聽到屋內傳出了玉斧搓地和“好為之!”的聲音。當時大家雖覺得奇怪,但沒有陛下召見的命令,誰也不敢進去打擾陛下的雅興。

那一夜,汴梁城大雪紛飛,殿門外的積雪已有數寸厚,宮女侍衛們在殿外冷得直哆嗦,卻沒人敢抱怨一聲,大家只盼著這一夜早些過去。

不知何時起,屋內突然安靜了下來,宮女侍衛們當時以為趙匡胤兄弟二人是喝醉歇息了,他們打心裡鬆了一口氣。

更讓他們欣喜的是,報更的鼓聲終於敲到了第四鼓,這意味著天就快亮了,他們也可以拖著疲憊的身體好好休息一下了。

但命運,卻偏偏給他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大家發現,在趙光義和趙匡胤安靜下來的這段時間內,趙匡胤竟然離奇駕崩了,而屋內只有趙光義一人而已,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斧聲燭影”事件。(史料出自《續資治通鑑長編·開寶九年》)

如果說,趙匡胤突然駕崩,讓“斧聲燭影”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更加讓人不可思議了,恐怕連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

《聊齋》體“斧聲燭影”原本故事

喜歡歷史的朋友,對“斧聲燭影”這件事並不陌生,但若是問及這件事的記錄出自何處,恐怕會有不少朋友認為,這件事的記錄出自《宋史》吧。

事實上,《宋史》對趙匡胤死因的記載非常模糊,《宋史》卷3《太祖本紀》記載僅僅一句話罷了: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最早記載“斧聲燭影”這件事的並不是官修史書,而是北宋僧人文瑩撰寫的一部筆記體野史《續湘山野錄》,在這本筆記中,“斧聲燭影”整件事就變成了《聊齋》體: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找了個道士給自己算命,卜算自己的壽命,道士告訴他“今年十月廿夜,晴,則可延一紀;不爾,則當速措置。”(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也就是說,道士告訴趙匡胤如果那一天天晴,你就可以多活12年,不然,就要準備後事了。)

之後,趙匡胤將道士的話牢記心中,格外注重起天氣變化來,到了道士預言那天,趙匡胤到太清閣望氣,他看見天上星斗明燦,根據天象顯示第二天是大晴天,趙匡胤大喜。

結果,剛過一會兒,天象大變,原本明亮的星空被烏雲遮蔽,天上還下起了大雪。自知時日無多的趙匡胤便將趙光義招入宮中,飲酒解悶,順便交代後事。

報更的鼓敲到第三鼓時,兄弟倆在屋內忽然發出了劇烈的響聲,窗外的侍衛、宮女便聽得屋內趙匡胤敲擊柱斧發出的聲音,以及趙匡胤看著趙光義高喊著“好做!好做!”的“燭影”。

但這樣的異象並沒持續多久,不一會兒趙匡胤就安靜了下來。

第二日,趙匡胤被人發現死在了宮殿中,趙光義則“受遺詔於樞前即位”,群臣在查驗趙匡胤屍首時發現,他的遺體“玉色溫瑩如出湯沐”。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

對比傳統的爭議點和聊齋體的“斧聲燭影”事件,我們不難發現,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點,在聊齋體中,趙光義是“受遺詔於樞前即位”,也就是說,如果有遺詔的話,趙光義繼位就有了正統性,他殺人的動機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趙光義繼位時,他手中真的有遺詔嗎?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另一個具有很大爭議性的東西了——“金匱之盟”。

趙光義手中的兩份遺詔:“金匱之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宋史·杜太后傳》記載,公元961年,杜太后生病了,眼看自己快要辭別人世,杜太后忽然詢問侍候在自己身旁的趙匡胤:“汝知所以得天下乎?”

趙匡胤含著淚,沒有回答。

杜太后又問了同一個問題,這一次趙匡胤恭敬地說道:“我之所以能得到天下,是因為祖先和母親您積善積福的緣故。”

杜太后對趙匡胤的回答並不滿意,她搖著頭解釋道:“並不是這樣的,你能得到天下,只是因為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的緣故,如果周氏有年長的繼承人,還能輪到你得到天下嗎?”

趙匡胤聞言楞在那裡,不知如何接話,緊接著杜太后又說道:“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 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

趙匡胤這時終於明白母親的意思,他磕著頭哭著說道:“怎敢不聽從母親的教誨。”

杜太后聞言滿意地點了點頭,回過頭看著趙普說道:“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

於是乎,趙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同趙匡胤的死因之謎一樣,關於“金匱之盟”的真假爭議同樣很大。

畢竟,當時趙匡胤是有子嗣,最大的已經10歲,且他才34歲,正值壯年。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趙匡胤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怎麼也沒法跟“幼兒”扯上關係。

除非杜太后有預言能力能確定趙匡胤會早逝,不然這“金匱之盟”反倒是處處讓人起疑了,因而就有人認為“金匱之盟”是真實存在,但其內容早已經被趙普和趙光義修改,並非原文了。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

世人疑心“金匱之盟”的真偽性的另一原因就是,如果趙匡胤真有心立趙光義為帝,為何不將這份杜太后的遺詔公開?

接下來,咱們來看看趙光義手中鮮有人知的第二份“趙匡胤遺詔”,據清嘉慶年間徐松整理的《宋會要輯稿》記載,原文如下:“修短有定期, 死生有冥數, 聖人達理, 古無所逃。朕生長軍旅, 勤勞邦國, 艱難險阻,實備嘗之。定天下之襖塵, 成城中之大業, 而焦勞成疾, 彌留不瘳, 言念親賢, 可付後事。皇弟晉王天鍾睿哲, 神授英奇, 自列王藩, 愈彰厚德, 授以神器, 時惟長君, 可於框前即皇帝位。喪制以日易月, 皇帝三日聽政, 十三日小祥, 二十七日大祥, 諸道節度觀察防禦團練使、剎史、知州等並不得輒離任赴闕, 聞哀之日, 所在軍府三日出臨釋服……”(《宋大詔令集卷第七》也可查到)

其實,“金匱之盟”和趙匡胤之死爭論的焦點正是趙光義究竟有沒有動機對趙匡胤動手,這份詔令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趙光義對趙匡胤動手的動機。

但儘管趙光義沒有直接對趙匡胤動手,不過從他在趙匡胤死後的一連串舉動來看,他為了繼承皇位,同樣做了一些不光彩的準備。

當時,眾人在得知趙匡胤去世的訊息後,朝堂上的各方勢力最關心的事情並不是為趙匡胤辦葬禮,而是立刻圍繞著誰做趙匡胤繼位一事站隊,“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唯恐自己立場選擇錯誤,便會失去如今的榮華富貴。

可能有朋友會說,這事不是很簡單嗎,按嫡長子繼承製立太子就完事了。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這兒,跟秦始皇去世時一樣:趙匡胤也沒立太子。

賀皇后心知一旦大權旁落,她和自己的兒子恐怕落不到好下場,於是,賀皇后第一時間便讓宦官王繼恩召秦王趙德芳入宮,商議皇位繼承人選的事情。

但讓賀皇后萬萬沒想到的是,王繼恩不僅沒有去找秦王趙德芳,反而背叛她找到了趙光義。可想而知,當賀皇后在看到趙光義出現在自己面前時,該是多麼絕望,史載:愕然,遽呼“官家”。

“官家”在宋朝,是對天子的稱呼,趙匡胤剛死,屍骨還未涼,身為一國的皇后卻在這種情況下,立刻改稱趙光義為“官家”,這場皇位之爭,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賀皇后為保全自己母子的性命,不得不以妥協的姿態來換取生存的權利:“吾母子之命,皆託官家。”

身為勝利者的趙光義順著節奏,“哭著”接受了這到手的皇位,並許諾道:“共保富貴,無憂也。”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

隨著賀皇后的妥協,在趙匡胤去世的第二天,晉王趙光義便繼位登基,是為宋太宗。2、

眾所周知,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是親兄弟,而他們兩人之間的皇位傳承,又是封建王朝裡少有的“兄終弟及”方式。後世人對“斧聲燭影”濃厚的興趣,其實源於這種比較少見的皇室權力交接。

公元960年,趙匡胤擔任後周殿前督點檢,檢校太尉,歸德軍節度使等重要軍職,手握兵權,實力雄厚。在後周朝廷“孤兒寡母”,主少無能的情況下,發動了陳橋驛兵變。他黃袍加身,改朝換代,開創了大宋王朝。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

趙匡胤的三弟趙光義,一直跟隨大哥左右,也積極支援大哥兵變奪取皇位。趙匡胤登基後後,為了穩固趙氏江山,便更加重用三弟趙光義,封他為開封府尹,中書令,兼平章政事。趙光義所擔任的職務,都是朝最具實權的崗位。

那時候趙光義也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派人物。隨著時間推移,趙匡胤兄弟齊心,掃滅中原敵對勢力,平定了江南小政權叛亂,基本統一了黃河和長江流域,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大宋王朝,趙光義也被加封為晉王。

江山逐漸穩定後,趙匡胤又利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帶兵大將手中的權力。在這種情形下,趙光義的權力愈發凸顯,甚至朝中很多官員都基於“開封府尹就是未來皇位繼承人”的歷史傳統,紛紛開始向趙光義靠攏。這樣一來趙光義的實力更加強大了。

趙匡胤登基之初,他的兒子都還年幼,長子只有十歲。那時候天下很混亂,為了大宋江山社稷,他重用三弟趙光義,並且封為趙光義為“開封府尹”等重要職位,其實也是想著在戰亂中,如有不測,便讓三弟繼承皇位,以避免“主少無能”的情況下,大宋王朝被別人推翻。當時的人們也都覺得趙匡胤將來會把皇位傳給三弟。

但隨著時間推移,周圍的叛亂都被剿滅了。大宋江山也日趨穩固。而且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也都成年了,尤其是老四趙德芳,文武兼備,能力出眾。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不斷重用長子,並且封趙德昭為郡王,還兼任平章政事,京兆尹等朝中重要官職。在提拔長子的同時,趙匡胤還不斷給四弟加官進爵。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

當時朝中一些大臣都覺得趙匡胤這些舉動,其實都是在削弱趙光義的權力,主要是為將來傳位給長子趙德昭做準備。趙匡胤的這些做法,也不可避免地會讓兄弟二人產生嫌隙。

3、

公元976年春天,趙匡胤巡查洛陽之後,他認為洛陽的地理位置更顯要,而且在歷史上作為都城的影響力也更大。於是他便在朝中提出了遷都洛陽的想法。當時朝中一部分大臣覺得遷都是明智之舉,有利於大宋王朝的千秋偉業。

但以趙光義為首的另外一些大臣便極力反對遷都。趙光義曾在朝堂上說:國之安定,在德不在險。並且一再勸說趙匡胤要“以德治國”。後經幾次商議,趙光義都堅決反對遷都。最終趙匡胤的遷都計劃也沒有實現。

其實仔細分析,趙光義反對遷都,也不乏懷有私心。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多年,他的主要勢力都集結在開封周圍,而要是離開都城開封,他的勢力將會被大大削弱。而太祖長子趙德昭,其成年後,主要管轄洛陽地區,不論是兵馬還是洛陽地區的官員,都是趙德昭的嫡系。趙匡胤的這個舉動,也似乎是在扶植長子,打壓趙光義。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

遷都計劃落空後,趙匡胤和趙光義的矛盾,似乎已經公開化,但為了江山社稷,二人也不可能公開翻臉。其實趙匡胤也想透過懷柔手段,逐步解決傳位問題。

但命運似乎沒有給趙匡胤太多時間,遷都計劃失敗後的同年冬天,便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斧聲燭影”事件。趙匡胤半夜突然駕崩。而當時第一個趕到宮內的便是趙光義。隨後趙光義利用手中權力,控制了皇宮和都城開封。然後就登基繼位,成了大宋朝第二任皇帝。

趙光義繼位以後,或許是處於親情,或許是為了沖淡“斧聲燭影”帶來的影響。他並沒有加封自己的兒子,而是不斷給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加封進爵。並且把趙匡胤的二兒子趙德昭封為親王,兼任京兆尹。更加五代十國舊制,親王加京兆尹,就是皇位繼承人的象徵。趙光義似乎也在向世人傳遞出,他將來要把皇位歸還給太祖兒子的資訊。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

但事實上,在趙光義登基三年後,也就是979年,據史料記載,太祖長子趙德昭,因為帶兵打仗失利,隨後壓力過大,選擇了自殺。死時年僅二十九歲。

公元981年,也就是太祖長子離世一年半後,太祖另一個兒子趙德芳,則說是因為疾病無法醫治而身亡。死的時候年僅二十二歲。史料上記載很簡短就三個字:“寢疾薨”。宋太宗趙光義登基不到六年,太祖留下的兩個兒子,卻都在青春壯年離世,令人感到惋惜的同時,也不免令人感到詭異。

這也更讓世人對“斧聲燭影”產生了懷疑。後來趙光義也把皇位順利地傳給了兒子。孤立的歷史事件,或許說服力有限。但結合前因後果,以及後來歷史走向,或許便能看出一些端倪,人們也會對“斧聲燭影”,這個事情有自己的理解。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援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嗎?嘮嘮歷史嗑兒2021-10-25 23: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