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了不起的蘇小姐,第9期 Live 我們一起討論了[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這個話題,在這次兩個小時的直播活動裡,我們進行了許多有趣的交流,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樣,有所感悟和收穫。

時間這個話題很廣,而且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與之相關,各種藝術表達都離不開時間的思考。所以,昨天我們的live並不是下定義,不是一個總結,而是一個思想的啟發,打開了一個話題,希望大家可以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想想關於[時間]的問題。

===========

先來總結一下這次Live的幾個知識點和作品資訊:

*每一個藝術作品都是一件關於時間的創作。/Every work of art is a timepiece.

本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到,一個藝術作品的原真性就在於這件藝術品的即時即地性(its presence in time and space)——在它誕生的那個時間,它問世的地點,這二者的獨一無二性。是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才構成了這件藝術品的歷史,也就是這件藝術品的存在價值。

* 什麼是時基藝術?(Time Based Art)

依照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給出的定義—— 時基新媒體藝術(Time Based Media)是,“包括影片、電影、幻燈片、音訊和以電腦科技為基礎的當代藝術作品;這些新媒體藝術作品把時間作為一個作品的創作維度,並且透過時間的流逝讓觀者參與其過程之中。”

* 時間的加入:人類觀看方式的改變

—— 如果傳統的藝術作品是靜態的,時基藝術就是動態的;如果說,傳統的藝術表達是單向的,那麼時基藝術的溝通則是雙向的。

觀眾需要投入一段時間在一件時基作品上,或是看完一個影片,或是參與一個事件,總之是在這段時間裡與這個作品在同一個空間裡相處一下。然後這段共處的時間裡觀眾所經歷的光線、聲音、空間、事件、活動都是對於一個人如何去理解這個作品會產生影響的。所以上面提到的這些時間、光線、聲音、空間、事件和活動,都是一個時基藝術家所需要計劃和掌控。

時基新媒體屬於新媒體藝術的一種;但是,時基藝術不一定是新媒體藝術,有的時基藝術甚至不要電,不需要電子科技。

比如,德國藝術家Nele

Azevedo在柏林街頭,用冰雕做的一個作品, “Melting

Man”

Live 內容與總結 —— 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

Live 內容與總結 —— 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

* 在藝術作品中表現「時間」的作品有哪些?

Darren Almond,裝置作品,《潮汐》/Tide,2008

行為藝術家謝德慶,為時一年的行為藝術作品,《打卡》, 1980–1981

河原溫(On KAWARA)的所有藝術作品,最著名的為用自己的繪畫行為打卡打了整整47年的油畫系列《今日》/Today(1966-2013);2015年,古根漢美術館的回顧展“Silence”-On Kawara—Silence

杜尚,1912年的未來主義繪畫,(他畫的最後一幅繪畫作品),《下樓梯的裸女》 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 No。 2

美國女藝術家Lucy McKenzie,1998年,“OLGA KORBUT”白俄羅斯體操運動員的油畫,Olga Korbut

Christian Marclay,時基新媒體作品,電影《時鐘》(The clock),2010年完成。 影片片段

Live 內容與總結 —— 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

Live 內容與總結 —— 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

==========問答繼續========

Q:想了解,在藝術中對時間是如何定義並且表達的,“時間”對於藝術家們來說又是怎樣一種存在呢?藝術家們都是如何看待“時間”這個題材的?@許一隻貓

A:

在藝術中並沒有一個唯一的關於什麼是時間的定義。時間與生命,成長,回憶,永恆,未知,歷史,改變等話題都息息相關,每個不同領域、不同經歷的藝術家都會對時間有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也會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熟悉的媒介、思考的維度,來各自表達時間。我們在這期live中就舉了不同媒介的不同例子,有裝置作品,有油畫作品,有電影作品,有攝影作品。而時間這個東西,對於藝術家來說既是表現的一種手段,也是訴說的一種主題。例如,時基藝術,就是把時間的流逝,觀眾的參與加入到了創作的維度中,use duration as a dimension,製造了一種四維的、雙向交流的、流動性的藝術形式;而與時間相關的題材研究更是數不勝數,以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為例,與存在的概念相關的認知都是從時間的思考而延伸出來的,因此,當代藝術裡對於時間這個題材的研究也是內容廣泛,幾個比較主要的方向有:時間與私人記憶,時間與公共歷史,時間與死亡,時間與科技,時間與空間,時間與潛意識,時間與想象,等。

Q:過去平面化的藝術品受到媒介的限制對於這種“實時”的概念表現先天不利。然而如今科技的進步所帶來的這種互動性的產品變得愈發容易實現,“時間”概念的表現是不是變得更簡單了呢?@axdg

A:

的確,科技的進步給藝術家帶來了更多的創作手段,而新媒體藝術中,尤其是時基新媒體藝術(Time Based Media Art)中,有越來越多的互動性的作品讓觀眾更直接地參與到整個藝術的完成之中,觀眾可以在一個作品裡看到時間的流逝,參與時間的作用力,完成一個時間的“實時”動力,但這不表明在當代藝術中表現“時間”變得比原來更為簡單了。

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經和幾十年前大為不同,網路時代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快節奏的資訊輸入和輸出的方式,想要在很短的一個時間內,讓觀眾注意到一個藝術作品就已經很難了,而讓觀眾花點時間和心思在體會一件藝術品身上,可能就更需要藝術家的功力。有的時候,並不是藝術家的理念不好,而是方法不夠,不能夠適應現代人的觀看方式,因此沒有在視覺藝術的語境裡和觀眾完成有效的溝通,就沒有讓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順利地透過作品傳達給受眾。因此,雖然技術手段在不斷增強,但是要表現時間,要在觀眾心中產生感悟,這種藝術創作不一定會變得簡單。藝術表達的成果與否,科技能力只是一個方面,關鍵在於“要說什麼”跟“怎麼說”。

Q:有兩種常見的時間模式,輪盤和河流,週而復始和一去不回。除了這二者,還有什麼無法歸入這兩類的表達方式嗎?@趙丹

A:

輪盤和河流的描述方式一般來說是我們在用語言和邏輯去描述時間的存在形態的,輪盤就是一個螺旋式的存在形態,而河流是一個線性的存在形態,人類這麼去理解也暗示了對於時間這一概念所理解的兩種運動的模式。在不同的領域裡,不同專業的人士自然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去看待這個時間的存在。例如,物理學家就會覺得時間是一個單位,在天體物理中,time-space是構成宇宙的一種物質,一個單位,是一個有彈性、會擴大的東西;而在我們研究的視覺藝術的領域裡,也因為是從一個藝術家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自然也會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比如,我們在live裡講到的河原溫的作品既展現了時間的“輪盤”也展現了時間的“河流”——每一張日期畫都是一樣的單色加數字/文字表達,是一個日復一日的重複;但同時每一個數字都不一樣,時間一直在流逝,線上性地運動。而當我們面對河原溫的作品時,簡單的數字和符號記錄,展現出描述性語言在記錄時間的客觀性上的蒼白(河原溫《今日》系列);又可以體會到個體的生命相較於時間的概念是多麼的渺小(河原溫《萬年日曆》),而每個人的一天也可以是是如此的具體和真實(河原溫《我還活著/明信片計劃》),這些都是從更加微小、更加具體、更加參與其中的角度去表達時間的方法。

Q:是否可以使用靜態結構(比如靜態的繪畫、雕塑),透過重新定義時間,表達時基藝術?比如重新定義這個作品的時間線,從而讓觀者自己定義出這裡的時間。@章彥博

A:

非常好的一個問題!我怎麼在live的時候沒有看到?!(黑人問號)

在視覺作品裡虛構一個時間,解構一個時間,重組一個時間,(和與之相關的空間)是很多當代藝術家在做的事情。比如說,英國的當代畫家Ged Quinn畫的很多大油畫都是這樣,在一個非常古典主義的環境之下,讓人乍看之下以為是一副年代久遠的油畫作品,畫面裡的風景、結構、光線、細節都很像是17世紀的精雕細琢的風景畫,但人們仔細看畫裡面的細節,有很多讓人想不通的東西,比如:電影放映機,車禍的殘片,出故障的電視機,現代生活的卡通人物,還有燃燒的飛機(見下圖,The Fall,2006)。於是,人們明白這是一個藝術家虛構和重組的時間和空間,至於裡面到底展示了什麼,讓人們回憶和懷念起了什麼,裡面出現的物件和物件是什麼意義,這都是讓觀者透過自己的理解去開發的。

Live 內容與總結 —— 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

Live 內容與總結 —— 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

還有,德國藝術家Anselm Kiefer的大部分作品,綜合材料的繪畫/雕塑/裝置作品,都可以看作是藝術家自己重組的一個時間環境。Kiefer的作品裡充滿了對於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時間記憶,例如戰爭中燃燒的烈火,被燒死的荒草和向日葵,崩塌的廢墟,摔碎的器物,等,都是他的二戰歷史遺蹟的私人表達。同時,他的畫面裡又會結合一些帶有“永恆”意義的意象,例如書籍,書本,(代表了知識的永恆,人類文明的傳承),翅膀(象徵著自由,和人類渴望自由的永恆期盼),星空、河流、大海(自然界的宏大主題,時間的漫長,宇宙的生命),例如下面這個作品:Anselm Kiefer, Shevirath Ha Kelim,2009

Live 內容與總結 —— 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

Live 內容與總結 —— 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

巨大的畫面中描述的這個三角形的,如原始社會,墨西哥金字塔一樣的結構,也可以是看做二戰中的建築廢墟,燃燒過的城市;而這個廢墟中散落的殘片,直接從牆面上掉下來,從一個虛構的描述的時空中,砸到現代社會,真實的觀眾的腳邊—— 這些陶片也是廢墟,也像是我們今天出土的文物遺蹟。這張畫面一起,就是結合多個時間段,時間點,有歷史的,有現代的,有虛構的,有真實的,但都可以看出藝術家對於一種遺蹟、遺址的描繪。這種時間的意義和描述,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就是觀眾需要透過自己的私人歷史和理解去體會的。

===============

下一期 Live 大家都想聽什麼啊?給個意見吧~~~~

如果錯過原來的 Live 大家也可以回購我們的前期知乎 Live (9場),分別是:

如何在藝術裡表現[時間]

聊聊當代藝術裡的高科技

如何體會裝置藝術

當代雕塑與身體;

從杜尚到傑夫昆斯;

現代主義與現代藝術;

去美國讀藝術;

美國藝術地圖(上);

美國藝術地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