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證券業協會的統計,截至2015年底,網上開戶比例達到92%,幾乎替代了線下營業部網上開戶的業務。由於市場行情低迷,2016年上半年,券商經紀業務同比下滑了近50%。

可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券商仍在積極擴張營業部。截止到2016年8月底,今年券商新增營業部超過800家。其中,與2015年底營業部數量相比,中山證券,廣州證券,興業證券、華林證券的新增營業部增幅超過100%。已拿到批覆的公司中位數增幅大約為25%。

行情低迷,為什麼券商還在擴張營業部?

行情低迷,為什麼券商還在擴張營業部?

其實,券商的營業部大擴張策略並不是今年特有的現象。

2013年4月,中國證監會出臺《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監管規定》,對證券公司設立分支機構不再作數量和區域限制,只要經營規範、具備管理控制能力、不存在重大風險的證券公司,均可設立分支機構。

自此以後,券商就開始營業部的跑馬圈地。2013年到2016年,每年新增的營業部數量都近1000家。

行情低迷,為什麼券商還在擴張營業部?

行情低迷,為什麼券商還在擴張營業部?

都在哪些區域火拼?

大部分券商的營業部規劃和戰略中,都提到「最佳化營業部的區域佈局」。從2016年各家券商的佈局來看,最少的如國海證券,佈局5個省;最多的如廣州證券,佈局超過27個省。不過,各家券商還是更偏好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這些省市區域。

行情低迷,為什麼券商還在擴張營業部?

行情低迷,為什麼券商還在擴張營業部?

每家營業部擴張的節奏和策略不一

在營業部的擴張策略上,每家券商的節奏和打法差異很大。

銀河證券比較早,在政策出臺以後,2013年12月底,就申請了設立107家分支機構,新增幅度超過50%;

方正證券踏準了15年的行情,2015年新增營業部143家,新增幅度超過100%;華泰證券不屬於激進型,穩紮穩打,從2010年開始,每年小幅增加,截止到2015年底,累計增加近70家營業部。華泰證券互聯網布局同時也成熟之後,2016年卻沒有任何新增營業部。

當然結果差異也會比較大。這些提前佈局的券商,經歷了15年的大牛市之後,新設營業部的盈利週期被大大縮短了。

逆勢戰略還是囚徒困境?

這幾年新設的營業部大多是C型營業部,即相當於一個門店,不提供交易服務,只開戶和做一些理財諮詢服務。與傳統營業部相比,它的優勢在於開店成本較低,根據不同的地區,每年的成本大約在60-100萬。不過,C型營業部經紀業務的散戶獲客能力較低,主要的定位大都在於機構的綜合承攬服務以及高淨值客戶的財富管理服務。

擴張營業部的一部分動力在於地域覆蓋、綜合業務的延伸。這幾年單體營業部的利潤量級非同往年,動輒幾億的營業利潤,一家營業部可以單挑小型券商的整體經紀業務。

不過,進入16年,隨著行情的低迷,以及資產荒,機構業務和高淨值客戶的展業也顯得較為吃力。這些16年仍然高舉擴張大旗的券商,到底是真的看清了行業發展的趨勢,逆勢佈局,還是因為「不進則退」的囚徒困境?我覺得大多數券商可能都很難說得清自己真實的意圖。揣測一下各家的想法:最差的情況不外乎就是虧損,幸運的是,現在的虧損的成本已經遠比以前低多了。(2010年也有一波券商營業部擴張的大潮,隨後行情的低迷,使得2010年新建的部分營業部連續3-4年超過300萬的虧損。)

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資金驅動

基於上述的揣測,我們發現了營業部擴張的共同點——任性背後的驅動力「有錢」。2013年銀河證券完成H股上市和四期次級債發行之後,啟動了107家分支機構的設立;上市券商利用上市平臺積極融資,興業證券16年透過配股募集了122億資金,光大、東方也透過H股募集了70-80億港幣。股東也積極地向非上市券商注資,比如廣州證券,連續兩年獲得股東增資超過50億。

目前券商手裡大筆的資金沒有投向,這是券商們目前積極擴張營業部的主要驅動力。2016年中報顯示,行業ROE還有4。82%,一方面與行業最慘淡的時期相比,還存在一定的盈利空間;另一方面,行情的週期難料,行情回暖,回報率會大幅回升。投資營業部貌似還真是有錢券商的較優選擇。不過,這麼多營業部開業,營業部經理估計將成為最緊缺的人才了。

微信公眾號:券業星球/作者:木美(券商戰略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