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後周柴榮不英年早逝的話是不是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是否不會出現兩宋積貧積弱的問題了?Alex2019-07-10 05:54:39

會不會積貧積弱不好說

反對上面那位必然會有“黃袍加身”戲碼的答主。

趙匡胤篡後周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其用郭威比之老趙,這是不合適的。就算老趙篡位後美化自己的履歷,老趙本身的資歷是相當淺的。老趙能得天下主要靠以下幾點

一他老爹老弘殷,老禁軍行伍出身,高平之戰世宗封賞將領之一,老趙可沒他在太祖本紀中那麼光鮮。

二世宗高平之戰開始大力整頓禁軍,藩邸舊臣大量上位,老趙開始崛起。

三世宗晚期到範質執政這段時間,範質眼中大敵是李重進和張永德,之後範質改變世宗死前部署,導致事發幾無可用之人。這段時間宰相王溥可能已經與老趙勾連了。

綜上老趙得天下是有偶然性的。

社會背景上來說,五代是藩鎮最後的餘暉,但細究歷史的話,從朱溫到李存勖李嗣源,再到劉知幾郭威郭榮,每代幾乎都在削弱藩鎮。收回財權,收回兵權,收回人事權,在前代都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到後周時中央實力已經遠大於藩鎮。李重進等反趙匡胤一下子就被撲滅,不是老趙自身水平有多高,而是這個時期藩鎮已經成不了勢了。

那皇帝是否就壓制不住禁軍,郭榮在高平之戰那種情況下都能清洗掉不聽話的勳舊,還壓制不住禁軍?他只需多活幾年等兒子們長大。

至於會不會積貧積弱就很難說了。作為中央集權國家,皇帝的素質對國家的走向影響是極大的。如果趙老晚些年死,而不是驢車漂移趙光義上臺的話,可能結果也會不一樣。趙元佐不死的話,造神狂魔宋真宗可能就不會上臺。趙宋國力可能就不會如此急劇下滑。。。。

趙宋比較悲劇的是從建國開始,基本上所謂的“明君”放在其他的朝代也僅僅是守成之主。

西漢劉邦之後有文景,東漢劉秀之後有章明,大唐李淵之後有李世民和李治,囧明朱元璋執政夠長,後面還有朱棣和仁宣。滿清努爾哈赤之後有皇太極有康熙雍正,後繼者對國家基調建設太重要了。。。。很多時候,國家基調大部分是有為的二三代完成的。而趙宋的太宗和真宗讓國家陷入泥潭不可自拔。。。。。未去五代積弊(苛捐雜稅一概繼承)又添新弊(冗官冗兵冗費)

如果後周柴榮不英年早逝的話是不是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是否不會出現兩宋積貧積弱的問題了?滕浩2019-07-10 08:17:22

如何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今天也是個難題,中央僅靠武力鎮攝地方也是不會長久的。歷史沒有假設,而所謂兩宋積貧積弱的結論也不成立,只能說面對周邊猛虎的環伺,兩宋宏觀上已經做了最好的應對。

如果後周柴榮不英年早逝的話是不是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是否不會出現兩宋積貧積弱的問題了?徐曉軼2019-07-10 10:01:29

謝邀。

開腦洞,憑想象說如何如何可能就如何如何是沒有意義的,但我感興趣的是兩宋的文弱問題。

我們的歷史進步其實是很受限制的,其原因在於:

1、皇權是以宗法制進行最高權力傳承的,後世皇權的合法性主要來自宗法制即基於血脈的傳承,次要是則來自賢能,但由於宗法制下皇帝的執政水平是越來越差的,所以合法性的主要來源就是血脈了,而這一點為既得利益集團所利用,就形成了強大的祖宗之法不可變的保護傘

2、我分析過,我們傳統上政治架構是逐步走向:皇權高高在上+中間是寒門士紳輔政+底層是小民【自耕農】,獨裁皇權的領導力又是在開國後逐步走低,那為了控制輔政的勢力不至於對於皇權構成威脅,在早期是拉攏底層士子加以高層精英,而科舉後輔政勢力即為寒門士紳,再無可世襲的龐大勢力可威脅皇權了,但皇權出於獨裁者的本能,依然要對輔政勢力加以分化和防範。這就是根據前朝的經驗教訓而對本朝的政治框架加以設定

所以宋主要是對唐進行總結,而唐的問題不就是藩鎮嗎?!所以宋的治理原則主要就是:

1、以文治武

2、分化牽制

簡單的說,就是圍繞科舉制度來抬升文官的地位以壓制武人,再從中央到地方以分權制衡為原則進行官制的設計來牽制文官。

以唐為界限,我們之前的官制是以做事為主制衡為輔的,從宋開始就是以制衡為主做事為輔了的。當然,宋屬於制衡過了頭把自己制衡的太過孱弱,所以明就往回收了點,設內閣集權,但同時又搞了個內廷來牽制、監察外朝。

總的來說,宋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主要是由於:

1、透過秦廢封建、漢廢宗室、唐廢世家,可世襲的、對皇權構成根本威脅的輔政精英勢力逐一被清除,圍繞科舉制度扶持寒門士紳來輔政成為歷史的必然

2、唐的藩鎮之禍,五代的武人橫行,強潘以武力篡奪皇權比比,所以越是英明神武就越會以文治武來解決王朝的長治久安問題

所以呢,就題主所問,最多最多,就是在分權制衡方面沒宋這麼誇張罷了,但想想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和周世宗聽風就殺大臣,即便周世宗不早死,其大機率還是如劉裕一般的短命王朝。因為終結武人亂世的不是靠宋太祖的一條盤龍棍打遍四百軍州都姓趙,而是宋太祖的恢弘氣度使得這些武人相信放棄了兵權依然能得善終。

如果後周柴榮不英年早逝的話是不是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是否不會出現兩宋積貧積弱的問題了?張仕一2019-07-25 08:53:18

趙匡胤可能是沒事了,畢竟如果柴榮不英年早逝,趙匡胤有可能死的比他快……

但是這不代表會有別人黃袍加身,五代的篡位奪權現象過於普遍,所以如果想要避免類似黃袍加身情況再出現,一般有兩種方式:

1。柴宗訓自己爭氣點,有個“乃父之風”什麼的,你看誰敢篡李世民的位啊?

2。柴榮爭氣點,儘快打造出柴家足夠的聲勢,並建立起較完備嚴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和體系,加強兵權的控制。

至於積貧積弱吧,柴榮在位初期透過一系列改革已經使經濟有所恢復(後來趙匡胤就抄襲了不少招),而且柴榮統一中國的可能性大,所以即使不是太富裕,也不至於窮到過分,“小弱”而非“積弱”。

根據周世宗生前表現:大敗後蜀,三打南唐——南方也就南唐和後蜀難纏點(前者是因為實力,後者因為地形),其他的什麼南平、楚、吳越、南漢等等就好辦了。

至於北方嘛,北漢應該問題不大,畢竟劉崇在高平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的。契丹此時內部正處混亂,而且柴榮最讓人抱憾的也是他生前出征契丹,一路高歌猛進結果離世了,看柴榮生前打契丹的那個形勢,如果不出意外,幽雲十六州基本會收回,遼西遼東大機率收回,契丹估計得跑到白山黑水去了。党項這時候還很脆弱,放不上臺面,不予評價。

再說重文輕武,柴榮不是透過兵變上臺的,所以他對武將的防範不會像趙匡胤那麼嚴重,但是你放心,杯酒釋兵權類似的故事一定會發生,哪個皇帝都不會太放心兵權這麼大限度地放給將領。如果周朝統一全國,少不了大量任用文官,但根據柴榮的英雄性格,嚴重的重文輕武不會出現。

綜上,積弱是可以避免的。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如果後周柴榮不英年早逝的話是不是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是否不會出現兩宋積貧積弱的問題了?賈小目2019-07-29 23:47:07

①想當年,柴世宗想削北漢,自比唐宗李二,老油條馮道懟之,然後柴皇帝用實力狠狠甩了縱橫官場幾十載、閱皇帝無數的官場不倒翁馮宰相一臉;可見柴世宗的能力在五代首屈一指,和唐太宗差不離。

②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可見李二和趙大,在高水平政客眼裡也是差不離。

③至於趙太祖的巔峰操作——黃袍加身,郭威、柴榮玩在前頭,操作的都很乾淨利索。

④從周世宗效仿唐太宗御駕親征來看,武力值那是槓槓的,但和宋太祖比肯定是差點,畢竟趙拳師的盤龍棍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讀書這件事上較趙拳師強應該沒問題,畢竟柴半仙把黃老之道玩的賊遛,這才發現了趙匡胤這個奇才。

結論: 柴榮和趙匡胤差不離。

如果柴皇帝能多活一些年,沒趙天子什麼事是肯定的;但其執政水平應該差不離;至於大宋積貧積弱這件事,趙老闆表示這個鍋他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