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佳、邱天明

法國蒙彼利埃大學醫院腫瘤科的Amelie Darlix等回顧性分析包含惡性腫瘤成分的DLGG患者術後推遲輔助治療的功能恢復和存活情況,結果發表於2020年1月《Neurology》線上。

——摘自文章章節

【Ref: Darlix A, et al. Neurology. 2020 Feb 25;94(8):e830-e841.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8877. Epub 2020 Jan 22.】

研究背景

WHO Ⅱ級的瀰漫性低級別膠質瘤(DLGG)是好發於年輕患者的少見的腦腫瘤,具有持續增殖和轉化為惡性的風險。DLGG惡性進展可連續從Ⅱ級向Ⅲ/Ⅳ級進展,在手術切除的DLGG標本中可發現Ⅱ級病灶內包含惡性腫瘤,如Ⅲ級間變性膠質瘤或Ⅳ級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通常建議早期進行術後輔助放化療。然而,目前對部分選擇性病例是否可推遲治療,尚存爭議。法國蒙彼利埃大學醫院腫瘤科的Amelie Darlix等回顧性分析包含惡性腫瘤成分的DLGG患者術後推遲輔助治療的功能恢復和存活情況,結果發表於2020年1月《Neurology》線上。

研究方法

該研究納入接受手術治療的44例DLGG患者,50%男性;患者年齡21-63歲,中位為36歲。26%患者無症狀,其餘主要症狀為癲癇。首次出現症狀的中位年齡為36歲;影像學診斷的年齡為20-63歲,中位34歲。98%患者顱腦MRI顯示單一病灶。僅有1例有兩個病灶,各位於左側輔助運動區和左側顳葉。52%病灶位於左側大腦半球。病灶分佈:額葉48%、顳島葉30%、額島葉11%、額顳島葉5%、頂葉5%和顳枕葉2%。59%患者腫瘤最大直徑<6cm。所有患者病灶均不跨中線,僅有2例累及深部結構。腫瘤生長速度0。5-9。8mm/年,中位為3。6mm/年。影像學診斷與手術的時間間隔1-132月,中位為7個月。30%術前MRI示病灶強化;FLAIR成像顯示腫瘤體積3。0-174。0cm³,中位數為51。0cm³。95%患者施行喚醒手術。術後FLAIR像顯示殘留腫瘤體積0。0-15。0cm³,中位數為1。8cm³。根據FLAIR成像確定切除程度,75%患者殘留腫瘤體積≤15cm³,為次全切;23%無腫瘤殘留,為全切除;2%腫瘤擴大切除。

研究結果

38例(88%)患者分子診斷為IDH突變;其中37例IDH1突變型和1例IDH2突變型。26例(59%)星形細胞瘤中,18例(41%)為1p19q共缺失型。45%腫瘤為瀰漫性星形細胞瘤,IDH突變型;14%星形細胞瘤,IDH野生型;41%為少突膠質細胞瘤,IDH突變型和1p19q共缺失型。所有Ⅱ級腫瘤內發現至少1個惡性病灶,邊緣無惡性病灶;57%Ⅱ級腫瘤內包含多個惡性病灶;51%為<1cm的微小病灶,49%為≥1cm病灶。腫瘤分級:39%為Ⅱ級星形細胞瘤轉變為Ⅲ級星形細胞瘤,20%為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和Ⅱ級星形細胞瘤轉變成Ⅳ級星形細胞瘤,以及41%患者為Ⅱ級少突膠質細胞瘤轉變的Ⅲ級少突膠質細胞瘤。所有患者細胞增殖和異型性明顯增加。46%星形細胞瘤和11%少突膠質細胞瘤有絲分裂增加。1例Ⅳ級病灶內可見壞死。Ⅲ/Ⅳ級病灶增殖指數(Ki67)≤5%者,佔11%;5-12%者佔43%;>12%佔45%。術後所有患者均臨床和影像學隨訪;中位隨訪時間為6。7年(95% CI,5。9-7。6)。41例(93%)患者出現腫瘤進展,其中33例(75%)的FLAIR成像提示腫瘤進展,其餘8例病灶強化顯示進展。

39例(89%)患者接受後續抗腫瘤治療,包括再次手術或放化療,與第一次手術中位間隔時間為3。2年(95% CI,2。3-4。0)。術後治療包括再次手術10例,替莫唑胺化療28例,放療1例。手術與輔助放化療的中位間隔時間為3。4年(95% CI,2。3-4。1)。術後12、18、24和36個月未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分別為100%、91%、77%和57%。單因素分析發現,推遲後續治療與以下因素有關,年齡較大,其中≥36。5歲比<36。5歲的間隔時間中位數為5。4比2。0年(p<0。01);術前FLAIR像顯示腫瘤體積較小,其中<51cm³比≥51cm³的時間間隔中位數為5。8比2。3年(p<0。01);術後FLAIR像顯示腫瘤體積較小其中<1。8cm³比≥1。8cm³的時間間隔中位數為5。4比2。6年(p<0。01);少突膠質細胞瘤比星形細胞瘤的時間間隔中位數為5。7比2。3年(p<0。01)以及腫瘤生長速度較慢,其中<3。6mm/y比≥3。6mm/y的時間間隔中位數為3。9比2。3年(p=0。02)。19例(43%)患者在術後中位時間間隔9。5年接受放療。

隨訪中位時間為6。7年時,9例(20%)患者死亡,未達到中位OS。術後24、36、60和84個月的存活率分別為100%、98%、95%和67%。單因素分析發現,星形細胞瘤比少突膠質細胞瘤、有絲分裂活性增加以及術後首次進展時病灶強化等因素與OS相關。死亡患者中,3例含Ⅳ級病灶,6例含Ⅲ級病灶。病灶級別(Ⅲ/Ⅳ級)與OS無相關性。

存活的患者中,25例(71%)迴歸正常社交活動,其中19例恢復全職工作。KPS評分70-100分,中位數為90分。所有患者癲癇發作均得到控制,其中85%無癲癇發作,15%癲癇發作罕見。

結論

該研究結果表明,DLGG患者在手術全切或次全切除術後推遲放化療輔助治療是可行的,在不影響生存期的前提下可以保持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

含WHO ⅢⅣ級病灶的瀰漫性低級別膠質瘤術後隨訪

含WHO ⅢⅣ級病灶的瀰漫性低級別膠質瘤術後隨訪

宣告:腦醫匯旗下神外資訊、神介資訊、腦醫諮詢所發表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腦醫匯及主辦方、原作者等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裁切、錄製等。經許可授權使用,亦須註明來源。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