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信徒人數來看,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全世界70多億人口中,基督教徒高達22億,佔世界人口的31%。基督教能夠成為世界性宗教,除自身的教義受到認同外,還離不開羅馬帝國的推廣。

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屢次反抗羅馬失敗後,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精神出路而創立了基督教。基督教一開始具有“反羅馬精神”,但因其倡導平等的思想,深受底層民眾的擁護,所以信徒迅速增加發展很快。

到了3世紀基督教不僅成為了一個內部組織嚴密的教派,還調整了其反羅馬的教義,終於在392年被羅馬帝國確立為國教。在羅馬帝國的推廣下,基督教遍佈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基督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但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在11世紀的時候卻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分裂,分成了羅馬教皇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代表的東正教。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天主教和東正教因為對於誰是領導和一些教義的分歧不能達成共識,相互之間封閉了達千年之久。

基督教為什麼會在11世紀分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呢?這兩大派之間有哪些恩怨使得它們分裂長達千年?

一、基督教誕生與成為羅馬國教

基督教產生於反抗羅馬帝國嚴苛統治的過程中。公元前3世紀羅馬開始了對外擴張,透過戰爭佔有了西亞、北非和歐洲大片領土。

羅馬帝國在它佔領區推行自身的多神崇拜,這與巴勒斯坦猶太民族的一神崇拜嚴重相背離。猶太人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多次發動起義,但是都被殘酷鎮壓。一些看不到出路的猶太人,在原有的猶太教基礎上創立了基督教。

基督教一開始具有明顯的“反羅馬精神”,因而在發展中多次遭到了羅馬皇帝的迫害,像尼祿、圖密善和德西烏斯等都曾對基督教徒進行過迫害。基督教提倡的種族平等觀念卻深受下層民眾的認可,所以教徒是越來越多。隨著基督教徒的增加,它自身也在不斷調整順應羅馬的統治。

基督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到了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內憂外困。國內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北部面臨著蠻族人的威脅,東部又有薩珊王國的侵擾。為了維護統治,羅馬皇帝對基督教採取寬容的政策。313年,皇帝君士坦丁釋出了承認基督教合法化的“米蘭敕令”,自此基督教迎來了在羅馬帝國發展的黃金時期。

成也君士坦丁敗也君士坦丁,君士坦丁接下來的行為給以後基督教分裂埋下了引線。

在這種內憂外困的局面下,羅馬帝國不僅僅需要基督教徒的支援,還需要一個新的統治中心。位於歐亞大陸交匯處的重要貿易中心拜占庭成為了羅馬帝國的首選。拜占庭是公元前6世紀由古希臘人建造的,對於君士坦丁皇帝來說這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繁榮城市,還是一座擁有著三面環海易守難攻的優良戰略地位城市。

基督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羅馬帝國的新都君士坦丁堡於地中海和黑海之間,周邊屏障眾多,易守難攻

君士坦丁皇帝仿照羅馬城的樣式擴建了原來的拜占庭(後改名為君士坦丁堡)作為了帝國的新都,這使羅馬帝國形成了東西兩個中心。

在修築了君士坦丁堡後,君士坦丁皇帝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而建立了君士坦丁堡教區,這決定了君士坦丁堡教區的教權是服務於皇權的。皇帝為了自己的統治不斷提升君士坦丁堡教區的地位,381年,羅馬皇帝召開了基督教宗教大會,這次會上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被提升到了僅次於羅馬主教,引發了羅馬主教的不滿。

392年,基督教被確立為羅馬帝國的國教。3年後為了能夠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控制並集中力量抵抗來自北方蠻族的入侵,羅馬帝國分成了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孿生國家。伴隨著國家分裂的同時以羅馬為中心的西部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部教會也是漸行漸遠。

二、文化差異下的領導地位之爭

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的特殊認識,基督教的分裂和羅馬文化的構成有很大關係。歐洲文明有兩大搖籃——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其中羅馬文化源於古希臘文化。當時羅馬帝國的文化主要有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兩種。

在羅馬帝國之前,希臘處於城邦時期,出現了雅典、斯巴達等發達的城邦,這些城邦不僅經濟發達,文化也是高度發達,出現了像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知識淵博的大家。古希臘的古典文化深受周邊民族的仰慕,紛紛慕名學習,像羅馬就曾經是學習者。

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出現了一個偉大國王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在統一了雅典、斯巴達等古希臘各城邦後,為了掠奪波斯帝國的財富,也為了征服世界,開始了10年的遠征。最終他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巴爾幹半島,東到印度,南到北非的龐大帝國。

深受希臘文化薰陶的亞歷山大,在佔領區大力推廣希臘文化。希臘文化隨著他的東征在北非、西亞等地紮根發芽廣泛傳播。這個時候的羅馬也開始對希臘的文化感興趣,並設立學校學習希臘的古典文化。

亞歷山大建立的帝國在他死後不久就分崩離析了,但是希臘文化的傳播影響卻沒有停止,像當時的北非的托勒密王朝還是以希臘文化傳承自居。等到羅馬帝國佔領了西亞、北非和歐洲的廣大地區後,皇帝們面臨著東部廣大希臘文化區的挑戰。為維護統治,他們將自己定位為希臘文化的守護者,還以精通希臘語為榮。

在帝國東部行省裡,主要從巴爾幹半島往東包括北非在內的原來的亞歷山大帝國的領土裡,羅馬帝國基本上保留了原來的文化傳統——希臘文化。在這些地方語言以希臘語為主、文化也是希臘古典文化。像基督教產生的巴勒斯坦地區就是一個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羅馬東部行省,基督教一開始《舊約》等是用希臘語編寫的。

強大的羅馬不甘心文化上受到希臘文化的壟斷,他們借鑑並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拉丁文化,以此與希臘文化競爭。在羅馬帝國的西部行省裡邊,因為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源於羅馬的拉丁語和羅馬式教育從義大利半島一直往北遍及到了英吉利的廣大地區。在拉丁文化傳播的同時,基督教也在羅馬帝國內不斷傳播,而且為了傳教方便用拉丁語來解釋教義和經典。

羅馬帝國分家後,它的東西兩部分因為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開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越來越疏遠。

三、正統地位爭論不休

羅馬帝國分裂後,君士坦丁堡教會開始蠢蠢欲動。他們認為之前羅馬主教因為管轄的教區是帝國首都,所以地位崇高,既然現在君士坦丁堡主教管轄的也是帝國首都,那他們的地位應該一樣。

由於東部教會從確立就受到皇帝的支援,所以這個目標在451年東羅馬皇帝召開的基督教卡爾西頓大公會議上實現了。這次會議西方教會只有羅馬主教的三位代表參加,因而會後羅馬主教認為這是強盜會議,不承認會議的結果。

在東西方教會爭權奪利的時候,羅馬帝國境內因發展落後而備受歧視的蠻族日耳曼人卻滅掉了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儘管滅亡了,但羅馬教會卻藉助戰亂之機,透過修建慈善機構救濟窮人提升了威望。後來蠻族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克洛維的皈依,真正提高了羅馬主教的地位。

在入侵羅馬的日耳曼人中有一支是法蘭克人,他們在首領克洛維的帶領下征服了原羅馬帝國的高盧行省,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為了維護統治並得到羅馬遺老遺少的支援,克洛維皈依了基督教。蠻族首領主動接受基督教的洗禮,這讓羅馬教會的地位迅速提升。

但君士坦丁堡主教在東羅馬皇帝的支援下仍然不承認羅馬教會的地位。他們還召開會議警告羅馬主教,如果違背教規將會開除教籍。而且東羅馬帝國在羅馬教會受到了日耳曼倫巴底人威脅時毫無辦法,為了自身的利益羅馬教會和需要它的法蘭克等蠻族國家聯絡越來越緊密。

751年法蘭克王國的宮廷總管丕平為了得到國內基督教徒的支援也為了讓自己篡位名正言順,主動尋求羅馬主教的幫助。羅馬主教為了借法蘭克王國的支援抗擊倫巴底人,就親自為丕平舉行加冕。

丕平後來用一大塊土地作為回報,這成為教皇國開始,羅馬主教自此開始有了專屬名字“教皇”。丕平加冕告訴了西歐封建領主一個道理: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王位能獲得羅馬教皇的加冕就是合法性的。這大大提高了羅馬教皇的權威。

丕平的繼任者查理曼更是深得教會的認可,教皇為查理加冕稱之為神聖羅馬皇帝。東羅馬皇帝認為他們才是羅馬帝國的正統傳承,對這次加冕表示強烈不滿。在東羅馬教會和王權是緊密一起的,羅馬教會的加冕自然也引發了東方教會的反對。

公元9世紀的時候,教皇尼古拉一世和君士坦丁堡主教波提烏斯因為教義問題又發生激烈爭論,波提烏斯召開了宗教會議開除了教皇的教籍,這讓雙方的關係極度惡化,東西方教會出現了短暫分裂。儘管之後東羅馬新皇帝重新改善了東西方教會的關係,但是兩者的裂痕卻是難以彌補。

在這次短暫分裂的160年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了獨自控制東方教會的野心,關閉了君士坦丁堡的羅馬式教堂並寫信質問教皇違反教義,成為基督教分裂的導火線。羅馬教皇派出的代表也是極其強硬宣佈開除君士坦丁堡主教教籍,作為迴應君士坦丁主教也宣佈開除教皇的教籍。

基督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1054年分裂後的基督教,圖中紅色的是羅馬天主教的範圍,紫色的是東正教的範圍

1054年,基督教在東西方教會長期爭論後最終被分成了兩派。東羅馬的基督教繼續堅持傳統教義自認為是正統所以自稱為正教,因為位置在東稱之為東正教。東正教的主教按習慣翻譯為牧首。羅馬的基督教會繼續堅持他們的普世價值,稱之為天主教,最高領袖是教皇。

四、不同際遇各自發展基督教儘管分裂了,但在面對異教徒迫害時雙方還是可以合作的。由於信奉伊斯蘭教的塞爾柱突厥人佔領聖城耶路撒冷並禁止基督教徒朝拜,1096年雙方聯合發動了十字軍東征。但是在1204年來自歐洲的十字軍因為貪圖東羅馬帝國的財富而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導致雙方徹底反目,進入了各自發展時期。

在分裂後堅持自己是正統地位的東正教,因為東邊受到伊斯蘭教阻礙,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只能往北傳教,他們用斯拉夫語將基督教經典傳到了東歐的廣大地區。後來隨著東羅馬的滅亡,俄國的強大,東正教的中心就轉移到了俄國。

羅馬天主教經歷了和世俗王權的爭鬥後,繼續發揮自己普世的價值,在歐洲的中西部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在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成為了各國的無冕之王,教皇不僅壟斷了《聖經》的解讀控制了各國人民的精神生活,還十分貪婪特別是在分裂的德意志地區,每年會從德意志境內掠奪大量的財富,這嚴重阻礙了德意志經濟的發展。為了反對教會的精神壟斷,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信仰就能得救的理論,這場改革迅速席捲了歐洲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基督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 基督教的分裂示意圖

在這次改革後,羅馬天主教又分了羅馬的舊教和路德教、加爾文以及英國國教等新教。這次分裂是基督教繼1054年東西分裂後的再一次分裂,自此基督教形成了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三大派,這種分裂的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基督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 現代歐洲及周邊的宗教分佈地圖

從1204年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到今天的這近千年裡,東正教和天主教因為教義爭論而相互斷絕交流。現在雙方雖然對於羅馬教皇管轄權的分歧還存在,但東西方的宗教領袖為實現合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2016年羅馬教皇和俄羅斯東正教牧首的會面被譽為兩大基督教領袖千年來的首度會晤。他們兩人就現在基督教徒受到極端組織迫害的事情達成了合作應對的共識,被看做是基督教兩大派和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