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旅居廣州,在廣州藝博院看到了一件元代《四烈婦圖冊》,我半開玩笑的發了一條朋友圈,說我要是講女德課的話,一定比丁璇女士講的好,誰想幾分鐘後一位朋友私信我,說自己想開女德課很久了,問我願不願意授課。。。

課是萬萬上不得的,因為我理解的女德恐怕和大眾認知有一些出入,因此將我的想法寫在這專欄裡。講女德,不妨先從這件《四烈婦圖冊》講起。

從元人《四烈婦圖冊》略談古代女德觀念

從元人《四烈婦圖冊》略談古代女德觀念

從元人《四烈婦圖冊》略談古代女德觀念

從元人《四烈婦圖冊》略談古代女德觀念

從元人《四烈婦圖冊》略談古代女德觀念

這件元代《四烈婦圖冊》共四冊,分別描繪的是《漸臺避水》、《李氏斷臂》、《刺虎救夫》、《婕妤當熊》四則故事,《婕妤當熊》今已不存,其餘三件儲存完好,風神不失。此冊前有明代書家姜立綱書“四烈婦圖”引首,後跟同時代書家張弼題跋,張弼在題跋中說,他的同鄉沈廷英在收得此卷後,“嘉其有關風教,乃裝潢成卷,各述其事於圖之左右,今之泳歌者附焉,而豈徒為玩好哉?”可見此冊繪畫的意義,並非文人之間欣賞的玩物,而是有著成教化,助人倫的功用。

這四幅畫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

《漸臺避水》是說楚昭王出遊,留夫人貞姜於漸臺,王聽聞江水將至,便派使者迎回夫人,使者忘記持符,貞姜以不合制度為由拒絕逃離,最終江水沒過漸臺,貞姜也隨即沒於江水之中。

《婕妤當熊》說的是漢元帝率左右於後宮中觀鬥獸,有熊逃出牢籠,欲攀援上殿,婕妤馮媛為保護元帝,便以肉身迎向灰熊。

《刺虎救夫》載於《新元史》,大意是說劉平攜家人赴棗陽戍衛,夜宿沙河旁,忽然有老虎侵犯,銜著劉平就要走,此時劉平的妻子胡氏奮起追之,取刀殺虎。

《李氏斷臂》講述的是五代時期,虢州司戶參軍王凝死於任上,他的妻子李氏便帶著兒子和丈夫的遺體回家,途經開封城一處旅舍,旅舍老闆見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外行走,心裡生疑,不肯留她住宿,而李氏眼看天色漸晚,也不願離去,一番爭辯後,旅舍老闆便牽著李氏的胳膊把她趕了出去,李氏以為手臂被陌生男人碰過,是為不能守節,因此引斧,自斷其臂。

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這四則故事裡所傳達出的救君、守制、守德等觀念,實在是荒誕不經,加之前段時間丁璇女士講演女德所造成的風波,我們不禁要問:傳統的女德觀念是否一直如此?為何文人士大夫對女德觀念視如圭臬?女德究竟起到怎樣的作用?

解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時代早於《四烈婦圖卷》的其他“女德”畫卷,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女史箴圖》,《女史箴圖》的文學依據是東晉張華的賦文《女史箴》,張華所在的時代,晉惠帝昏庸無能,政權落入皇后賈氏手中,賈氏荒淫無度,禍亂綱常,張華便收集歷代品行高潔女性的事蹟,撰成《女史箴》,箴者,勸誡之意也。

這篇《女史箴》有意思之處在於,它化用了很多周易的理論,比如“茫茫造化,兩儀既分,散氣流形,既陶既甄”說明男女之別合乎造化的兩儀之理,兩儀即為陰陽。又說“婦德尚柔,含章貞吉”,此便將男女分為乾坤兩卦,而婦德“尚柔,貞吉”,說明女主坤卦,男主乾卦。

而《女史箴》中引用的典故,如楚莊王夫人樊姬因楚莊王好打獵而不吃野禽,班婕妤怕漢成帝貪戀女色而拒絕與其同坐一輛車輦,還有衛姬不聽鄭、衛的音樂,用以改正齊桓公的過錯等等,其用意無非是勸誡女性,除了同丈夫歡愉之外,還要以身作則,適時的提醒丈夫,制止丈夫的錯誤行為,而絕不是丁璇女士所講的女人要為男人做牛做馬。此箴言並非個例,唐人所撰《女孝經》講的大致相同,朋友們有興趣可以自行查閱。

其實寫到這裡我有些惶恐,因為當我決定寫這篇為女德洗底的文章時,男女平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一直懸在我的頭頂,也許有人會問:“憑什麼非要女性規勸男性,為什麼非要馮媛為漢成帝擋熊,漢成帝就不能為馮媛擋熊嗎?”

這裡我不得不分些篇幅解釋一下,我們對觀念、行為的理解,絕不能脫離它的時代,古代家國以男性為主導,形成男權社會,很大因素是古代的生產大多倚靠重體力勞動,而體力恰巧是男性優於女性的地方,所以不論農耕文明、遊牧文明還是海洋文明,意識形態上都是男權社會。到了資本主義時期,一方面商品可以廣泛流通,另一方面西方率先發展工廠,機器的助力加上合作生產的模式,使女性工人階層出現,女權意識才逐漸凸顯。

在我國古代家天下的社會背景下,男性自然而然成為一家之主,而縱觀歷代政局的更迭,或黨爭或閹禍或外戚,究其本質,還是在於皇帝的昏庸無度,君不能成君,則臣亦不能成臣,那麼作為妻子,以自己的身教規勸丈夫,輔助丈夫共同維護家國的穩定長治,就成為了古代女性的社會準則,女德亦應運而生。

更有意思的是,元代作為異族入主中原,但卻極力推崇三綱五常,《元史 列女傳》所記載列女165人,在數量上遠高於前朝,同樣的還有明末社會,資本富集,社會動盪,卻又有不少由社會自發建立的貞節牌坊,而國家表彰的貞潔烈女也驟然增多。可見女德的興盛,實有為國家維穩的政治功效,可任何思想一旦成為政治把持的工具,一旦只問言行不問義理,則只能變成了為禍人間的妖魔鬼怪。

老子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我們對知識的追求當然是多多益善的,但對人生的道理卻要做做減法,就像這女德一樣,把那些教條的行為剝去,把那些封建的外殼扒開,你才能見到裡面蘊含的真意。正如《女史箴》裡有句話;“人鹹知修其容,而莫知飾其性”,其實夫妻男女之間真正的感情聯絡,並不是靠姿色靠相貌取悅對方,而是要在ta做錯時提醒ta,ta困難時扶持ta,這樣ta對你的感情便不可取代,而一個人若是為了留住對方而去整容、去順從另一半的一切要求,另一半反倒視你如同玩物,不能珍惜。因此不論是男人女人,容貌只能老去,思想性情卻一直在增長,如果彼此都能做到修容飾性,共同成長,才能維持一段良好的感情,那麼,古人的孜孜箴言才能有所回報。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有感當今社會思想的極端化,搞國學的拼命鼓吹傳統文化,卻不論那糟粕陋習一併推崇,而對傳統文化有些牴觸的人們,又不論那精華深邃一併詆譭之,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盲人摸象,只窺一端。佛經有言: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此等四法,願人所供持。)

文章同步發於微信公眾號“正陽琴社”

http://

weixin。qq。com/r/1ijJ0Xr

ERyc4rT6y933E

(二維碼自動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