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Booker不客(jtbuke)

歡迎定居人文地理暖溫帶!

對於地域遼闊,同時各地差異又相對明顯的東亞大陸來說,

中央王朝的統一往往是一個常態

。所謂“治亂更替”,

小國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存率,一直以來處在一個極低的水平

但是這其中也總有例外,與整個

宋王朝,以及遼、金帝國同時代並存的西夏

,以自己相對於同時期其他並立政權幾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在西北地區

維持了200年時間的統治

,這種特立獨行的反常表現中,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奧秘呢?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得天獨厚的“塞上江南”

西夏王朝的疆域以

河套地區為經濟、政治中心,向四周輻射開來

,最大領土範圍約是今天的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以及內蒙古和陝西北部地區共

83萬平方公里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主體民族是

党項人

,党項人根據《隋書》和《舊唐書》所載,是羌族的一支,大約在唐初的唐高宗時代開始慢慢的繁衍生息至形成自己的民族結構,直至

唐玄宗開元年間,為了躲避吐蕃人的侵襲和進攻,党項部落慢慢的遷徙到今天的西北地區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與我們固有印象裡西北地區遮天蔽日的黃沙彌漫和乾涸貧瘠的千里荒原不同,在

內蒙古

寧夏

地區

交界的交界地

,本身作為

黃河沿岸的沖積平原

而聞名的

“幾”字彎——河套平原

,在民間歷來就有所謂“

黃河九曲,唯富一套

”的美名,其

土地馥郁和水草豐美

更被譽為“

塞上江南

”。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之所以有這樣優越的自然環境,源自於河套平原剛好位於整個東亞大陸的中部地帶,從地理上看處在中溫帶包圍區,使其既能接受到來自西北的乾冷季風,又能夠受到微弱的暖溼季風影響,

多元化的整體氣象結構

讓河套地區的

年降水量充沛而溫度適中

,加之

黃河水文活動帶來的肥沃河泥

,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適宜農業生產的區域。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而党項人也在此地生根發芽,本身具備發達的畜牧業和商業基礎,加之環境優渥,很快的

党項人就步入奴隸制的部落結構

,而

人口的大規模擴張

,也讓党項部落一直對河套地區擁有極高的掌控力,可以說正是這片土地,奠定了西夏王朝崛起的基礎和發展的優勢。

中原亂局以及精銳的軍事力量

不可否認的是,党項人的崛起伴隨著的正是

中原王朝的衰落和分裂

,一個最明顯的證據是,党項人

被中原王朝認可成為正式的藩鎮

,正是源自於唐僖宗時代的黃巢之亂。党項首領拓跋思恭因參與

鎮壓黃巢之亂

,而

被唐僖宗賜姓李,並授定難軍節度使

。從此以後,党項人開始正式以割據一方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黃巢起義,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黃巢領導的民變,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由於沒有穩定的後方,加之缺乏經濟保障和群眾基礎,以失敗告終。黃巢之亂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

隨後中原陷入了數十年的

五代十國

分裂狀態,北方走馬燈一般的更換著不同的政權,武人政權於內部平定驕兵悍將的反叛尚且自顧不暇,更何況去幹涉西北的地方政權,党項人抓住這個機會,開始

迅速的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將唐帝國在西北地區的政權存在如歸義軍等一一併吞

,直到北宋建立之時,党項人已成氣候,擁有了

夏、綏、宥、銀等四州

的廣大土地。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然而直至此時,党項人對宋帝國依舊在表面上處於一種恭順的態度,

宋太祖趙匡胤也延續了五代時中原王朝對於西北的政策,許以世襲來換取商貿

,尤其是馬匹的流通,

在失去了幽雲十六州的產馬地

後,宋代的騎兵軍隊基本上

依賴於西北地區的榷場交易,而交易物件正是党項人的定難軍

。但這種態勢在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後被打破,趙光義企圖一勞永逸的解決西北問題,重新

恢復唐王朝在西北的疆域和直接統治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於是他將時任定難軍節度使的

李繼捧

全家接入首都開封,並且嚴加看守,意圖讓李氏徹底臣服,然而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

用計逃脫

,重新整合地方上的党項以及其他遊牧民族勢力,之後又

多次擊敗宋帝國

的進攻,

徹底撕毀於宋帝國的藩屬關係

,接受

遼帝國冊封

,之後雖被吐蕃人暗殺而死,但其子李德明在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延續他的施政方針,終於在其孫

李元昊

時代於了三川口,好水州以及河曲將宋遼的軍事幹涉力量徹底擊敗,於

1038年正式稱帝,建立西夏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党項拓跋氏,原名拓跋元昊。西夏開國皇帝。在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中,他帶領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西夏能夠建立和維持,跟他自身卓越的

軍事能力

密不可分。西夏的主要軍事力量共分為

侍衛軍,擒生軍和地方軍

三種,其中

侍衛軍相當於首都衛戍部隊

,約三萬人,主要負責對京畿興慶府一代的守護和維持,兵源大多來自於豪族子弟以及各地選拔的強健勇士,侍衛軍集合了西夏帝國幾乎所有的精銳,例如精銳的重灌騎兵“

鐵鷂子

”,以及駱駝載運的運動投石部隊“旋風炮”。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地方軍為國家軍事基礎,分駐各地,約五十萬人,主要構成是步兵與騎兵的混編,因西夏採取全民皆兵的服役制度因而平時耕作,戰時作戰,軍民一體。擒生軍

為西夏特有的兵種,名稱來源於生擒捕捉奴隸的軍隊特色,約五萬人,

專門負責攻堅克難的苦戰和機動性強的突襲作戰

,尤其在西夏王朝的中後期,擒生軍幾乎成為了西夏王朝的

中堅力量和國勢保障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夏王朝的武器製作技術極為精良,其所產的

刀劍和鎧甲在宋遼被譽為“天下第一”

,鋒利和堅固無比,而遠端兵器中的“神臂弓”威力驚人,更為後來宋帝國所仿製。正是軍力和武器的雙重保重,讓西夏得以在強鄰包圍中獲得自己的生存空間。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神臂弓

地緣優勢和靈活的外交手腕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儘管西夏王朝從環境上過度依賴於河套地區,而

其他領土大都處在漫漫大漠中難以為國力提升提供支援,但是相應的,荒原和沙海也成了為西夏王朝天然的屏障

。無論是多麼龐大規模的帝國進攻,在陷入一望無際的沙漠之時,軍隊的後勤補給以及戰力維持也成為了一個無法解決的致命問題,而更值得一提的是,

西夏與強鄰接壤的邊境幾乎都以山巒為阻隔,六盤山,祁連山,賀蘭山等等天然的險要地勢,易守難攻

,使得西夏只需憑藉微弱的兵力駐守,就可抵禦強敵大範圍和多數量的進攻。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也正是這種地緣優勢,讓西夏在保障自我的生存上可以遊刃有餘的施展自己的外交手腕,縱觀西夏前期和中期的外交政策,

時而聯遼抗宋,時而聯宋擊遼,從容不迫的遊走在幾個地方強權中,而當遼和北宋突然的相繼滅亡,西夏王朝又能審時度勢的倒向金王朝

,為自己爭取了最大的主動和利益。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從這點看党項人也許是天生的外交家和地緣政治家。而西夏王朝的外交政策又在最大程度上同自己的

地理位置和地緣優勢聯動起來

,利用中原王朝統治者的遲疑和疏漏,將兵力活用至最大化,不停地吞食弱小的鄰邦和擴充自己的國力。可以說,這種

一體兩面

的國家政策,是西夏牢牢地屹立於西北,稱雄一時的根本,直到遇見了真正的霸主——蒙古,西夏才從歷史舞臺上謝幕,結束了長達二百年的精彩表演。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Booker不客

jtbuke

關注即可檢視更多原創文章,獲取、定製無水印地圖

視野拓展

專欄專覽

作者之家

小小西夏何以屹立西北200年不倒?| Booker不客

(本文原創,未經同意轉載、盜用必究其責。免費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