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叫“誘導公式”呢?

它應該是對“induction formula”的直譯。

那麼,在國外發現個定理基本都會冠以人名,比如韋達公式、帕斯卡定理等,為什麼“induction formula”沒有冠名呢?以為這個公式實在是太簡單了,太顯而易見了,所以沒有人好意思冠名。

但國內翻譯為什麼翻譯成“誘導公式”而不是“推導公式”呢?因為“induction”直譯是“推導”。最早的來由找不到了,我估計是為了交流方便,有一定的區別和標誌性。

二、誘導公式的本質

誘導公式及三角恆等變換公式的本質在上一篇文章裡說了:我們利用單位圓定義了三角比,而單位圓又具有很好的對稱性,這些對稱的性質產生了誘導公式。

所以誘導公式可以不用記憶,用的時候直接畫單位圓觀察對稱性即可,

比如,

1)角π+α的終邊與角α的終邊關於原點中心對稱

誘導公式的理解記憶

2)角π-α的終邊與角α的終邊關於y軸對稱

誘導公式的理解記憶

3)角-α的終邊與角α的終邊關於x軸對稱

誘導公式的理解記憶

4)角π/2-α的終邊與角α的終邊關於直線y=x對稱

誘導公式的理解記憶

5)角π/2+α的終邊三角形與角α的終邊三角形全等

誘導公式的理解記憶

三、關於口訣“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

1)如果會畫上面的單位圓了,自然就不需要用這句口訣。

2)“奇變偶不變”很好理解

3)“符號看象限”講的是把α看做銳角時,原函式值得正負號。那麼,為什麼必須把α看成銳角?看成鈍角行不行?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首先,看成鈍角或其他角不行,必須是銳角;

其次,背後的原理是:剛好巧合。就是把α看成銳角時,kπ+-α和kπ/2+-α的變化剛好符合這句口訣。

4)如果α實際為鈍角,怎麼操作?

先把α看成銳角,利用口訣變化。然後再按照α的實際值計算sin(α)和cos(α)

5)對於kπ-α和kπ/2-α,可以把-α整體看做銳角處理嗎?

當然可以,實際上我自己一直都是這麼操作的,比如,化簡sin(3π/2-α)時,把-α整體看做銳角,這時3π/2-α是第四象限角,第四象限角的正弦值為負,所以:sin(3π/2-α)=-cos(-α)。又因為cos(-α)=cos(α),所以sin(3π/2-α)=-cos(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