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被滅後,南陳起了趁火打劫的念頭,命令吳明徹北伐徐兗。

上聞周人滅齊,欲爭徐、兗,詔南兗州刺史、司空吳明徹督諸軍伐之,以其世子戎昭、將軍惠覺攝行州事。

吳明徹率軍到了呂梁,與周徐州總管梁士彥作戰,獲得了勝利。

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帥眾拒戰,戊午,明徹擊破之。士彥嬰城自守,明徹圍之。

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眾拒戰,明徹頻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復敢出。明徹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環列舟艦於城下,攻之甚急。

吳明徹圍攻彭城,北周派出王軌援助。王軌用鐵鎖車輪作大壩,意圖截斷水流,困住南陳水軍。吳明徹決定走陸路突圍,結果只有馬軍蕭摩訶成功逃走,吳明徹與大軍一同被擒。

詔以軌為行軍總管,率諸軍赴救。軌潛於清水入淮口,多豎大木,以鐵鎖貫車輪,橫截水流,以斷其船路。方欲密決其堰以斃之,明徹知之,懼,乃破堰遽退,冀乘決水之勢,以得入淮。比至清口,川流已闊,水勢亦衰,船艦並礙於車輪,不復得過。軌因率兵圍而蹙之。唯有騎將蕭摩訶以二千騎先走,得免。明徹及將士三萬餘人,並器械輜重,並就俘獲。陳之銳卒,於是殲焉。

周遣上大將軍王軌將兵救之。軌輕行自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路。諸將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馬主裴子烈議曰:若決堰下船,船必傾倒,豈可得乎?不如前遣馬出,於事為允。“適會明徹苦背疾甚篤,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訶帥馬軍數千前還。明徹仍自決其堰,乘水勢以退軍,冀其獲濟。及至清口,水勢漸微,舟艦並不得渡,眾軍皆潰,明徹窮蹙,乃就執。

摩訶因率馬軍夜發。先是,周軍長圍既合,又於要路下伏數重,摩訶選精騎八十,率先衝突,自後眾騎繼焉,比旦達淮南。

此戰之後,南陳精銳損失殆盡,再也不具備與北周對抗的能力。

除了對南陳的防守,宇文邕還派出宇文憲征討稽胡。

周人既克關東,將討稽胡,議欲窮其巢穴。齊王憲曰:”步落稽種類既多,又山谷險絕,王師一舉,未可盡除。且當剪其魁首,餘加慰撫。“周主從之,以憲為行軍元帥,督諸軍討之。至馬邑,分道俱進。沒鐸分遣其黨天柱守河東,穆支守河西,據險以拒之。憲命譙王儉擊天柱,滕王逌擊穆支,並破之,斬首萬餘級。趙王招擊沒鐸,擒之,餘眾皆降。

然後,為了擊敗收留高紹義的突厥,宇文邕決定要繼續北伐。

五月己丑,帝總戎北伐。遣柱國原公姬願、東平公宇文神舉等率軍五道俱入。發關中公私驢馬,悉從軍。

高祖親戎北伐,令神舉與原國公姬願等率兵五道俱入。

不過宇文邕沒想到他的身體已經撐不住了,很快就在雲陽宮病逝。

癸巳,帝不豫,止於雲陽宮。丙申,詔停諸軍事。六月丁酉,帝疾甚,還京。其夜,崩於乘輿。

高祖至雲陽,疾甚,乃班師。

宇文邕死後,盧昌期等人趁勢造反,被宇文神舉擊敗。

幽州人盧昌期、祖英伯等聚眾據范陽反,詔神舉率兵擒之。

除了這些戰爭之外,在滅齊同時,宇文邕還派宇文贇出征吐谷渾。

二月辛酉,遣皇太子贇巡撫西土,仍討吐谷渾,戎事節度,並宜隨機專決。

建德五年,其國大亂。高祖詔皇太子徵之,軍渡青海,至伏俟城。誇呂遁走,虜其餘眾而還。

宇文邕親政以來,短短七年不到的時間內,進行了很多次戰爭,包括兩次伐齊、伐稽胡、伐突厥、伐陳等,最後兩年戰爭頻率尤其之高。宇文邕可以算得上是窮兵黷武了。

而宇文贇繼位之後,戰爭也並沒有停止。除了前述的平盧昌期之亂之外,宣政元年還有平稽胡一戰。

汾州稽胡帥劉受邏幹舉兵反。詔上柱國、越王盛為行軍元帥,率眾討平之。

而第二年,也就是大象元年,宇文贇派出韋孝寬、宇文亮、梁士彥等伐陳。

上柱國、鄖國公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率行軍總管杞國公亮、郕國公梁士彥以伐陳。

三人兵分三路,宇文亮攻黃城,梁士彥攻廣陵,韋孝寬攻壽陽。

大象元年,除徐兗等十一州十五鎮諸軍事、徐州總管。又為行軍元帥,循地淮南。乃分遣杞公宇文亮攻黃城,郕公梁士彥攻廣陵,孝寬率眾攻壽陽,並拔之。初孝寬到淮南,所在皆密送誠款。然彼五門,尤為險要,陳人若開塘放水,即津濟路絕。孝寬遽令分兵據守之。陳刺史吳文育果遣決堰,已無及。於是陳人退走,江北悉平。

大象初,詔以亮為行軍總管,與元帥、鄖國公韋孝寬等伐陳。亮自安陸道攻拔黃城,輒破江側民村,掠其生口,以賜士卒。

這些戰爭後的北周可謂民不聊生,這也使得北周越來越不得人心,而北周究竟如何滅亡,還是要從宇文贇的改革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