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講的那麼厲害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4-17 回答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真正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講的那麼厲害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4-17 回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與《三國志》中的人物真實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現舉幾個人物說明。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繫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曆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真正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講的那麼厲害麼? ηà微χìàò_生疼Δ 1級 2006-04-17 回答

我不知道你是問諸葛亮在歷史中的形象還是文學中的,所以兩者都簡要介紹一下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天下奇才,上通天文,下識地理,行軍佈陣、奇門遁甲無一不精,對蜀漢政權忠心耿耿,是劉備集團的第一謀臣,後領軍在與司馬懿在五丈原時積勞成疾而死。

在歷史上諸葛亮沒有小說中的變態的軍事才能,而是一位偉大的、人格高尚的政治家(至於謀士像龐統、法正才算)。他年輕時的隆中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大局,在後期更是獨立支撐蜀漢的大局。以至於他死後,蜀漢政權的諸多矛盾暴露出來,導致國力迅速下降,為魏所滅。

真正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講的那麼厲害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4-17 回答

這種東西網上大把,我也沒工夫慢慢找給你,反正諸葛亮就是被神化了,有空看看《三國志》,沒空就去網上搜索一下,會出很多罵他的文章的

真正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講的那麼厲害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4-18 回答

三國演義是跟據歷史文獻(如三國志等)編寫的長篇小說,小說著重對人物的塑造,人的思維或許很奇特吧,總是要體現一個超人,如現今的很多玄幻小說一樣,主人公總是無敵的。

諸葛亮很多的故事情節在歷史上並不由他個人完成的,而是把眾多人物的優點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從而更加突出人物形象。

作者在小說中或許還有他自己更深的寓意和理想吧,這又哪是後人能知?

真正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講的那麼厲害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4-18 回答

《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後,劉備以對待老師的禮節對待諸葛亮,還任命他為軍師。後來曹操大軍南下征討荊州,諸葛亮首次指揮劉備軍隊就取得“火燒博望坡”的勝利,繼而又取得“火燒新野”的勝利。可惜,歷史完全不是如此。

諸葛亮出山後,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劉備任命他為軍師。實際上,那時軍隊裡也沒有這樣的職務。劉備駐紮新野,自己尚且寄人籬下,哪能給諸葛亮什麼樣的官職呢?諸葛亮真正開始有職務,是在赤壁大戰以後,劉備逐漸奪取了荊州的一些地盤,自己做了荊州牧以後,才任命諸葛亮做了個“軍師中郎將”。而在此之前,他根本沒有任何職務,不可能指揮劉備的軍隊,也就更談不上“火燒博望坡”和“火燒新野”。

據史書記載,即便是赤壁大戰後長達10年的時間裡,諸葛亮也從未指揮過任何一場戰鬥、率領過任何一支軍隊。諸葛亮之所以偉大,並非一開始就被委以重任,然後一帆風順、捷報頻傳。恰恰相反,在此後的十多年時間裡,他一直從事一些並不顯眼的基層工作,而且把它們做得很好,用自己出色的工作來贏得劉備和大家的尊重,最終擔負起蜀國丞相的重要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