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清朝殉國官員表,並拾遺補闕

鴉片戰爭清朝殉國官員表

鴉片戰爭清朝殉國官員表,並拾遺補闕

鴉片戰爭清朝殉國官員品秩顏色對照表

1。級別最高的殉國官員:

從一品封疆大吏、兩江總督博羅忒裕謙。

(而且自他以下,殉國文官的最高品秩只有正五品)

裕謙是鴉片戰爭時期清廷中堅決的抵抗派大臣。

1840。1。5。出任江蘇巡撫;

(1840。7。6。英軍攻克定海)

1840。8。6。原兩江總督伊里布出任欽差大臣前往浙江處理定海事宜,裕謙以江蘇巡撫身份署理兩江總督;

(1841。1。27。道光帝對英宣戰、虎門戰役開始)

1841。2。10。伊里布重回兩江總督任上,裕謙出任欽差大臣前往浙江籌劃反攻定海;

1841。2。27。裕謙抵達鎮海,並在此駐紮、設立基地;

1841。5。3。伊里布回京聽候發落,裕謙正式出任兩江總督;

(1841。5。26。英軍攻克廣州)

(1841。8。27。英軍攻克廈門)

1841。9。25。清軍反攻定海,第二次定海之戰開始;

1841。10。1。清軍反攻失敗,“定海三總兵”戰死;

1841。10。10。英軍反攻,攻克鎮海,裕謙投泮池自盡。

但因為裕謙殉國的鎮海之戰並沒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戰事(主力都在反攻定海時打光了),與他同殉的也只有鎮海縣丞一人,所以他的事蹟並不如關天培、陳化成等力戰殉國的勇將們流傳得廣。

2。殉國提督二/三人:

虎門炮臺戰死的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吳淞口炮臺戰死的江南提督陳化成,各位都已非常熟悉了,不再贅述。

此外還有由鎮筸鎮總兵升任的湖南提督馬佳祥福,作為客將也參與了虎門之戰,血染沙場。

(注:打“/”符號的表示,此人曾在殉國前臨時升官、亦或是在殉國後因戰功而追封官職)

3。殉國總兵六人:

首位殉國的是定海總兵張朝發,在第一次定海之戰時,比姚懷祥投水更早。但因為此時的清政府並不瞭解英軍真正的實力,加之此前的各種“捷報”,導致張朝發的殉國被認為是自身無能、喪師辱國,所以這位總兵並沒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其餘五位總兵,均是在英軍第二次北上時殉國,更確切的說,是在1841。8。26~10。10短短一個半月時間內,從廈門的江繼芸,到定海的葛雲飛和兩位客將王錫朋(壽春鎮)、鄭國鴻(處州鎮),再到鎮海城外的客將謝朝恩(狼山鎮)。

4。浙東之戰:

浙東之戰是清軍在第二次定海之戰後籌劃的又一次反攻計劃,由揚威將軍奕經統領。

此戰清軍損失更重、失地更多、一潰千里,但陣亡名單的分量卻輕了不少:官職最高者不過金華協副將朱貴,餘下的就只有一堆營官了,還有好些千里迢迢從四川趕來助戰的藏兵弟兄。

5。最慘痛的損失——京口八旗(至少清廷如是認為):

鎮江之戰,英軍破城後,京口八旗自副都統海齡以下千餘人幾乎全部自戕殉國。

副都統是滿八旗武官,品秩正二品,雖低於總督,但在皇帝看來甚至更為重要。

另外,副都統並非是都統的副職,而是將軍的副職、甚至更多時候也是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

此處可以參照我的另一回答:

清朝時八旗駐在全國哪些城市? - 車右花盾的回答 - 知乎

而說到鎮江之戰,這可以算是清廷毫無還手之力的一個清晰表現:

鴉片戰爭清朝殉國官員表,並拾遺補闕

鴉片戰爭年表鎮江之戰部分節選

前線打都打完了,後方才收到接敵的訊息。

6。一處疑雲:

乍浦之戰時,清軍乍浦副都統長喜殉國,但清廷的反應卻遠沒有京口副都統海齡殉國時那麼悲切,甚至可以說是十分冷淡,僅僅把這個正二品八旗武官列為了正五品乍浦海防同知韋逢甲的“同殉者”,不注意就會直接略過的那種,不可謂不反常。

而鎮江之戰中,殉國者還有“馬甲長松及其子驍騎校祥雲”,父子二人同在軍中,兒子官職已經不低,但老子卻還只是個大頭兵,也是讓人難以理解。

參考文獻:

《清史稿》卷十九·本紀十九·宣宗本紀三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二·列傳一百五十九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四·列傳二百八十一·忠義八

神州國光社《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