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廷遷都至許縣後,許縣就可以被稱為“許都”了。

由於袁紹不滿,曹操將大將軍一職讓給袁紹,自己領司空,行車騎將軍(詳情見下一節)。同時,曹操著手提拔自己的心腹入朝為官。

【曹操心腹親信出任朝官、地方官】

首先,

荀彧出任尚書令,侍中鍾繇為尚書僕射。

自六月漢廷入雒陽後,是太尉楊彪守尚書檯,到了九月入許都後,楊彪以身體抱恙免職,曹操以荀彧,這位自己最信賴的心腹坐鎮尚書檯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尚書僕射是尚書檯中“二當家”。因為當年王必去長安朝貢時,李傕對曹操不滿,是鍾繇從中幫忙說情,李傕這才寬待曹操的。所以,曹操有恩必報,不但提拔鍾繇,還給他封侯(東武亭侯)。

程昱為尚書、濟陰郡太守,督兗州。

程昱在建安初成為六部尚書之一,其身份又是兗州名士;約建安三年(198年)末,曹操因為自己長期駐紮豫州,而又任命程昱為東中郎將,領濟陰郡太守,返回兗州,都督兗州軍事,等於是曹操將兗州事務交託給程昱,作為自己的代理人。

棗祗為羽林監。

棗祗是曹操心腹,曹操把他從兗州調入朝廷,掌控羽林軍。羽林監分左、右兩職,為羽林中郎將之下。

由於記載太少,我們無法判斷出棗祗是擔任左監還是右監,也不知道羽林中郎將是誰擔任,只能解讀出:曹操讓心腹進入朝廷禁軍(南軍)系統。

丁衝出任司隸校尉。

丁衝是曹操老鄉兼故交,曹操的母親、妻子可能都是丁衝家族的女性,另外,漢末司空丁宮也有可能也是這個家族的人。

夏侯惇為濟陰郡太守、河南尹。

夏侯惇在建安初出任濟陰郡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封邑七百戶。當時,本地有旱災、蝗災,夏侯惇親自率領兵民,截斷太壽水作陂,種植稻穀。

約建安三年(198年)末,夏侯惇領河南尹。

陳志《夏侯惇傳》:

(夏侯惇)復領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

夏侯淵為陳留、潁川郡太守。

夏侯淵在建安初接替夏侯惇為陳留郡太守,後(建安五年之前)轉為潁川郡太守。許都在潁川郡境內,潁川郡太守的地位可想而知。

曹仁為廣陽郡太守。

當時廣陽郡在袁紹地盤上,如果“廣陽”這兩個字沒錯的話,曹仁這個官職確實顯得尷尬。

謝鍾英曰:

曹仁為太守在建安初,時廣陽為袁紹地,仁遙領而已。

曹洪為諫議大夫。

曹洪這個大夫職位是閒職。

所以綜合看來,兩夏侯在建安初坐鎮兗州(陳留、潁陰),約三年(198年)末,掌控河南、潁川;兩曹都是虛職、閒職,也能看出曹操親待夏侯氏甚於曹氏。

滿寵為許縣令、薛悌為泰山郡太守。

滿寵與薛悌本均是曹操的兗州從事,現滿寵改任首都縣令,可見信賴,薛悌則出任泰山郡太守。

李典為潁陰縣令。

青州刺史李整逝世,其李家軍從青州撤出,李典任潁陰縣令,拜中郎將,統帥李家軍。至建安五年(200年)之前,兗州增設離狐郡,以李典為

陳志《李典傳》:

(李)整卒,(李)典徙潁陰令,為中郎將,將整軍,遷離狐太守。

【曹操司空府官員】

建安初,曹操的官職是司空(朝官)、兗州牧(地方官)、行車騎將軍(軍職),說白了就是軍政兩權,且不論哪種職位,均可以開府招納英才。

當然史書上對這段時間的曹操大多以司空來稱呼,其公府也以“司空府”相稱。下面就羅列一些入曹操司空府的名士。

毛玠

王必

原為兗州從事,現毛玠出任東曹掾,負責為曹操司空府選拔官員,王必出任主簿,負責文書工作。

司馬朗

是司馬防之長子,曹操年輕時的雒陽北部尉就是司馬防參與任命的,可見曹操與司馬家有些淵源,年僅二十二歲(虛歲)的司馬朗也入司空府為掾。

國淵

師從鄭玄,與

邴原

俱為青州名士,因為躲避戰亂,而與管寧一同渡海到遼東避難,如今聽聞許都安定,國淵與邴原都返回故土,並接受曹操的徵辟,入了司空府為掾。

國淵被曹操任命負責屯田事務,邴原又出任東閣祭酒(大概是負責接待名士工作的負責人)。

《太平御覽·卷467》引《邴原別傳》:

魏太祖為司空,闢(邴)原署東閣祭酒。

徐奕

本是徐州人,因為躲避戰亂(曹操伐徐州)而至江東避難,本年,他拒絕孫策的徵辟,返回故土,接受了曹操的徵辟。

河東

衛覬

、山陽

涼茂

入司空府的時間不確定,只能說可推為此時。

實際上曹操擁有的是一個“威力加強版”的司空府,其中不但擁有司空府基礎的職能部門,還增設了負責軍事謀劃的部門:軍師。

——這便是曹操的幕府雛形由來(後來的丞相府更是壯大)。

軍師這種職務最早的雛形大概見於漢末中平二年(185年),車騎將軍張溫西征涼州時,以孫堅、陶謙為參軍事。這種“參軍事”的職能大概就是替將軍出謀劃策的臨時軍職,但是戰後又會罷免。

到了此時,天下戰亂不止,曹操所設的軍師就因為長期存在而逐漸形成建制,至建安三年(198年)正月,曹操始設軍師祭酒。

陳志《武帝紀》:

(建安)三年(198年)春正月,公還許,初置軍師祭酒。

荀彧為曹操推薦了兩名軍師:

荀攸

郭嘉

荀攸當初想去益州避難,但是由於道路不通,就在荊州住下來了。許都新設之後,曹操親自寫信給荀攸,並任命他為汝南郡太守(當然是以朝廷的名義)。荀攸果然應徵,抵達許都,曹操又任命其為尚書。

大約是在建安二年(197年)末,曹操親自到尚書檯拜見荀攸,相談之後,大喜過望,甚至對著荀彧、鍾繇誇讚荀攸,說到:“公達(荀攸字)真不是普通人啊!我和他商議大事,何愁天下不定!”此後,將荀攸吸收為自己的謀士,擔任軍師。

陳志《荀攸傳》:

太祖迎天子都許,遺(荀)攸書曰:“方今天下大亂,智士勞心之時也,而顧觀變蜀漢,不已久乎!”於是徵攸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太祖素聞攸名,與語大悅,謂荀彧,鍾繇曰:“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以為軍師。

郭嘉早年投奔袁紹,成為幕僚,但是他與袁紹接觸的時間長了,就看出袁紹成不了大事,於是告辭而去(可能是返回故鄉豫州潁川郡)。就在許都新設之際,曹操倚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向荀彧徵求後繼人選,荀彧便向曹操推薦了郭嘉。

郭嘉欣然應徵,他在見過曹操後,出門便高興的說道:“(曹操)真是(太適合做)我的主人啊!”

同樣的,曹操也對郭嘉給予很高的評價:“能使我成就大業的人,必然是郭嘉啊!”曹操任命郭嘉為軍祭酒(據此,郭嘉應為建安三年才入曹操的司空府)。

最後說一個奇怪的事,曹操還對袁紹的幕僚辛毗伸出了橄欖枝,但是辛毗置之不理。辛毗的哥哥辛評是袁紹的重要謀臣,由此可見辛毗也對袁紹忠心不二,他不想效仿荀彧投奔曹操,與兄長各事一主。

陳志《辛毗傳》:

太祖為司空,闢(辛)毗,毗不得應命。

在荀彧家族中,除了荀諶(荀彧四兄)效忠袁紹之外,荀衍(荀彧三兄)、荀悅(荀彧從兄)則是歸附曹操。荀悅則是在建安元年(196年)六月之後入了曹操的鎮東將軍府,荀衍記載不詳,大概也可以推為與荀悅同時應徵的吧。

漢廷都許之後,荀悅擔任黃門侍郎,與孔融一同為皇帝劉協講書授課。

範書《荀悅傳》:

(荀悅)初闢鎮東將軍曹操府,遷黃門侍郎。獻帝頗好文學,悅與彧及少府孔融侍講禁中,旦夕談論。

【名士出任朝官】

當然,曹操不可能只“任人唯親”,也必須提拔名士,裝點許都漢廷的門面。當然這部分人中不一定都是曹操、荀彧時所選拔的名士,也有些人可能早就在任,而曹操不罷免他們,就足以表明是認可這些名士的政治影響力了。

趙溫為司徒。

趙溫出身益州世家,與其兄趙謙在董卓、李傕時期都能身居朝廷要職(三公、尚書令、司隸校尉等)。至建安初,曹操只罷免了太尉楊彪,也不願動他,其中緣由,要麼是趙溫親近曹操,要麼是曹操也需要趙溫這塊招牌。

自此,漢廷三公只有兩公在職:司徒趙溫、司空曹操。太尉一職長期空置。

桓典為光祿勳。

桓典是龍亢桓氏族人,世傳《尚書》,為人正派。桓典年輕時是由沛相王吉所舉薦為孝廉,而曹操也可能是王吉所舉,所以桓典和曹操很可能同是王吉門生。

張儉為衛尉。

張儉是第二次黨錮的黨魁,兗州山陽郡人。如今他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多年前他都曾拒絕了何進等人的徵辟,如今他卻給了曹操面子(可能是曹操的兗州牧光環作用),到許都上任。不過,他抵達許都後,就閉門不出,至建安三年(198年)病故。

此後朝廷(曹操)徵辟避難在交趾郡的袁忠,袁忠卻在途中病逝(《曹瞞傳》載“因為袁忠得罪過曹操,所以在建安年間他被曹操報復殺害”之事應該是捏造。范曄在《後漢書》中慣於貶損曹操,多從《曹瞞傳》中取材,卻沒有將此事錄入《袁忠傳》,可見虛妄。),次年(199年),又拜徐璆為衛尉。

鄭玄為大司農。

鄭玄在此時算是天下名士中的楷模了,按袁紀,在建安三年(198年),朝廷(曹操)以公車徵辟鄭玄位大司農,他也給了曹操這個面子,到許都受命。雖然不久後,鄭玄又以身體欠佳為由辭職回鄉,但“鄭司農”這個稱呼已經傳遍了天下。

徐璆為廷尉(未至)。

徐璆自靈帝時被宦官和外戚(董太后)排擠,被罷官;董卓秉政後,提拔他為汝南郡太守,後投奔陶謙,參與了第二次反董同盟,在陶謙與李傕和解後,他被陶謙表為東海國相。

建安初,徐璆接到許都徵召,可是在中途被袁術扣留,袁術正準備稱帝,要請徐璆出任三公,徐璆誓死不從。由於徐璆並未及時到任,故實際廷尉無考。

範書《徐璆傳》:

獻帝遷許,以廷尉徵(徐璆),當詣京師,道為袁術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嘆曰:“龔勝、鮑宣,獨何人哉?守之必死!”術不敢逼。

後來,徐璆在袁術敗亡之後,才得以脫身,輾轉至許都,歷位衛尉、太常。

劉艾為宗正。

劉艾在東歸時就已擔任宗正,隨獻帝入許後,曾拜彭城相,大概因為呂布佔據徐州的緣故,劉艾並未到任,而是繼續在漢廷擔任宗正,有史可查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仍在任。

劉艾編寫了《靈帝紀》、《獻帝紀》,這可能是《東觀漢紀》的續補工作的一部分。

劉寬之子劉松,也出任過宗正,時間未知,也有可能是在建安年間(更多可能是在長安朝廷時事)。

孔融為將作大匠、少府。

孔融原為北海相、青州刺史,在建安元年(196年)初,被袁譚擊敗趕出青州,本年末,孔融入朝為將作大匠,大概是負責許都的皇宮修建工作。

次年(197年),孔融拜少府。

趙岐為太常。

趙岐是關中名士,歷經桓靈時期兩次黨錮,本年也是八九十歲高齡的老人了。趙岐隨獻帝入許有功,曹操領司空之前,還表示願意讓出司空給趙岐,可是趙岐又怎麼會答應呢。

約在建安二年(197年),光祿勳桓典、少府孔融聯名上書朝廷(曹操),拜趙岐為太常。

範書《趙岐傳》:

曹操時為司空,舉以自代。光祿勳桓典、少府孔融上書薦之,於是就拜(趙)岐為太常。

陳紀為大鴻臚。

早些年,陳紀、陳群父子二人是投奔徐州牧陶謙的,大約在劉協東歸時,陳紀入朝為尚書令。都許後,陳紀拜大鴻臚,陳群也被徵拜柘縣令(屬陳國),但陳紀父子二人倒是奇怪,脫離曹操,投奔徐州呂布去了。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呂布滅亡後,陳紀父子又歸附曹操,陳紀仍然擔任大鴻臚,次年(199年)六月逝世(按《陳紀碑》文)。

路粹、嚴象為尚書郎。

路粹是陳留郡人,早年拜入同郡名士蔡邕門下,初平初,因為蔡邕隨朝廷西遷長安,他也追隨恩師而遷至三輔居住(大概也是住在長安)。建安初,他與京兆名士嚴象一同徵為尚書郎。

陳志《王粲傳》裴注引《典略》原文是“初平中”,當為“初平初”。

路粹後來被曹操看中,收為幕僚,署軍謀祭酒(即軍師祭酒),嚴象則在袁術敗亡之後,領揚州刺史。

【名士出任地方官】

陳珪為沛相、陳瑀領吳郡太守。

陳珪出身徐州下邳世族,其從兄陳瑀為吳郡太守、陳瑀之弟陳琮為汝陰郡太守(東漢無汝陰郡,濟陰郡為程昱所領,疑為汝南郡之誤。)。

袁術本與下邳陳氏都是公族子弟,陳瑀曾被袁術任命為揚州刺史,後背叛袁術,建安初,陳瑀領吳郡太守(範書本傳引謝承書雲其不至),對抗江東孫策。

駱俊為陳國相。

駱俊是揚州會稽郡名士,以尚書郎拜陳國相,當時天下饑荒,駱俊安撫百姓,出資賑災,周邊的百姓都歸附於陳國,本年(196年)陳國的土地獲得非豐收,大批饑民因此存活下來。

楊沛為長社縣令。

新鄭縣令楊沛因為給曹操送過幹桑椹,曹操投桃報李,提拔其為(潁川郡)長社縣令。

當時有曹洪的門客在本縣不服從徵調,故而被楊沛誅殺,曹操都支援楊沛的做法;無獨有偶,又有曹洪的門客在許縣違法被捕,曹洪寫信向許縣令滿寵求情,滿寵將人誅殺,曹操不怒反喜,對滿寵稱讚有加。

陳志《賈逵傳》裴注引《魏略》:

及太祖輔政,遷(楊)沛為長社令。時曹洪賓客在縣界,徵調不肯如法,沛先撾折其腳,遂殺之。由此太祖以為能。

陳志《滿寵傳》:

時曹洪宗室親貴,有賓客在界,數犯法,(滿)寵收治之。洪書報寵,寵不聽。洪白太祖,太祖召許主者。寵知將欲原,乃速殺之。太祖喜曰:“當事不當爾邪?”

言歸正傳。名士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範書《禰衡傳》雲:

是時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

正說明了建安初,許都漢廷吸引了全國各地像禰衡這樣計程車大夫雲集於此。

此時,曹操的幕僚團隊也得以壯大,除去創業初期的譙沛子弟和兗州故吏,來自四方的名士都陸續歸附曹操,在這之前,是曹操無法想象的影響力。當然,這是因為曹操手裡有漢廷這塊金字招牌的緣故。

甚至之前與曹操敵對的人,也在猶豫,甚至摒棄前嫌,來到許都。

前文提到的徐奕可算一例,徐奕本是徐州名士,為了躲避戰亂而避難江東,以曹操二伐徐州而給本地人留下仇怨,有很多徐州人(如張昭、呂蒙等)選擇為孫策效力,徐奕卻不從眾,拒絕孫策,寧可投奔許都朝廷,甚至投入曹操府中。

同樣的例子還有前兗州刺史

金尚

,他因為無法入主兗州而寄寓袁術。袁術在建安二年(197年)僭號稱帝,欲拜金尚為太尉,金尚不從。金尚兩相權衡,決定還是投奔許都,可惜被袁術發覺後殺害。

本年秋,金尚與太傅馬日磾的遺體被送至許都,在孔融的建議下,朝廷給金尚辦了葬禮,皇帝劉協又下詔命百官為其弔祭,而馬日磾因為失節而沒有給予禮遇。

陳志《呂布傳》引《典略》:

(袁)術僭號,欲以(金)尚為太尉,不敢顯言,私使人諷之,尚無屈意,術亦不敢強也。建安初,尚逃還,為術所害。其後(袁紀為二年秋),尚喪與太傅馬日磾喪俱至京師,天子嘉尚忠烈,為之諮嗟,詔百官弔祭,拜子瑋郎中,而日磾不與焉。

還有一個重要人物也來投奔曹操,他就是

劉備

劉備本是陶謙臨終託付的徐州牧,卻被呂布奪了徐州,最終又被呂布所不容,恰逢許都新設,劉備帶著敗軍投奔曹操而來。

話說當年,曹操和劉備在郯縣城外也曾互相殺得紅眼,如今,曹操也不計前嫌,以朝廷的名義表奏劉備為豫州牧,屯於沛縣,並給他軍糧、兵馬讓他對抗呂布。

陳志《先主傳》:

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呂)布。

劉備本是梟雄,程昱和郭嘉都有勸曹操趁機除掉劉備,以免留為後患,而曹操不同意,他認為在許都新建的時期,善待曾經的敵人,可以獲得更多的名聲,獲得擁戴。

對於曹操來說,劉備是一面旗幟,一塊招牌。可用於對其他與自己敵對的勢力的宣傳:我,曹操為了平定天下,可以不計前嫌!

陳志《武帝紀》:

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劉)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

趙融

,這位涼州人,早在中平五年(188年),與曹操一同擔任西園軍校尉,在亂世中,他歸附曹操,擔任蕩寇將軍(表面上與曹操同為將軍,本質上還是算歸附曹操的),而另外一位前西園軍校尉

淳于瓊

則是效忠於袁紹。

有擁護就會有敵對。在曹操入主朝政之初,太尉楊彪就對曹操表現出不滿,曹操則罷免楊彪了事,次年,還欲置楊彪於死地(詳見下一節)。甚至於,有個名叫趙彥的議郎,因為經常指點劉協為政之道,結果引來殺身之禍。

範書《皇后紀下》:

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議郎趙彥嘗為帝(劉協)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其餘內外,多見誅戮。

劉協的丈人,輔國將軍伏完見曹操勢力日益強大,甚至染指宮內(如棗祗任羽林監事,親信佔據尚書檯等),他為了避嫌,乾脆放棄了軍職,選擇了閒職養老。

範書《皇后紀下》:

建安元年(196年),拜(伏)完輔國將軍,儀比三司。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綬,拜中散大夫,尋遷屯騎校尉。

漢廷逐漸成了曹操個人意願的舞臺,也正是基於此,正在許都求官的禰衡對曹操表現出非常不滿,甚至接著孔融推薦的機會去接近曹操,當眾羞辱曹操,弄得孔融、曹操都十分尷尬。

曹操在這時為了顧全大局,只能選擇了忍耐,最後把禰衡送給劉表了。

說完了官員任命這個話題,我們接著來說曹操的執政舉措。

我在前文也反覆提過東漢帝國自興平元年(194年)以來,持續三年各地爆發旱災、蝗災,擺在曹操面前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饑荒。

例如曹操在得到兗州牧等封賞後,他向漢廷進貢謝恩的禮物是油柿、棗、山陽郡的梨子各兩箱。這可真不是曹操小氣,而是當時物資匱乏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了。要知道袁紹計程車兵靠吃桑葚為生,袁術則是靠吃蒲蠃(蚌、蛤類)度日,至於處於社會底層的百姓,就只能人吃人了。

《太平御覽·卷969》:

魏武帝為兗州牧上書曰:山陽郡有美梨,謹上甘梨二箱。

《卷971》:

魏武帝為兗州牧上書曰:謹上椑、棗二箱。

陳志《武帝紀》裴注引《魏書》:

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

建安元年(196年)是第三個災年,四海餓殍遍地,曹操知道,自己靠掠奪百姓的糧食來維持自己的統治絕對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下屬棗祗、韓浩向曹操提出:屯田。

屯田制的實施應該是在本年末開始決定實施,真正運作應該是從二年(197年)開始的。具體內容就是以政府將農民編制在一起耕作,由政府牽頭,提供農具、土地、資源啟動,等收穫之後,政府再從中抽取部分糧食作為分成。

更有組織士兵及其家眷參與開荒、耕作,如此戰時為兵,閒時為農,這稱為兵屯。

曹操又在各郡增設典農校尉一職,專門負責本郡農耕事務,這個官職甚至貫穿了曹魏帝國整個興亡。

另外一點,可能是由於潁川郡為許都所在,本郡設為典農中郎將(中郎將級別比校尉高,但職能肯定一樣)。

其實,漢末最早的典農校尉記載是徐州牧陶謙任命陳登擔任的,同時劉表、公孫瓚等人也有屯田的記載,可見在亂世中,長久解決糧食危機才是各地軍閥都曾考慮的急要政務。

按照《國淵傳》記載,朝廷(曹操)這邊經過至少五年的運作,才逐漸解決了糧食危機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