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的後裔是什麼民族?煙臺旅客2013-09-04

契丹族已經消失,現在的達斡爾族和契丹族淵源很深,把契丹人視為祖先,詳情請看下文:

歷史上真實的契丹人到底是何等模樣?曾在中華文明史上煊赫一時的大遼國經歷了怎樣的盛衰歷程?這個創造燦爛文明的遊牧民族,在王朝鼎革動盪的旋渦中,最終又流向何處?

2003年11月24日,幾張貌似普通的電腦合成圖吸引了全國公眾關注的目光。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根據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出土的契丹女貴族的顱骨,利用電腦三維技術,成功復原了她的顱像,並展示了逼真的復原像效果圖,一度沉寂的契丹歷史民族研究再獲重大突破。透過閃動的螢幕,一位面容鮮活、服飾精美的契丹女子從遙遠的歷史深處向我們款款走來……契丹族建立大遼帝國統治北方二百一十年

契丹原是先秦時期古老民族東胡的一支,居住在遼河上游的潢水流域。“契丹”一詞源自本民族自稱,含義一直眾說紛紜,有“鑌鐵”、“刀劍”、“寒冷”等數種說法。

隋以前契丹各部一直以遊牧為生,隋唐之際,契丹人組建了比較穩定的大賀氏八部聯盟,有兵員4。3萬人,總人口達到20餘萬。唐朝開元年間,契丹遣使入朝,玄宗封契丹首領李失活為松漠郡王。此後契丹勢力迅速崛起,在同室韋、烏古等少數民族的戰爭中不斷獲勝。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稱帝,國號即是契丹。契丹國在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從此統治我國白溝河(在今河北北部)以北的廣袤土地長達210年。

遼朝廣闊領土上既有契丹等遊牧和漁獵民族,也有漢人和渤海人。遼朝統治者實行“一國兩制”,設立北南面官,南面官仿照唐代制度,管理漢人州縣。北面官則按照遊牧民族的習俗治理契丹和奚族人口。契丹建國後還創制了“大”、“小”兩種契丹文字,不斷吸收漢文化的先進因素。遼朝歷代帝王皆通漢文,契丹貴族中也湧現出一大批文學家、詩人和畫家。

公元1125年,遼朝滅亡。此前一年,遼朝宗室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北走。公元1134年,輾轉遷移到中亞的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重建遼政權,史稱西遼,逐漸淡出中華各族,融合為中亞各族的一部分。遼滅後,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麗等少數民族,其餘則進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點漸漸褪盡。蒙古滅金時,他們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統治者視作漢人。契丹作為一個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復存在。DNA測序證明達斡爾人、雲南“本人”是契丹後裔

契丹族的消失讓許多學者困惑,難道他們沒有直系後裔繁衍至今嗎?一直將契丹人視為祖先的達斡爾人和雲南“本人”果真是他們的嫡系子孫嗎?帶者種種疑惑,記者專程採訪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劉鳳翥先生,在劉老師的娓娓敘述中,歷史迷霧逐漸散開……

達斡爾族是我國北方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達斡爾,本意為“耕耘者”,最早見於元末明初的文獻中。乾隆年間,清廷修《欽定三史國語解》時就提出,在《遼史》中出現的“大賀氏”就是達斡爾人的祖先。在現代達斡爾語中,雖然許多詞彙出自蒙語和滿語,但有些詞彙卻為其所獨有。達斡爾人稱鐵為“曷數”,這與《遼史》中契丹人對鐵的稱謂驚人的一致。

而生活在滇西的阿、莽、蔣三姓十餘萬“本人”,雖散居保山、大理等地,分屬漢、彝、布朗、佤等民族,卻都自稱是契丹後裔。保山市有諸多遺蹟儲存著契丹族的歷史記憶,下屬的施甸縣木瓜榔村蔣氏祠堂的門楹上刻著這樣一副對聯:“耶律庭前千樹綠,莽蔣祠內一堂春”。“耶律”恰恰是遼代契丹族第一大姓。在昌寧縣本人墓地裡發現的一塊石刻記載墓主:“原籍乃遼東人氏,後遭逢變遷,保機後裔四散奔走,……移民滇西順寧而覓其食。”

上世紀90年代初,著名蒙古族研究專家陳乃雄先生曾親臨保山,詳細考察了當地家譜、地方誌和傳說,並將326個“本人”的語詞與多民族詞語進行比較,發現其中100多個屬於阿爾泰語系,驗證了“本人”語言與達斡爾族語言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聯絡。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新興的分子考古學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幫助。分子考古透過提取古代各種生物的DNA,並將其測序結果進行比較研究,可找出其內在的遺傳聯絡,結論具有較高的科學性。社科院民族學研究所劉鳳翥、陳智超研究員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楊煥明、劉春芸教授等專家合作進行“分子考古學”課題研究時,將契丹人後裔的研究列為重要內容。課題組先從達斡爾、鄂溫克、蒙古和漢族等人群中收集血樣,然後南下雲南保山,從“本人”中提取100份血樣,又取道四川樂山,從正在那裡展出的內蒙古耶律羽家族墓中出土的契丹女屍上提取了小塊標本。課題組完成對契丹遺骨、達斡爾人、蒙古人、鄂倫春人、漢人和雲南“本人”的DNA測序後,進行了嚴格的比較檢測,最終得出結論,在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人群體中,達斡爾人與契丹人擁有最近的遺傳關係,而云南保山施甸的“本人”與達斡爾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均為契丹人的後裔。追隨女真蒙古四處征戰契丹後裔流散至全國各地

金滅遼後,許多契丹人被女真人派到北部邊疆,修築抵禦蒙古進攻的防禦工事“金界濠”,隨後就駐防在那裡。金滅後,部分駐防的契丹人在戰亂中向北遷移,保持了相對大而完整的族群,這一部分契丹人就是如今達斡爾人的祖先。而云南“本人”源自元代被蒙古人派遣到雲南征戰的契丹族人的後裔。遼亡後,一部分契丹人在遼皇室耶律禿花的統領下歸附了成吉思汗。公元1254年,其孫耶律忙古代隨忽必烈滅大理,並受命率部留守雲南。《明史·雲南土司二》中記載的施甸長官司阿蘇魯,鳳溪長官司阿鳳即是忙古代的第三代孫,阿蘇魯也被當代“本人”視作祖先。經過740多年的歷史滄桑,如今契丹後裔在滇西不下15萬人。在繁衍過程中他們和當地民族不斷通婚,所以同達斡爾人相比,“本人”同契丹人的親緣關係要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