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行為處理起來有多難?且聽小編給您列舉一二:

A家長,行為功能分析錯誤,干預方法不對路,問題行為反而愈演愈烈;

B家長,感覺孩子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好,哪哪都是問題行為;

C家長,孩子的問題行為按下了葫蘆、起了瓢,焦頭爛額;

D家長,孩子進入幼兒園,由於問題行為沒有提前處理好,面臨退學。

是否不忍直視,想要捂臉

問題行為這個「老大難」不僅阻礙了孩子的身心發育(挑菜、挑飯、挑飲料),怪異的舉動還會引人側目(拍人、抱人、大喊大叫),成為融合的一塊絆腳石,更有甚者,行為對他人和自己造成傷害(傷人、自傷)。

問題行為一日不除,家長何處是心安?

So , 由BCBA鄭甜甜分享「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微課可謂解救您的及時雨!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分析行為功能——希望孩子怎麼做——怎樣做好預防與控制——發生瞭如何正確應對

都是套路啊啊啊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干預問題行為的優先順序

將問題行為進行排序

家長可以將孩子令人頭疼的問題行為一一列舉,

按照如下順序進行排序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尤其第四類,家長要考慮稍微長遠一些。比如孩子目前是三四歲,他在公交車上去碰一下別人,在公園裡去抱一下其他小朋友,在當下看都算是一些可愛的,甚至可以算是主動社交的行為。但如果持續一兩年,等到孩子五六歲,那麼他去碰別人去抱別人,這樣的行為相對來說就被不太容易被社會環境所接受。那麼在這1到2年裡,如果我們不去幹預,孩子的行為就被持續地強化了這麼久,我們再去幹預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排序問題行為後怎樣處理?

排好了順序,可以先挑選排名一、二的行為開始分析和干預。對於排名相對靠後的,甚至是剛剛沒有被挑出來的行為,並不是說這些行為不需要干預,只是說在當下它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暫時不選。

每次干預問題行為的時候,儘量有重點地去幹預1—2個行為,效果更好。其他行為我們就按照順序以後一個一個來。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干預問題行為的套路這樣分析

01 分析行為的功能

在分析干預問題行為的套路的時候,首先根據行為分析abc去分析問題行為發生之前的情況也就是A;問題行為發生之後,孩子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也就是C。透過一段時間的分析和記錄,會得到這個問題行為的功能,一般是如下四種功能: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舉例:拍桌子的行為

孩子看到媽媽在玩iPad,他用力拍了桌子,媽媽給了孩子iPad,他獲得了iPad。

拍桌子行為的功能就是獲得某個東西。

當沒人理的時候,孩子用力拍桌子,奶奶就走過來訓斥他:“你在幹什麼”“你別拍了”“再拍就讓你出去”等等。

拍桌子行為獲得了關注。

孩子吃飯的時候,不想吃了,他拍了桌子,爸爸雖然說“你趕緊吃,不吃一會就不能看電視”,但孩子還是繼續拍,爸爸把飯碗拿走了。

拍桌子行為逃避了吃飯。

孩子看到桌子、櫃子這種硬的表面都會去拍,沒有人理會,他也會去拍。

拍桌子是一個自我刺激的行為。

02 希望孩子怎麼做

確定了行為的功能,接下來要思考——

不希望孩子拍桌子,希望孩子怎麼做?

》》拍桌子獲得iPad

希望(最終目標):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正確地要求玩iPad。(最終目標)

短期目標:孩子想玩iPad時候,不管時間和地點,能夠用恰當的方式要求iPad。

》》拍桌子獲得關注

希望(最終目標):有一定的獨立技能,比如說獨立玩會玩具,獨立做一些手工,獨立看會書,獨立看會影片,不僅僅是獨立,也儘可能地去豐富一些。

短期目標:透過正確的方式去要求關注。比如說他喊奶奶,喊爸爸,或者更復雜一些,他可以說奶奶來陪我玩,爸爸跟我一起玩什麼遊戲等等,這樣的要求去獲得關注。

》》拍桌子逃避吃飯

希望(最終目標):能夠吃完自己的食物分量。

短期目標:教孩子表達“我不想吃了”,“我想等會吃”等這樣正確的提要求。

》》拍桌子自我刺激

希望(最終目標):減少對這類刺激的需求,同時減少拍桌子這樣的自我刺激的行為的發生,豐富平時的活動。

短期目標:找一些替代行為,比如說拍鼓,或者說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給孩子機會去拍一些硬的表面。

03 怎樣做好預防控制

制定了合適的短期、最終目標後,我們就要找機會去教。讓孩子用正確的行為替代問題行為,去應對比較自然的情景。

家長需要思考——

制定的短期目標,孩子是否能做到?

孩子是否有提要求的能力?或者說是否會要求iPad?

如果目前還不會,家長就要提前做好預防,在孩子透過拍桌子去獲得iPad之前提前給他iPad。

孩子是否會用要求去表達自己需要關注?

如果目前他還做不到,家長要儘可能多地給予孩子關注,時不時進行互動,讓他的關注得到飽足,避免他用問題行為比如拍桌子來獲取關注。

當任務難的時候,孩子能不能正確地要求“我不想做了”“我不想吃了”?

如果不能,家長要提前將任務變得簡單一些、有趣一些,提高孩子的動機,或者提前口頭或者行事曆告知孩子需要完成哪些活動,避免孩子逃避。

孩子喜歡拍桌子這樣的感覺,那麼他是否會拍鼓這樣恰當的替代行為?

如果做不到,可以提前找一些合適的時機,讓孩子去拍桌子拍櫃子,或者讓孩子每天有足夠的運動量,去提前獲得滿足,提前從運動中獲得足夠的刺激,從而減少他對自我刺激的需求。

創造機會教孩子學習短期目標

教學的時候需

注意

定的目標要合理。比如孩子的語言能力弱,在教他提要求的時候,教孩子說iPad就行。如果孩子的語言能力強一些,可以教他說“我要iPad”“能不能給我iPad”“我可以玩一會iPad嗎?”

設定了合理的目標,提高了整體的能力,那麼在預防控制的時候就可以稍微過分一些,嘗試給孩子製造容易發生問題行為的場景。比如拿了iPad故意延遲一會兒不給孩子,故意給他多盛一些飯。在他的拍桌子的問題行為發生之前,輔助孩子使用已經學會的類似“我要iPad”“我不想吃了”的要求去表達。

04 問題行為出現了,如何應對

如果孩子透過問題行為想要iPad,我們就堅持不給,不管他怎麼拍怎麼哭鬧,都要堅持住。孩子想要別人來關注,那麼只要保證是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裡,我們就堅持忽視。

【忽視】:不是指孩子拍桌子的時候,你故意把頭扭向一邊。而是你原本在幹什麼就繼續做你原來的事情,不看他也不要故意的把頭扭向一邊。

當孩子不想吃最後一口飯了,我們堅持讓他吃完才能離開餐桌,自己沒事兒拍桌子玩,那麼我們就及時地阻止。

━━━━━━━━━━━━●套路總結●━━━━━━━━━━━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確定要干預哪個行為?這個行為是什麼功能?孩子既然不能使用恰當的方式應對這個場景,那麼他要麼是不會,需要格外的教學,要麼是在表現過程中出現了障礙,需要我們輔助教他表現出這樣正確的行為。

要先做好預防和控制,提前避免問題行為的發生。

我們希望孩子怎麼做?給孩子制定恰當的合理的替代合理的替代行為。如果這個目標是孩子會的,就控制好時機輔助孩子表現出來;如果是孩子不會的,就去教孩子學會替代行為。學會之後,要逐漸減弱在前事做好的預防控制,最終讓孩子在比較自然的情景下,使用正確恰當的方式來應對。

如果沒有控制好孩子的問題,行為發生了呢?堅持住,他想幹什麼想要什麼,我們不給不讓做。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干預問題行為的套路這樣操作

例1

孩子在穿衣服扣拉鍊的時候,因為扣不上就大聲尖叫,由此來逃避扣拉鍊的任務,或者透過尖叫獲得家長的幫助。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 例1干預導圖

提前控制和預防

降低難度。準備短一點的外套或者準備大一點拉鎖的衣服,讓孩子容易抓住底部的拉扣。

提高有趣度。買一些帶有孩子喜歡的小玩偶鑰匙鏈,比如小豬佩奇、汪汪隊等,套在拉鍊上,一方面扣拉鍊就會變得容易,一方面孩子也會覺得有趣。

提高動機。在穿外套或者扣拉鍊之前,告訴孩子趕緊穿完衣服,就可以下樓玩滑板,或者一起去買養樂多等喜歡的活動。

在教學中增加一些提高手部精細的專案,讓扣拉鍊對孩子來說沒那麼難。

希望孩子怎麼做?

希望(最終目標)

:孩子獨立扣上拉鍊。

短期目標

:孩子能夠正確要求幫忙,或者正確要求扣拉鍊。

如果孩子不具備這樣提要求的能力,家長要在教學環境下去教孩子。出門這個環境不太適合教學。在出門環境下,家長就提前幫孩子扣上拉鍊,避免尖叫行為的發生。

如果孩子能夠提要求,出門之前,家長提前輔助孩子要求幫忙,然後再幫助。隨著干預的進行,家長給予的語言輔助要逐漸撤退,直到孩子獨立。

口頭輔助的撤退——

剛開始家長給的輔助說“幫忙”,孩子仿說“幫忙”,家長給予幫助;

一週之後,輔助變成家長說“幫”,孩子說“幫忙”,家長給予幫助;

兩週之後,家長給的輔助是輕輕地說b,孩子說“幫忙”,家長給予幫助;

三週之後,家長就不給予任何的輔助了,孩子獨立要求幫忙,家長再過來幫。

如果說扣拉鍊這個任務,孩子能夠做到,只是在出門的情景,孩子沒辦法表現出來。那麼在扣拉鍊之前,家長可以給予肢體輔助,同樣肢體輔助也是需要撤退的。

肢體輔助的撤退——

第一週,家長手把手輔助孩子拿起拉鍊扣上;

第二週,家長手把手輔助孩子拿起拉鍊湊到一起,孩子自己扣;

第三週,家長手把手地輔助孩子拿起拉鍊,孩子自己湊到一起,把他們扣上;

第四周,家長輕輕碰碰孩子的手,他拿起拉臉把拉璉扣起來;

第五週,孩子獨立扣拉鍊,家長不給予任何幫忙。

以上所說第一週和第二週的時間段,只是建議。如果孩子學得快,可以撤得更快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撤退的過程,避免孩子依賴家長的幫忙。同樣,撤退也不適合太快,如果太快,孩子有可能學不會技能。撤退的速度儘量符合孩子的能力。

孩子還是尖叫了

問題行為發生了,我們就應該硬下心腸,堅持要求孩子獨立扣好拉鍊,或者說給他一點點輔助,讓他在輕微的輔助下去扣好拉鍊。

避免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怎麼這麼慢”,“你不自己做,我就不帶你出去”等負面的詞語。

注意

1、輔助有計劃地撤出。

2、在輔助撤出過程中,孩子的獨立性不斷提高,這個時候要記得給一些額外的強化。

3、作為教學目標的內容,提高精細或者提要求,設定一定得是合理的。

4、孩子扣拉鍊能力的水平有所提高的時候,我們在提前預防控制所做的降低的難度都可以嘗試著逐漸迴歸到正常的水平。

例2

在吃飯或者說喝水的時候,孩子不想吃了,不想喝了,就直接推掉,或者扔掉他的杯子和碗,透過這樣的行為逃避吃喝的任務。

提前控提前控制和預防制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 例2干預導圖

和預防

提前控制和預防

降低難度。每次給他少量的食物或水,比如說孩子應該吃一湯勺飯量的炒飯,我們把這些飯都盛到另外一個碗裡。孩子面前的碗每次只給2到3小勺的量,讓孩子覺得飯很少很容易吃完,讓孩子少量但多次地吃飯。也可以買一些方便使用的餐具,比如說把手粗一些的碗,吸管粗一些的杯子。

提高有趣度。多準備幾套餐具,有不同的孩子喜歡的圖案或者卡通人物,隔週更換一次。還可以買一些不同的貼紙,隔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去給他的餐具貼一些貼畫,增加新鮮感和趣味性。還可以準備豐富點的、孩子喜歡的飯菜。

提高動機。給孩子安排一些簡單的運動增加消耗,吃飯喝水就會更香甜一些。也可以增加進食的間隔。還可以在吃飯或者喝水後面安排更有吸引力的活動。

希望孩子怎麼做?

希望(最終目標)

:孩子能夠吃掉自己該吃的食物、有足夠量的飲水保證健康和成長。

短期目標:

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不吃了、不喝了、吃飽了等等。

如果提這樣的要求孩子不會,那麼在吃飯和喝水的時候,儘量給他能夠接受的量。如果不小心超出了範圍,我們觀察到孩子不太想吃,不太想喝了,就提前移除,避免扔餐具行為的發生。然後在額外的教學環境裡,教孩子去提要求,“不吃了”“不喝了”“吃飽了”“不要了”等等。

如果提要求是孩子會的,但是在這個情景下他不會使用,我們就要教他表現出來。觀察到孩子不想再吃喝的時候,輔助孩子說“不吃了”“不喝了”。孩子表達之後,拿走他面前的餐具。

輔助也要逐漸撤退——

從“不吃了”,減弱到“不”,再減弱到輕輕地“不”,最後到沒有輔助,孩子獨立去要求拒絕。

如果提供的水、食物的量和頻率是孩子該吃該喝的,但他目前接受不了,可以透過增加消耗,增加進食間隔,讓孩子逐漸提高進食量。

如果提供的水和食物是孩子能夠接受的,那麼在孩子扔掉餐具之前,要輔助孩子吃完。不過在吃喝的任務裡,咀嚼和吞嚥是無法保證能輔助成功的,所以最好的輔助方式還是從前事進行控制,增加消耗和進食間隔,提前不給他零食和飲料,逐漸提高進食量。

如果提供的食物和水的量是孩子能接受的,但是這會兒他真的不想吃,孩子正確拒絕了。那麼,對於這個拒絕,我們偶爾同意、偶爾拒絕。我們還是希望孩子大部分情況下都能夠好吃好喝,也不太好經常同意。

孩子扔掉了餐具

如果食物和水灑了,灑了多少,我們盛上多少堅持讓孩子繼續吃完。

也可以留著等到孩子下一頓飯,或者間隔時間裡想吃零食的時候,要求他先把之前的飯菜吃完。

堅持讓孩子吃飯或者喝水的過程中,家長同樣需要正確的引導,給一點點輔助。

避免說教訓的話,比如”你不吃我就再也不給你買冰淇淋”,”你怎麼這麼不聽話都不吃飯”,“你不吃飯就長不高”等負面的語言。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特別固執,就是不願意吃。家長如果知道自己扛不過孩子的牴觸,就不要有這樣的對抗。避免家長在孩子面前的堅持失敗,這也是避免讓孩子透過牴觸獲得勝利,獲得強化。

注意

1、所有的輔助有計劃地撤出。

2、在孩子順利完成自己應該吃喝的分量之後,額外給一些強化。

3、設定的提要求的目標一定是合理的,避免教太長太複雜的提要求的表達。

4、當孩子的進食能力提高時,那麼之前的降低難度提高的有趣度,提高的動機,都要嘗試迴歸正常的水平。

例3

乘坐公交車的時候,孩子會故意去拍身邊不認識的人,透過這樣的行為獲得他人的關注。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 例3干預導圖

提前控制和預防

提前給孩子一些關注。坐車的時候跟孩子聊一聊窗外都有些什麼,剛剛什麼車駛過了,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商店,外面有人都在幹什麼,今天天氣怎麼樣等等。

提前避免。在座位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坐在距離陌生人稍微遠一些的位置,避免孩子有機會或者很方便地拍到陌生人。家長還可以拉住孩子的手,避免他故意摸不該摸的東西。家長也可以站在孩子與陌生人之間做一個阻擋。

提高孩子的整體能力,教他一些獨立遊戲的技能,或者說是獨處能力。比如說他可以拿一個小玩具去玩一會兒,做一些簡單的假想的遊戲,還可以教他自己獨立安坐一會兒。

希望孩子怎麼做?

希望(最終目標)

:孩子能夠獨處。

短期目標

:透過正確的要求去獲得關注。

如果透過提要求來獲得他人關注的技能,是孩子目前不會的。那麼在獨處的時候,就去提前給孩子關注。

同時,在教學環境去教孩子,透過正確的提要求獲得關注。比如透過喊媽媽獲得媽媽的關注,透過學習揮手說你好,正確的獲得他人的關注。

如果提要求能力足夠,還可以教孩子理解一下,什麼情況適合跟別人打招呼,什麼情況不適合,什麼樣的人可以跟他打招呼,什麼樣的人可能不打招呼更禮貌,或者說打完招呼,還可以簡單聊一些其他內容。

如果孩子透過提要求來獲得關注,或者說透過跟別人打招呼來獲得關注,這些技能是會的。但是在這個情景下不會使用。那麼,在觀察到孩子無聊的時候,媽媽可以提前輔助孩子喊“媽媽”,或者“媽媽來陪我玩”,或者輔助他正確跟別人打招呼。

孩子拍了陌生人

問題行為發生了,在拉走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儘量快一些,因為陌生人的因素比較難控制,難免有些陌生人會很熱情跟孩子做一些互動,要避免陌生人給孩子關注,給孩子強化。

在拉走的過程裡,也避免去批評孩子,這樣的批評也是給他的關注。

注意

1、 所有的輔助,比如說陪孩子玩,或者間歇性提醒孩子關注外面的一些環境,這些內容都要逐漸減弱或延長間隔,逐漸撤掉所給的輔助。

2、 孩子獨處一會兒之後,要額外給一些強化。

3、 我們設定的提要求的目標應該是合理的,避免教他太長的提要求表達。如果這個提要求太難,他做不到的話,拍別人是一個很容易的事,那麼孩子還是很有可能用拍別人的行為來獲得關注。

例4

拼拼圖的時候,孩子喜歡摸拼板的粗糙表面。透過功能分析,我們確定行為的功能是自動強化,也就是一個自我刺激,它是被粗糙表面刺激所強化的行為。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 例4干預導圖

提前控制和預防

運動。這是一個不太直接的方法,但是可以整體減弱一下自我刺激的干擾。讓孩子在比較快速的運動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感官刺激,從而減少對其它刺激的需求。

給孩子安排豐富的活動,最好是他已經會的能夠獨立完成的活動,讓他從活動中獲得強化,這樣自我刺激的行為或者說這樣的需求也會減少。

準備具有相同功能的玩具或者活動,比如說是同樣粗糙表面的鍵盤、手模、樂高積木、魔術貼的糙面,可以在進行拼圖的任務之前,讓孩子玩一玩,提前滿足。

區別強化。比如說我們希望他想摸粗糙表面的時候,去玩積木、玩魔術貼、鍵盤,而不希望他在玩拼圖的時候去摸粗糙的表面。當他去玩鍵盤、手模、積木、魔術貼的時候,除了能夠獲得摸到粗糙表面的自動地強化之外,我們再給一些額外的強化。如果他去摸拼圖表面的時候,我們會阻止他,並且沒有額外的強化。做到這樣一個區別之後,那麼孩子更有可能在他想摸粗糙表面的時候,選擇手模、積木、魔術貼這些東西。

提高孩子的能力,尤其是提高感知覺部分和遊戲部分的能力,或者說更有針對性一點,提高拼圖能力。拼圖相對他來說,任務簡單了,更容易獲得強化,獲得成功了,他就不太需要自我刺激的強化了。

希望孩子怎麼做?

希望(最終目標)

:孩子進行更豐富的活動,從而獲得更豐富的刺激和強化。

短期目標

:能夠順利完成這塊拼圖,沒有太多摸粗糙表面。

如果孩子目前的能力不能完成拼圖,我們要設定一個更合理的目標。比如說使用形狀簡單一些的拼圖,使用塊數更少的拼圖,或者說拼圖裡面有孩子喜歡的圖案,或者說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提前輔助,透過設定合理的目標,降低難度,讓孩子更容易獲得強化,從而減少自我刺激帶來的強化。

輔助的撤退

剛開始手把手地輔助孩子拿著拼圖放到平板裡;

慢慢變成幫孩子拿著拼圖靠近這個平板他自己放進去;

慢慢變成幫他拿了拼圖,他自己靠近,自己放進平板;

最後,孩子獨立的自己拿拼圖,自己放到平板裡。

在教學環境下,提高孩子拼圖的技能。

在拼圖的練習裡,增加孩子的練習時間,隨著拼圖技能的提高,拼圖的塊數會逐漸增加難度,形狀的難度會逐漸提高。我們希望在拼這個過程中,孩子減少自我刺激的行為。所以,拼圖完成之後,提供的強化物的強大程度要超過自我刺激所帶來的強化程度。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拼圖的流利性。孩子拼完第一塊,繼續拼第二塊,拼完第二塊拼第三塊,如果發現他有摸粗糙表面的行為發生,要及時阻止。

也可以嘗試去調整一下所選擇的拼圖,把它換成沒有粗糙表面的拼圖,或者說更換成沒有粗糙表面的,但是跟這個拼圖同等難度的視覺的或者說感知覺的任務。

孩子摸了粗糙的表面

我們應該去阻止孩子摸粗糙表面的行為,並輔助他繼續拼拼圖。

在拼圖的時候做到區別強化。如果孩子獨立完成這塊拼圖,我們給他多一些的強化和獎勵。如果他在輔助之下完成這塊拼圖,給少一些的強化獎勵,或者說不給。

比較而言,在輔助下完成拼圖給少一些強化更合理。因為我們最希望的是孩子獨立完成拼圖,其次是希望他在稍微輔助下完成拼圖,最不希望的是他的摸粗糙表面、自我刺激。

那麼,獨立完成就強化最大,輔助下完成強化少一些,如果是去摸粗糙表面自我刺激,孩子只能獲得一點點的自動強化。

注意

1、 所有的輔助都要有計劃地撤除。

2、 當孩子的表現有所進步的時候,比如他能完成更難一些的拼圖,能夠持續更長一點的時間去專注於拼圖而不去自我刺激。我們就給他更強一些的強化,去競爭掉他的自我刺激。

3、 要設定合理的目標,比如說拼圖的難度、塊數,都要去循序漸進地去提高,避免因為任務太難,他更願意從磨粗糙表面這樣自我刺激的行為中獲得強化。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更容易地從正確拼拼圖這樣的行為中獲得強化。

問題行為策略大集合

套路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執行干預操作時,家長應提前做好預防控制方面的準備。

家長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能力進行提前預防,不一定要做到所有的因素都在控制下,只要儘可能去多控制一些因素就好。

針對某個問題行為進行重點干預時,保證孩子大部分的情況都處於可控的環境下。

比如去朋友家玩,有些情況就不可控了。或者他去某些環境,問題行為很容易被額外的人員強化,那麼在孩子正確的目標行為還沒有建立得比較穩定時,就暫時不去那些容易強化他問題行為的環境。

儘可能保證不同的家庭成員、照看者、老師能夠統一操作。

避免某個人執行得很嚴格,而另外的人做得不夠恰當,間歇強化了孩子的問題行為。一定要保證不同的人統一操作。

在控制住前提因素的前提下,製造機會去教孩子,“希望孩子怎麼做”。

一方面,儘可能在教學環境裡教。因為教學環境更可控,提供的學習機會更多。另一方面,在自然環境裡,也要儘可能多地抓住合適的機會教孩子。

設定短期教學目標和最終教學目標時,尤其是短期教學目標,一定要合理。

可以參考孩子的評估結果和教學計劃,比如說提要求的複雜程度,獨立遊戲的時長等,評估結果和教學計劃應該會給出一些指導性意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