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兵器跟練拳沒關係嗎?獨孤逸風2019-09-03 12:18:34

“大抵拳、棍、刀,槍、叉、耙、劍、戟、弓、矢、鉤鐮、挨牌之類;莫不先有拳法,活動身手;其拳也,為武藝之源。”

——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四·拳經》

練兵器跟練拳沒關係嗎?

練兵器跟練拳沒關係嗎?閒適散人2019-09-03 17:35:27

閒適散人:拳腳與兵刃(論傳武的練法)

可以參考我的文章

練兵器跟練拳沒關係嗎?崔劍亭2019-09-04 13:01:11

如果一定要先練兵器再練拳的話,可以試試槍。

槍的攔拿發力方式很有趣,與拳法有明顯差別,不是練拳得來的基本功能幫得上的。至於扎,發力方式基本是直拳。學會了扎,直拳也就會了。另外,槍由於長度,不太要求站樁低;但下盤無論何時都是重要的,還是得練。

嘛,話又說回來了,槍的難度在我看來是所有兵器裡除了劍法外難度最高的。一上來就練,可能是個挑戰。

至於單刀等劈斬類,對腰馬有些要求,而且需要貼身。直接練的話事半功倍,還可能受傷。別直接練這個就對了。

身體才是本錢。只要不受傷,練什麼都是練。祝心情愉快!

練兵器跟練拳沒關係嗎?槍騎士2019-09-05 12:34:32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練拳對練兵器有幫助嗎?有幫助。練兵器一定要練拳法嗎?不一定。

對於兵器武藝來說,練拳法的效果是什麼?它能鍛鍊身體協調性,鍛鍊身體打鬥時的發力方式,鍛鍊身體素質。古人鍛鍊身體素質的方式比較少,基本也就跑步、游泳、舉石鎖、打拳、舞關刀等寥寥數種。跟今天數不勝數的鍛鍊方式沒法比,現代光一個基本的短跑運動,就有很多種專業的訓練方式,有專業的教練和運動員。

在古代,打拳是最經濟的鍛鍊方式。不需要器械,也不需要特殊場地。民間練拳,可以說是為了日常防身、強身健體、多一技之長。軍隊練拳,就是訓練身體素質的一種方式,將軍不在乎小兵的拳法能不能打。比如現代中國部隊的軍體拳,會被外面的散打、拳擊、泰拳、巴柔完爆。

戚繼光雖然說過:“大抵拳棍刀槍釵鈀劍戟弓矢鉤鐮挨牌之類,莫不先由拳法活動身手。其拳也,為武藝之源。”但是隻要你看完他的所有兵書(十八卷本《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十四卷本《紀效新書》)你就知道,老戚對小兵的拳法沒什麼要求,也沒有考核。而弓弩、火槍、長槍、狼筅、钂鈀、大棒、刀盾+標槍、長刀等兵器,全部要考核。還分了三六九等,成績差要受罰,成績好有獎賞。

戚繼光晚年重新編纂的十四卷本《紀效新書》,乾脆把《拳經捷要篇》刪了。為什麼?因為晚年的戚繼光,已經身經百戰,當了幾十年將軍,指揮過十幾萬大軍,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抗倭的小小參將了。格局不同了,人的眼界也不一樣了。

明代的其他武將或民間實戰派武人,從不提拳法的,大有人在。比如俞大猷,他特別喜歡棍,認為棍是百兵之祖,兵器之源。他還吊打過河南少林寺和尚,傳授河南少林和尚棍法真諦。其他諸如程衝鬥、石敬巖、吳殳等民間實戰派武人,也沒講過什麼拳法。他們一生對武術的鑽研,全在刀槍劍棍等兵器上了。石敬巖確定是上過戰場,殺過敵人的。也不要說武術沒用,戰場上散兵混戰,那也是常事。戚繼光的鴛鴦陣,也不是一直保持陣型的,最後時刻都散開混戰的。《練兵實紀》——賊至三十步,摔鈸急響,收放弓矢等器,悉列為鴛鴦陣。藤牌在前為第一層,狼筅為第二層,鈀為第三層,快槍為第四層,即將槍柄倒充棒用。鳥銃為第五層,改用長刀,短兵相接。三擂三吹,三喊三進,第三進不拘鴛鴦陣,盡數擁擠上前血戰。只以敗賊為功,不許取首級。賊敗,鳴金止。

俞大猷《劍經》

用棍如讀《四書》,鉤、刀、槍、鈀,如各習一經。《四書》既明,六經之理亦明矣。 若能棍,則各利器之法,從此得矣。

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四《拳經捷要篇》

此藝不甚預於兵,能有餘力,則亦武門所當習,但眾之不能強者,亦聽其所便耳。於是以此為諸篇之末,第十四。

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故存於後,以備一家。

大抵拳棍刀槍釵鈀劍戟弓矢鉤鐮挨牌之類,莫不先由拳法活動身手。其拳也,為武藝之源。

吳殳《手臂錄》二 石敬巖槍法記

石師之教,先練戳,戳不許多,四伐、五伐(“伐”字在此疑為方言量詞。按吳殳等人初學槍時分析,分早晚各訓練一次,合計扎500下,取平均值,即早上扎250下,晚上扎250下。鑑於馬家槍10斤的重量,而古人通常比現代人勞動強度大,力氣大,故而取每次訓練最多五伐,則每伐應是50扎,最開始練的戳法應是單殺手,也是初學者的入門技法)則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五伐,以力竭為度。戳不力竭,則手臂油滑,初址不固,臨敵無以殺人矣!以漸加之,必日五百戳,幾百日而戳址固焉。四人之中,戳手惟君宣最勁最疾。

戳之後,乃教以革,革者堊(e劃白線)地置後踵,不得移動,移動則手不熟,乃使善戳者如矢如電以戳焉。革稍不合法,則杆必及身,顛撲於地。杆以革絮封其端,而又縛厚紙竹於前臂,然猶左腕、右臂青紫流血,恆不絕見。

練戳、革無終期,十年、二十年益善。餘本書生,不能專其技,僅得三年之工。

戳、革既熟,然後教以連環。連環者,一革一戳,互為主客,欲相殺如仇怨焉。宗門重涅磐堂裡禪,為臨死時有用者也。槍亦重臨陣有用者,習時稍容情,即臨陣無用矣!玉如力大,革與連環,三人皆不及。

戳、革、連環既熟既精,然後教以破法、夜叉探海等勢、“中平槍,槍中王”等訣,百日事盡。

始終凡三年,餘戳不及君宣,革不及玉如,然見徽派程衝鬥之徒,氣力憤發、殆(dai幾乎)同牛鬥,絕無名士風流。石師交手,意思安閒,如不欲戰,俄焉槍注人喉,不敢動而罷,微乎微乎,近於道矣!

蓋戳、革、連環、破法,皆下學事耳!其上達之徑,唯孫子所謂“敵逸能勞之,飽能飢之;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多方以娛之;後人發,先人至;致人而不致於人”,乃為槍之精微也,予所心悟,則在於此。

練兵器跟練拳沒關係嗎?張安邦2021-09-22 15:08:26

張安邦聊聊武林中的事——

網友說的這個觀點對也不對?!

拳諺有云:拳成兵器就。傳統武術大多門派都是從徒手拳腳開始的,然後過渡到兵器。

傳統武術是軍營遺技,軍營也是,剛入伍的新兵或俘虜編入的隊伍,剛開始可能因為兵器數量不夠,會先徒手練習,然後在發放兵器。所以,很多人的觀點說,傳統武術很多流派的徒手直接源於冷兵,這個不假,有據可依。

練兵器跟練拳沒關係嗎?

張安邦在工作室把玩傳統兵器

我有些帶藝投師的弟子,他們是練兵擊的,我數年前,那時候體力還行,出於好玩就跟他們動起來,我發現,他的武器過來,我沒啥反應,雖然做了師父,教拳多,練功少,但是多少還是經過搏擊訓練的。這時候就覺得徒手搏擊跟冷兵械鬥是兩碼事。我就問他們,有沒有徒手基礎,還是直 接練習兵擊,他們都是直接練習兵擊,所謂的徒手,也是熱身活動筋骨。

所以戚繼光在《紀效新書》裡說徒手沒用,就是為練兵器活動身手,這個是有古戰場械鬥真殺經驗的人說出來的話,可信度沒問題。

至於網友文中說的,拳腳火候不到,兵器練了也白練,很多傳統武術的老師傅確實持這種觀點,傳統武術這兩年爆出的一些弊端,想必各位在網上也看到了,理論上講沒問題,自己手腳都控制不了,怎麼控制兵器,別忘了傳武的一個觀點——

兵器是手臂的延伸!

練兵器跟練拳沒關係嗎?

張安邦武館徒手搏擊課

想練徒手搏擊,多跟有經驗的師父取經!

想練兵器,兵擊運動也在悄悄興起!

術業有專攻,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

練兵器跟練拳沒關係嗎?

關注張安邦,一起聊聊武林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