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豆瓣

我小時候異常的挑食,除了豬肉不吃任何肉類,牛羊肉是一律不碰的,雞鴨魚蝦也幾乎不能入口。於是家裡人只好想著辦法給我把豬肉做出不一樣的滋味,以免吃膩了,乾脆連豬肉也不吃了,為著營養均衡的大旗幟,幾乎把豬肉想辦法做了個遍。

外婆做的最好的,是釀肉。釀肉的豬肉要選三分肥七分瘦的,手剁成肉餡,再擇幾隻新鮮的荸薺,和肉餡一起剁碎了,加一點生薑末和黃酒,生抽鹽巴胡椒粉各放一些,攪勻了塞進豆腐泡或者蛋皮裡。鍋裡擱一點點油,燒熱了把塞好肉餡的豆腐泡或蛋包下鍋微過油,再加上高湯燜上一會兒,出鍋前撒一把蔥花一點紅椒沫子圖個好看,輕輕吃一口,鮮美卻不膩,是別處吃不上的。

外公拿手的,卻是汆丸子。他的獨家秘籍是丸子餡要用裡脊肉,得拿刀背剁,這樣的丸子才會好吃彈牙。另外再切一顆蘋果剁碎了拌進去,增了一股清香不說,口感也變得更加豐富,松彈帶脆,久吃不膩。外公拌好了丸子餡兒,就開始起湯鍋,番茄爆過油,加水煮的濃郁,撒一點木耳丁,抖一把小蝦皮,然後用一把搪瓷勺子,把白白胖胖的丸子一顆顆划進湯裡,最後再放幾顆綠油油的小油菜心,點上一點兒香油。吃了丸子再喝湯,這也是隻有在家裡才能享受的溫馨。

小姨和老舅則都擅長做硬菜。小姨的一個燒排骨做得極好,直肋排飛過水,加上八角桂皮丁香,再拍幾顆整蒜丟進去,倒一點老抽,一碗高湯,一碗米酒,再丟一根新鮮甘蔗進去,用砂鍋慢火足足煨上兩個鐘頭,收汁的時候再撒一點蒜苗葉子,熱騰騰的端上桌,無需顧忌任何形象,直接動手開啃,真是吃肉的最完美享受。而舅舅做的粉蒸肉極為費功夫,先要磨粉子,把大米、八角、幹辣椒、花椒一起入鍋幹炒,炒到米色微黃,香料全部泛出香味再一起磨成粉子。這時候就該準備肉了,得選豬後腿肉切成厚片,拌上黃酒、老抽、豆瓣醬醃製一小時以上,再細細的一片片滾上磨好的粉子,鋪在切成滾刀塊的紅薯上,放進大蒸鍋猛火蒸一小時。等吃到嘴裡的一剎那,真的會為自己是食物鏈的頂端而驕傲。

至於我的老媽,她不太會做飯,可是為了我小時候那刁鑽的口味,竟然也無師自通的學會了一道小炒肉。把五花肉切成薄片,熱鍋乾煸出豬油,然後把切的碎碎的蔬菜——有時候是藕丁、有時候是蒜薹、有時候是豆角、有時候是筍丁,大火一通猛炒,加上生抽和剁椒,這種下飯菜,真不能說是多麼美味,但是由於我媽做了太多次,手藝已經爐火純青,那種極致的家常滋味,每次吃,都還是能送掉一大碗米飯。

感謝豬肉,讓我健康的活了下來。

感謝家人,他們持之以恆的讓我吃飽,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