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閣老是什麼官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01-27 回答

唐兩省官中書舍人與給事中相呼為閣老。明、清稱內閣大學士為閣老。閣老是明清之際時人對入閣官員的一種通俗又不失尊敬的稱呼。明初朱元璋廢除宰相制,集大權於皇帝一身;又設內閣,實際上只是供皇帝諮詢、起草詔命的秘書機構,並無決策之權。後明宣宗早逝,英宗即位時年幼,於是由內閣大臣“三楊”與太皇太后共同執政,此時內閣職權相應擴大。明武宗死後無嗣,帝位由從弟繼承(即明世宗嘉靖),朝起“大禮議”之爭,此時內閣之權幾與帝權相衡,而閣臣則成為有實無名的宰輔。神宗時,張居正職權之隆,為有明一代之最。

閣臣例設多人(一般三四人)但有“首輔”、“次輔”稱謂之分,權力也相應不同。萬曆早期,張居正為首輔,權傾天下,其地位實際上已相當於唐宋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同為閣臣的其他官員,雖然也被稱為閣老,但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清時,內閣制多有變化,稱謂上也有些不同,但入閣實際上就是拜相。只是後期逐漸被軍機處所取代,後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決策機構。

出處:唐代以中書舍人的年資長久者為“閣老”。

(1)《新唐書·百官志》:“(中書省)舍人六人……以久次者一人為閣老,判本省雜事。” (2)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兩省相呼為閣老。”(中書省、門下省屬官皆可稱“閣老”。)

(3)嚴武遷給事中時,杜甫有《贈嚴閣老》詩,給事中屬門下省。

(4)明代稱大學士及翰林學士入閣辦事者為“閣老”。趙翼《陔餘叢考》卷二十六“閣老”。

【詳細解釋】

唐 代對中書舍人中年資深久者及中書省、門下省屬官的敬稱。

五代 、 宋 以後亦用為對宰相的稱呼。 明 清 又用為對翰林中掌誥敕的學士的稱呼。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兩省(中書省、門下省)相呼為閣老,尚書丞郎、郎中相呼為曹長。”《舊唐書·楊綰傳》:“故事,舍人年深者謂之閣老,公廨雜科,歸閣老者五之四。” 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一日諸閣老待漏朝堂,語及林泉之事。” 明 李贄 《復焦弱侯書》:“ 趙文肅 先生雲:‘我這個嘴, 張子 這個臉,也做了閣老,始信萬事有前定。’”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閣老》:“ 蘇州 有 閣老坊 ,乃 吳匏庵 為學士時所建,則翰林之在 文淵 掌誥敕者,亦得稱閣老矣。”(資料摘自網路網頁連結)

清朝閣老是什麼官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01-27 回答

閣老是明清之際時人對入閣官員的一種通俗又不失尊敬的稱呼。明初朱元璋廢除宰相制,集大權於皇帝一身;又設內閣,實際上只是供皇帝諮詢、起草詔命的秘書機構,並無決策之權。後明宣宗早逝,英宗即位時年幼,於是由內閣大臣“三楊”與太皇太后共同執政,此時內閣職權相應擴大。明武宗死後無嗣,帝位由從弟繼承(即明世宗嘉靖),朝起“大禮議”之爭,此時內閣之權幾與帝權相衡,而閣臣則成為有實無名的宰輔。神宗時,張居正職權之隆,為有明一代之最。

閣臣例設多人(一般三四人)但有“首輔”、“次輔”稱謂之分,權力也相應不同。萬曆早期,張居正為首輔,權傾天下,其地位實際上已相當於唐宋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同為閣臣的其他官員,雖然也被稱為閣老,但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清時,內閣制多有變化,稱謂上也有些不同,但入閣實際上就是拜相。只是後期逐漸被軍機處所取代,後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決策機構。

在清朝,要既是軍機大臣又是大學士的人才相當於宰相,又稱"中堂".

因為這些人有宰相的實權,所以有些被稱為宰相,比如清朝的明珠,權勢傾朝,人稱"相國".

清朝閣老是什麼官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01-28 回答

清天聰三年(1629),皇太極在盛京設立文館,十年,改文館為內三院,稱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內國史院掌記注皇帝起居詔令,編纂史書及實錄,撰擬表章並收藏御製文字;內秘書院掌撰外交文書及敕諭祭文並錄各衙門疏狀;內弘文院掌註釋古今政事得失 ,向皇帝和皇子進講並教諸親王等 。各院設大學士1人 ,掌領其事。

順治元年(1644),增設學士。二年,以翰林院官分隸內三院,稱內翰林國史院、內翰林秘書院、內翰林弘文院。順治十五年戊戌年九月辛丑,沿用明制,改內三院為內閣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東閣和文淵閣。大學士俱改內閣銜,始有保和殿大學士,仍分設翰林院。

順治十八年康熙帝幼年繼位,鰲拜等四輔臣以恢復祖制舊章為名,復改舊制,設內秘書院、國史院、弘文院,裁翰林院。康熙九年(1670),康熙皇帝親政後,仍改內三院為內閣,另設翰林院。遂為定製。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裁中和殿名,增體仁閣,設三殿三閣(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東閣、文淵閣、體仁閣)。定內閣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各殿閣大學士以保和殿大學士最為尊貴。

清朝初期以議政王會議為最高決策機構(主要成員為滿洲八旗高層,主要是各個旗主王公大臣等),到康熙時設南書房,內閣開始集權。雍正時代為用兵西北,為方便資訊傳達在乾清門內設立軍機處,慢慢演化為決策機構,至此皇權到達頂峰,同事入職軍機處的大臣稱為軍機大臣是核心決策機構,內閣大學士主要是這些人的加銜,以示地位崇高(因為有些軍機大臣官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