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996論文網

本文是一篇論文寫作,在當代數以萬計的寫作指導書籍中,雖說有許多關於學術論文寫作的指導性的說教,但真正從寫作學實踐的角度對大學生的學術論文寫作做思維性而不是技巧性指導的文字,所見並不是很多。因此,本文並非想從寫作學的角度出發去談論其學術論文的更為艱深的理論,而是想從寫作思維方法的角度對此進行一次要件性的描述。

一、關於學術論文的要素構成

在我看來,學術論文,是一種關於學術研究成果的基本的、也是特殊的表達性文體。該文體的基本形式特徵是:第一、提論內容的專業性與探索性;第二、論述語言的學術性與邏輯性;第三、思維方式的前瞻性與完善性;第四、寫作形式的程式性與多樣性。在形式構成方面,它有基本的要素要求,如:需有“內容提要”、“關鍵詞”、“外文摘要”、“引論部分”、“正論部分”、“結論部分”、“引文出處”(註釋)等,在文章結構手法方面,需要有自我“假說”、“假說”依據、文理內在邏輯、“假說”論證、(且需要“自圓其說”)、理論深度、“假說”結論等;在語言表達方面,語體使用的學術性、語義選擇的準確性、語用程式的邏輯性和語言風格的儘量自我性等等。

二、關於學術論文的型別與選題

(一)型別

1。描述“通說”,也稱“學術綜述”:這種學術論文大抵屬於學術論文中的比較淺顯的或學術價值比較低的論文種類。這種論文的通常做法,是針對某一學科、領域、某一學術研究問題的研究現狀做整體的概述。其中作者個人的觀點幾乎沒有、大多也不做表述,只是對所面對的某一學術研究的現狀,如:學說分佈、主要流派、基本觀點、重要觀點、爭論焦點、熱點、爭論分歧點、異同點、傾向性、傾向度等等情況做整體描述。一般意義在於整合某一方面、某一學科、學術領域問題的研究現實情況。其目的大多是為他人或自己的研究做資料、參考彙集。

2。糾正“通說”:這種論文,大抵是作者針對眾多“通說”的“謬誤”,指出其誤識、提出疑問、然後再闡述自我認知見解的文章。思路大多是先對某一學術“通說”提出質疑,然後闡述“通說”的缺陷或錯訛之處、錯訛原因,最後闡論個人對該學術問題自我見解。選這種論文為題的作者,多數是對所研究的問題有著比較深刻的認知,而且也大多是有著深厚的學術功底的人。

3。補充“通說”:這是一種將“通說”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論證的學術論文形式。這種論文選題一般出於學術“大家”之手,初做論文者很難做到。其方法大抵是由於人們習慣對某些眾所周知的學術問題的平面性思考,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學術理論缺陷,而由細心的學術“大家”發現,進而補充論證的選題形式。

4。補充“前說”:這是一種對自己已經提論過的(研究過的)學術問題進行補充論證的選題形式,其大致做法是先將已經提論過的學術問題進行概括性的闡述,說明其前期論證活研究的不足或其他原因而未深入的做法,現在再做進一步的論證。

5。創立“新說”:創立“新說”這種論文選題形式,是在某些已經有過前人研究的領域再提出全新的觀點或見解。如我對“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自我認知。即屬於創立“新說”的做法(參見拙文《關於思想》)。其寫作的論文形式大體與其他論文格式相同,不同的是對“舊說”的剖析要深刻、有依據,且能服眾。然後再闡述自己的全新的說法。

6。開闢“新說”:我在這裡所說的開闢“新說”,實際上是指自我創立全新的科學。這種選題是十分複雜的,對寫作者來說,不僅要嫻熟地掌握科學學的全部知識、能力,而且更應該具備發現新科學、新領域的能力,同時需要對還必須懂得科學的價值性、應用性、體系性等等學問。懂得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科學的學科內部構成要素(即科學結構學要素),學科內容特質、體系、理論範疇、研究方法、應用方法等等;而且能構成功地界閾學科的外部聯絡、相鄰學科的理論搭衍、相互關係等等等等,如:我提出並論證的《交際美學》(大連出版社)、《編輯美學》(大連出版社)。孫鶴教授提出並論證的《遺憾學》(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等等。

(二)選題

學術論文的選題本身就是是一門科學,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其區別主要在於選題者對學術的駕馭情況。學術“大家”一般十分注重選題的價值,對那些學術價值較小的選題一般不去理睬。而對於初入學術之門的選題者來說,一般要特別注意選些有一定學術價值,但研究範圍“小”一些的論題,以免駕馭不了。

選擇研究範圍比較大的論題,要量力而行,要注意學風、學力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因素。同時還要注意資料因素。尤其是要關注學科的前沿分佈和學術研究的價值。選題要在注重學術價值的前提下進行二度或三度思維(參見我的《關於思想》一文),因為當代科學研究的領域已經被太多的人做過研究了,不做二度、三度思維,就很難選到有價值的選題和有前瞻性的選題。在選題的問題上,我建議,大學生應該學一學“五。四時期”的大學問家劉半農,他就是首倡了漢字當中的“她”字的那個人,而且他的觀點一經提出,馬上就引來普遍的社會認可。而從他創造的這個“她”字的難易度,到這個選題的社會政治價值和社會應用價值、甚至是文化學學理價值上看,都頗有技巧蘊藏其中,特別耐人尋味。通常說來,大學生學術研究的課題,大多都是由導師給選定的或由導師幫助選定的,但選定的課題是否符合自己的能力、興趣情況,卻需要自己來斟酌。這是有差別的。

三、 關於學術論文的寫作

(一)學術論文的構思

學術論文寫作的成敗與否,關鍵之處都在於構思這個環節之中。一般地說,學術論文的選題結束之後,寫作者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對論題的理論觀點和學術理論範疇做全面的梳理。界定理論範圍、提煉自我觀點、布構“自圓其說”的結構性設計。把屬於自己研究論證的問題、範疇搞清楚。寫出文章的“內容摘要”,整理好相關的輔助性資料,則可以動手“拉 ”寫作題綱了。

(二)學術論文的“引論部分”的寫作

學術論文的“引論部分”,也有人稱其為“問題的提出”。對學術論文的寫作來說,這一部分至關重要,因為不僅“好的文章開頭,就是寫好文章的一半”。而且學術論文的“引論”,不僅涉及到論文的內容,而且也影響到整個論文寫作的結構。一般說來,學術論文的“引論”,大抵要涉及如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提論的原因或理由;二是研究的目的與價值;三是提論問題的“一般研究情況”;四是研究中存在的缺撼;五是自己準備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六是較留餘地的學術態度謙詞。這些相關的因素,可以都進行關照,也可以部分地關照,因人、因論題、需要而定。但原則是以最能準確地、言簡意賅地、頗富文采地使所論述的問題醒目地提出為主。

(三)學術論文的“正論部分”的寫作

學術論文的正論部分,是是因論文所論述的內容來確定的。一般地說,除了那些考據性的論文之外,大抵要有“現狀分析”、“缺撼所在”、“例證列舉”、“原因剖析”、“正反論證”、“自我認知”(個人觀點或見解)、“所持觀點的依據”以及其他的必要論證內容等等。寫作的格式可以是“因果推論”的縱式結構,也可以採用“總分式結構”或者是“正反對比分析”的“橫向式推進”結構等等。當然也可以根據論述問題的需要而採取其他的結構形式寫作。但是,無論採取哪一種寫作的結構形式,學術論文“正論部分”的核心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因為這部分關乎所論問題的科學性、真理性、完整性、服眾性和“自圓其說性”,所以,寫作這一部分時的寫作思路必須十分清楚。文理內在邏輯必須緊密相銜、環環相扣。

(四)學術論文的“結論部分”的寫作

學術論文的“結論部分”,是學術論文的收尾之處,其寫作要求通常是以自原其說為追求,此外還有必要的謙詞等原則,以確保自己學術見解的“彈性”空間存在。總之,學術論文的“結論部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結構環節,俗話說“編筐撾簍,全在收口”就是這個道理。